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佳辰(中央民族大學(xué),北京 100081)
不由想到時常可見的畫面,三五親朋,街頭偶遇,彼此寒暄,交談甚歡。最終分別之際,忘不了添上一句“等有時間,我們再……”最后雙方在等待中,等沒了機會。
依我所見,何必等待?人生如逆旅,白駒過于隙,彈指一瞬間。生命如此的短暫與不確定,為什么不立刻付諸行動而選擇等呢?等來等去,機會時至?xí)r不至,豈不空費時間,等了一生?花堪折時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們應(yīng)放手去做,不必等待。
然而,終有不計其數(shù)的人選擇等待,在等待中空空誤了一生。老子等待了半生能懂得他的人,最終心灰意冷,騎牛出關(guān);屈平等待著楚懷王能回心轉(zhuǎn)意,最終無能為力,自涉湘江。馮唐等到九十高壽,終于等到明主之時,可憐馮唐易老,不久便嗚呼哀哉,終了此生。等待啊等待,在歷史波濤中,誤了多少人!
所以啊,我們不要等待!我們應(yīng)是可保有著入世之人的豪情與擔(dān)當(dāng)。放手去做,不必等待!
對自我,放手去瀟灑一生,不必等待。
君不見李謫仙放手離開黑暗腐朽的官場,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放長句;君不見張季鷹因西風(fēng)乍起而念鱸莼之思,毅然還鄉(xiāng)的風(fēng)雅;君不見魯迅未等待國人的自我療救,棄醫(yī)從文,放手去療救國人的壯志。他們并未等待,因為他們相信時不我待!也正因如此,他們放手去做,托舉起了瀚宇星辰中那輪進步的明月。
對親友,放手去愛,不必等待。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當(dāng)今社會,越來愈多的年輕人離開故土,到了他們心中更廣闊的天地。因此,他們總想著等有時間、等有條件,再去侍奉雙親,叨陪鯉對。不要等待??!也許只是一次通話,一封書信,便能撫慰親友的思念,放手去愛吧,不必等待!
對國家,放手報效,不必等待。
稼軒說:“將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長吉卻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面對讓我們時時滿含淚水,愛的深沉的土地,我們何妨如李長吉般,放手報效,不必等待!
放手去做吧,不必等待了!若下回再遇三五好友,我必不寒暄,徑至酒館,何必訴離殤!何必等待,放手去做!飲宴之樂,無廢光陰之樂,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