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泰元
“紅娘”指的是“媒人”,此乃源自中國傳統(tǒng)愛情戲曲劇本《西廂記》。紅娘本為主角崔鶯鶯的婢女之名,因從中撮合張生與鶯鶯的姻緣,讓張生由衷感激,所以才有了媒人的意思。我們有時候用“豬八戒”來罵人,此乃源自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豬八戒是唐三藏的三個弟子之一,是個好吃懶做、貪圖享受、迷戀美色的角色,于是豬八戒便漸漸用來指稱有這些特質(zhì)的人。
紅娘、豬八戒是中文的人名詞,典出文學(xué)作品。英文里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Uncle Tom、Scrooge、Frankenstein、Rip Van Winkle、Romeo都是經(jīng)典的例子。
美國作家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19 世紀(jì)寫了一本傳世經(jīng)典《湯姆叔叔的小屋》( Uncle Tom’s Cabin,又譯《黑奴吁天錄》),小說的主角湯姆叔叔(Uncle Tom)是個順從、堅忍、忠心的黑奴,白人主人對他百般虐待,而他卻總是逆來順受、卑躬屈膝、低聲下氣、唯命是從。這本書的出版影響深遠(yuǎn),喚醒了許多當(dāng)時的美國人,讓他們知道黑奴在美國社會受了極度不公的對待。主角湯姆叔叔所代表的就是“對白人卑躬屈膝的黑人”。
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有本小說叫《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或譯《圣誕頌歌》),主角斯克魯奇(Ebenezer Scrooge)是個令人討厭的糟老頭。斯克魯奇不喜歡過圣誕節(jié),是個吝嗇刻薄的守財奴,但他卻在一夜之間被源源不絕的靈異經(jīng)歷所救贖,性格因而大為改變,成了一個樂善好施的老人。然而他原先的惡名還是揮之不去,后人便以他的名字Scrooge來指稱“吝嗇鬼;守財奴”。
英國作家雪萊(Mary Shelley)寫了一部恐怖科幻小說《科學(xué)怪人》(Frankenstein),主角弗蘭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是個瘋狂的醫(yī)學(xué)研究者,他從墳場挖出尸塊拼成人形,再用電擊賦予其生命,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怪物,結(jié)果最后反而被自己手創(chuàng)的怪物所毀,成了一個作法自斃者。弗蘭肯斯坦本來是怪物的創(chuàng)造者,現(xiàn)在英文里反而轉(zhuǎn)指“怪物”本身。因為這個怪物毀滅了它的創(chuàng)造者,因而Frankenstein也可引申為“反噬者”,指的是創(chuàng)造出來卻后來失控、最后摧毀其創(chuàng)造者的事物。
美國小說家歐文(Washington Irving)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主角李伯(Rip)是個樂天知命(happy-go-lucky)又懼內(nèi)(hen-pecked)的男人。他貪好杯中物,不求長進(jìn),有次帶狗上山打獵,卻漫步進(jìn)入森林深處,展開了一段奇幻之旅,仿佛是美國版的《桃花源記》。他碰到了一些奇怪的人,喝了他們釀的酒,從此就長睡不醒。這一睡就是20年,醒來時狗不見了,只剩他一個人,獵槍也都生滿了鐵銹,下山回家,發(fā)現(xiàn)房子已成廢墟,妻子已經(jīng)死去,世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后來英文就用Rip Van Winkle來代表與當(dāng)今主流社會格格不入、還活在遠(yuǎn)古時代的人。
羅密歐(Romeo)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的男主角。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源自歐洲的民間傳說,莎士比亞以此為本,寫成劇作,講的是兩個世仇家族的青年男女,因相愛卻不能成為眷屬而雙雙殉情的故事。男主角羅密歐風(fēng)流倜儻,浪漫多情,后來便成為“大情圣;花花大少”的代名詞。類似的角色在許多文學(xué)都有,流傳下來的還有卡薩諾瓦(Casanova)、唐璜(Don Juan)等,也都是類似的意思。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奇幻文學(xué)系列小說于1997年首度問世,迄今正好20年,作者J. K.羅琳(J. K. Rowling)所塑造出來的“伏地魔”(Voldemort)是個邪惡的法師,如今也成為英文另一個嶄新的人名詞,意為“邪惡害人、讓人心生畏懼的人或事物”。文學(xué)為語言做出貢獻(xiàn),在此又多了一個當(dāng)代的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