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強
人到中年,正是事業(yè)達到巔峰的年華,可是“白骨精”們卻越來越多地出現看手機、閱讀文件時眼睛酸脹,原本戴眼鏡的要把眼鏡摘掉看書才覺得舒服一些,原本不戴眼鏡的一看近處就難受……其實這是人到了一定年齡必定會出現的生理現象——老視,俗稱“老花眼”。
無論近視眼、正視眼還是遠視眼都不可避免地會在45歲左右出現不同程度的老花,老花的本質是眼睛調節(jié)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現為近距離閱讀困難和視疲勞。
年輕時,人眼就像一臺變焦照相機,晶狀體就是照相機的鏡頭,通過變焦將遠、中、近距離的物象都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視力;隨著年齡增加,晶狀體生理性老化、彈性下降,變焦能力越來越差,將近處的物象聚焦在視網膜時非常費力,甚至無法聚焦。此時人眼就會出現看近處容易疲勞,甚至看不清楚的癥狀。
相比近視眼,正視眼或遠視眼需要更強的晶狀體調節(jié)力,才能保證物象聚焦視網膜,因此年輕時視力較好的正視眼或遠視眼,到中年時發(fā)生老花的年齡更早,程度更嚴重。
傳統(tǒng)上老視的矯正是通過佩戴老花鏡來解決的,從最早的單光眼鏡到后來出現的雙光鏡、三光鏡以及漸進多焦點眼鏡,特別是漸進多焦眼鏡具有近、中、遠距離焦點的連續(xù)變化,基本能夠滿足老視患者的各種需求,包括使用手機、看電腦和閱讀書籍。
因為戴眼鏡不便和不愿面對衰老的心理,很多心態(tài)年輕的中年人無法接受“老花”。人們希望求助于配鏡以外的方法來解決老花眼的問題,于是,老花手術應運而生。
目前比較成熟的老花手術有準分子激光或飛秒激光手術和多焦或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其中,準分子激光或飛秒激光手術矯正老花主要有兩種手段。
單眼視 一般來說,人的雙眼中有一個是主視眼,另一個是輔助眼,在看遠時主視眼起主要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激光手術讓主視眼獲得1.0~1.2的最佳視力,用于看遠距離,輔助眼保留一定的近視度數,用于看近。這樣雙眼同時使用,既不會影響看遠的視力,又可以保證看近的視力,一舉兩得。在術后早期可能會因為雙眼視差造成一定程度的視力不平衡,一般2~3個月就能適應這種視差。
增加焦深 在手術設計時,采用專門的老視切削程序,增大手術后角膜的正向球面像差,相當于增加了照相機的景深范圍,這樣就能在更大距離范圍內看清物體,做到遠近視力兼顧。
對于已經有輕度白內障的老花患者,也可以考慮將白內障提早摘除,植入多焦或三焦點人工晶狀體來治療老花。多焦或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是應用衍射或折射的光學原理,使經過晶狀體的光線產生多個焦點,使遠處和近處物體發(fā)出的光線均能聚焦于視網膜。由于這種人工晶狀體價格昂貴,尚未在社會上普及。
老花眼既然是生理現象,其發(fā)展趨勢和衰老一樣,是不可逆轉的。但在早期,即40~45歲的中年時期,我們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老花癥狀,延緩進展速度。
1.注意閱讀姿勢和用眼習慣,保持40~50厘米的閱讀距離,避免長時間連續(xù)用眼,近距離用眼30分鐘要極目遠眺,放松調節(jié),使睫狀肌得到休息;
2.保持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避免在昏暗的光線、閃爍的燈光和運動的車廂里看手機或看書;
3.做眼保健操,按摩眼眶和眼瞼,增加眼球局部血液供應;
4.全身鍛煉和戶外活動,減緩機體衰老速度;
5.有意識地將注視點在遠處和近處物體之間切換,鍛煉晶狀體的調節(jié)能力;
6.避免紫外線照射,延緩晶狀體硬化和衰老的速度;
7.合理補充營養(yǎng)、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葉黃素、花青素、鋅、維生素E等。
300度以上的近視眼:看遠戴足配的近視眼鏡,看近戴淺配的近視眼鏡;
300度以內的近視眼:看遠戴足配的近視眼鏡,看近摘掉近視眼鏡即可;
正視眼:看遠不戴眼鏡,看近戴老花眼鏡;
遠視眼:看遠戴遠視眼鏡,看近戴遠視+老花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