熊延蘋
皋蘭縣人民醫(yī)院,甘肅蘭州 730299
髖膝關節(jié)具備結構復雜、骨塊相互重疊,因此在髖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后,單純應用二維CT以及X片掃描的模式都無法對骨折以及移位程度進行有效的顯示,對于患者的后續(xù)治療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該文主要就應用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來對2017年6月—2018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15例髖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患者來進行了檢查,均獲得了比較清晰的立體圖像,對于患者的診斷以及后續(xù)治療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5例髖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髖關節(jié)骨折脫位10例。脛骨平臺骨折5例。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齡26~51歲,平均年齡(38.6±4.2)歲。15例患者中交通事故13例,高空墜落2例。對所有患者行CT掃描三維重建檢查,并且就檢查結果進行探究分析。
應用螺旋CT掃描機來對患者進行檢查,給患者取仰臥位,要求患者雙髖雙膝伸直,并進行橫軸掃描。要求掃描范圍包含髖關節(jié)到坐骨體相應的平面,并需要包含髖臼以及股骨頭。而膝關節(jié)則需要從股骨內(nèi)、外上踝直到脛骨骨折線的遠端來進行掃描。掃描條件如下:120 kV,250 mA,掃描層厚為 2~5 mm[1]。 將 CT閾值上限調(diào)為4 000 Hu,下限調(diào)節(jié)為80~200 Hu,重建間隔控制在1~2 mm。根據(jù)臨床需求以及患者受傷的不同部位來進行特殊圖像的選擇,比如對于髖關節(jié)需要應用切割程序來進行股骨頭的去除,并對患者的髖臼窩進行直接的觀察,或者可以在去除了髖臼之后來進行患者股骨頭的直接觀察。此外在對膝關節(jié)進行螺旋CT三維重建掃描的過程之中,可以直接將患者的股骨內(nèi)、外踝來進行去除,然后對脛骨平臺進行直接的觀察。對于術后需要復查的病例還需要通過調(diào)節(jié)下限值技術的模式來進行觀察,為了取得良好的診斷效果,還需要進行金屬內(nèi)固定物偽影的有效清除。
在該次研究中,對15例髖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患者行螺旋三維重建技術來進行治療,所有患者的病變部位、范圍以及術后情況也均得到了清楚的立體的顯示。10例髖關節(jié)骨折脫位中包含有后脫位8例以及中心性脫位2例,并包含有7例髖臼骨折以及3例后脫位伴股骨頭骨折。通過消除股骨頭像的模式能夠直接獨立顯示出髖臼的立體圖像。在經(jīng)過手術之后之后,有4例患者應用術后復查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借助于對金屬放射狀偽影進行消除的模式,其能夠使得髖臼后緣大塊骨折復位以及股骨頭復位和內(nèi)固定的情況進行清晰的顯示。對于5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有1例劈裂顧上、3例邊緣壓縮骨折以及1例邊緣撕脫骨折。對5例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并有2例患者在術后采取了術后復查,其在對鋼絲偽影進行清除了之后能夠對患者的骨折復位情況來進行清除的顯示。
現(xiàn)階段的骨關節(jié)疾病的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主要是通過表面輪廓重建技術以及容積性重建技術來進行工作,前者在成像過程之中需要對CT掃描物體的表面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的保留,并且能夠應用不同的灰白度來進行密度的合理衡量,從而進行目標物體表面輪廓的有效重建。在具體的成像過程之中,該系統(tǒng)還可以通過特殊的成像系統(tǒng)來對CT掃描物體的內(nèi)部以及外部包含的所有數(shù)據(jù)來進行有效的保留,在經(jīng)過了軟件處理之后則能夠通過不同顏色以及透明度來對其密度進行衡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逼真的三維立體圖像。在該技術中前者只能夠對骨表面的改變情況進行有效的反應,并有著耗時較短的特點,而后者則能夠對患者骨皮質以及髓質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獲取,但是耗時比較多,這也就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情況來進行三維重建技術的合理選擇,并借此來取得一個良好的螺旋CT三維檢查效果[2]。
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還能夠對復雜部位的骨折脫位情況進行有效的顯示,并且能夠讓診斷的準確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對髖膝關節(jié)部位進行檢查的過程之中,因為其骨塊重疊的比較多,結構也相對比較復雜,這也就導致了患者在骨折或者脫位之后具體的骨折狀況難以進行有效的顯示。通過二維CT檢查的模式能夠進行病變的逐層觀察,并給出比較明確的診斷,但是依舊處在有觀察水平不足以及對多發(fā)和粉碎性骨折成像清晰度不足等諸多問題,對于患者的實際病情也無法進行直觀的顯示。但是在應用三維CT圖像進行檢查時,則能夠對上述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彌補,對于病變以及周圍結構的立體關系進行直觀的顯示,這也就使得漏診以及誤診的機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在應用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來進行髖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情況的診斷過程之中,其所具備的圖像再處理功能還能夠對某一骨性結構起到良好的消除效果,以便于患者對于骨折和碎骨片進行更清晰的觀察,此外通過三維成像技術的應用還能夠進行患者病變位置的立體選擇,并能夠實現(xiàn)任意軸向以及任意角度的旋轉,從而使得病變的最佳視角得到有效的觀察。在應用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也能夠對患者的骨折脫位情況進行全方面的現(xiàn)實,幫助手術人員對患者的病變情況進行準確的判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手術入路以及具體手術方式的針對性選擇,從而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3]。應用三維重建技術以及快速生成的塑性模型,可以首先進行內(nèi)固定螺釘以及鋼板位置的合理確定,并能夠進行鋼板的術前預成型處理,這樣也就能夠使得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傷以及手術時間得到有效的減少,并為患者的后續(xù)康復提供諸多的有利條件。
此外患者在進行術后復查的過程中,應用傳統(tǒng)的二維CT檢測方法還會受到金屬偽影的影響,并會直接影響到復查結果的準確率。但是通過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的應用,其能夠通過調(diào)節(jié)下限值的模式來進行金屬偽影的有效去除,對于行內(nèi)固定術的患者復查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能夠有效避免因為二維CT所導致的大片金屬放射狀偽影遮蔽了觀察區(qū)域這一問題。此外應用螺旋CT重建技術還能夠借助于旋轉光照技術來形成一種立體感非常強并且逼真的圖像,這樣也就能夠使得患者病變部位的圖像更加的簡單明了,在臨床上來對患者以及其家屬進行解釋時,還有著更加簡單直接的效果。而應用該檢查技術時患者并不需要應用特殊的體位,并存在有掃描速度快以及痛苦小的優(yōu)勢,因此容易被患者們所接受。
該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診斷效果以及復查效果,綜上所述,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對于髖膝關節(jié)骨折脫位有著良好的診斷價值,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丁燕萍,楊瑩.64排螺旋CT三維重建在脛骨平臺骨折修復中的價值[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21(4):612-617.
[2] 毛立華,吳興國.64排螺旋CT三維重建對踝關節(jié)細微骨折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7,27(7):1418-1420.
[3] 辛春,楊留才,李仕紅,等.螺旋CT三維重建對踝關節(jié)骨折分型及修復的意義[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52):9715-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