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峻
抽動癥是兒童期最常見的運動性障礙,又稱抽動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部位或多部位肌肉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抽動,嚴重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性動作和思維等癥狀。不同部位的肌肉抽動會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
面部肌肉抽動:眨眼、斜眼、揚眉、皺眉、咧嘴、聳鼻、做怪相等;
頭頸部肌肉抽動:點頭、搖頭、挺脖子、聳肩等;
軀干部肌肉抽動:挺胸、扭腰、腹肌抽動;
上肢抽動:搓手指、握拳、甩手、舉臂、扭臂;
下肢抽動:抖腿、踢腿、踮腳甚至步態(tài)異常;
喉部肌肉抽動:異常發(fā)音,如干咳聲、吼叫聲、吭吭聲,或隨地吐痰,或發(fā)音時重音不當,或有時不自主罵人等。
目前抽動癥的病因還不完全明確,考慮與遺傳、體質、情緒或感染因素有關。常因緊張、焦慮、生氣、驚嚇、興奮、疲勞、被人提醒、伴發(fā)感染等而誘發(fā)。有的起始時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適感產(chǎn)生保護性或習慣性的動作而固定下來,如眨眼動作可因眼結膜炎或異物進眼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由于在大腦皮層已形成了惰性興奮灶,因而可反復出現(xiàn)抽動動作。此外,模仿別人的類似動作、心理刺激和軀體性疾病,也可誘發(fā)本病。
抽動癥在兒童中屬于常見的兒童疾病,不會影響智力及身體健康。目前抽動癥的治療主要包括心理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
1.家長需正確認識抽動障礙的臨床癥狀
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的癥狀表現(xiàn)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做怪相,父母要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切莫責怪孩子,因為孩子越被責怪越緊張,不自主動作越頻繁;忽略孩子的抽動小動作,不提示;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家長不必為這種抽動擔心,更不要覺得孩子長大后會落下毛病,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抽動癥愈后是好的。
2.行為治療
教導孩子進行有意識的習慣逆轉訓練來對抗抽動癥狀。例如,眨眼:睜大眼睛,不讓眼睛閉上,必要時盯著一個點;皺鼻、張口:咬緊上下齒,緊閉雙唇、使面部肌肉向下收緊,避免向上運動;聳肩:手臂靠近軀干,內側緊貼胸壁,必要時用對側手握住發(fā)作側肘部向內緊貼胸壁,阻止運動。
3.生活規(guī)律化
幫助患兒合理安排日常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早睡早起,鍛煉身體,養(yǎng)成按時睡眠的良好習慣。避免過度疲勞、過度興奮、情緒緊張。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玩游戲機或看恐怖、刺激性的影視劇,這些都會加重抽動。
4.合理飲食
患兒應忌食包括胡椒、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類、動物油等油膩食物;可樂、濃茶、咖啡、巧克力、功能飲料等含有咖啡因、興奮劑及帶色素的飲料;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含有防腐劑的食品。這些食物都可使癥狀加重。
5.爭取患兒的配合
調動患兒主觀能動性,對疾病的康復非常有利。勸告孩子不必為此感到自卑、自責,正確對待同學的譏諷和嘲笑,處理好與同學的關系,增強治療的信心。
6.如需藥物治療,積極配合醫(yī)生
醫(yī)生會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選擇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治療。任何藥物都可能會出現(xiàn)副作用,如需藥物治療,家長要配合醫(yī)生,如果患兒出現(xiàn)不適癥狀,要及時跟醫(yī)生溝通,切勿突然減藥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