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麗江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主席
“喜馬拉雅”,在梵語里意為“雪域”,在藏語里意為“雪的故鄉(xiāng)”。當我走進喜馬拉雅南麓,從印度和尼泊爾的土地上仰望喜馬拉雅,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宛如一條潔白的飄帶,舞動在天空與大地之間,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久久難忘。
印度洋上的暖風常年由南向北吹,直到喜馬拉雅山腳下,整個印度平原上都是綠樹、鮮花和雨季。而我們中國人看印度,要么是從千里冰雪的青藏高原俯瞰,要么是繞過茫茫沙漠追隨玄奘的足跡側視,印度在我們的眼里就顯得神秘異常了。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西游記》里,唐僧師徒歷經(jīng)千辛萬苦,戰(zhàn)勝千難萬險,到西天取回真經(jīng)。唐僧就是玄奘,他與鳩摩羅什、真諦一起被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唐貞觀元年獨自一人西行五萬里,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用17年的時間學遍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顆、佛像7尊、佛經(jīng)657部。玄奘西行,佛經(jīng)西來,中國文化形成了儒釋道并行的三位一體的大格局。
印度的首都新德里位于喜馬拉雅山脈西南,是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印度百姓說起首都時通常稱“德里”而非“新德里”,因為“新德里”只是相對于“舊德里”而言的,“舊德里”是一個古都,“新德里”是一個新都。德里的新與舊其實就是一個歷史概念。據(jù)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記載,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德里就是印度班度族建都的地方,其名稱來源于孔雀王朝一位國王的名字。19世紀中葉,英國吞并印度,首都遷至加爾各答。直到1911年,德里再次被宣布為首都,隨即在德里城外的西南開始新建一座城,并于1931年完工,這就是新德里。1947年印度獨立后,新德里成為首都。舊德里與新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如果說舊德里展現(xiàn)了印度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那么新德里呈現(xiàn)的則是印度近代擺脫貧困獨立前行的身影。
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德里城東面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恒河平原。德里的新與舊,最能反映出印度的神秘和不可思議。這個國家近一半人只會拼寫自己的名字,軟件出口卻名列世界第二;這個國家常被抱怨節(jié)奏緩慢,做事拖沓,但近20年的經(jīng)濟增長速度僅次于中國。古老和現(xiàn)代、發(fā)達與落后、富裕與貧窮,謙遜與高傲,這些矛盾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國度。舊德里除了遍布著紅堡、胡馬雍陵、古特伯高塔等古跡之外,還有貧民窟和德里大學。與舊德里厚重的歷史感不同,新德里充滿了現(xiàn)代氣息,總統(tǒng)府、國家大道、中央公園之外,還有康諾特普萊斯繁華的商業(yè)中心。新舊德里猶如兩個貧富懸殊的鄰居,舊和新名實相符。印度人似乎習慣于對生活的艱辛逆來順受,他們的天性里或許就有喜歡沉思冥想成分,他們喜歡坐在路邊、河邊或海邊發(fā)呆,他們走路的姿勢也是那樣從容悠閑。在這個古老的國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對它越不了解,它那樣執(zhí)著于自己古老的文化,又那樣渴望融入嶄新的世界。
在冬天明媚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下,紅與白是最醒目的色彩。因此,紅砂石建成的阿格拉城堡和潔白的大理石建成的泰姬陵自然而然地成了阿格拉最吸引眼球的色彩。
從新德里乘車前往位于亞穆納河南岸的印度古都阿格拉的路上,一場大霧襲來,窗外什么也看不見,司機很小心地在高速公路上駕駛著車輛緩慢前行。我想象著這場大霧是從印度洋上升起來的,正越過海拔五百米的高度,將印度平原嚴嚴實實地裹住。
中午到達阿格后,霧早已散去,一座雄偉壯觀的紅色城堡屹立在我們面前。早在16世紀巴布爾建立莫臥爾王朝時,阿格拉就成為印度的首都。巴布爾的繼承人阿克巴大帝用8年的時間建成了這座城堡。阿格拉城堡是印度-伊斯蘭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作。城堡的建筑物曾多達500多座,但保留至今的已經(jīng)很少。1983年,阿格拉城堡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賈汗基爾宮是城堡中的主體建筑,宮內(nèi)大院四周有二層小樓環(huán)繞,宮墻金碧輝煌,彩畫似錦。阿格拉城堡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樓,登臨塔頂,極目遠眺,可以看到位于阿格拉郊外舉世聞名的泰姬陵,前面就是亞穆納河,與阿格拉城堡遙遙相對。
泰姬陵的建造有著一段哀婉動人的故事。沙賈汗與皇后結婚19年,皇后在1603年第14次生產(chǎn)中去世,臨終前向皇帝要求了4個承諾,其中一個便是為她建造一座世間最美麗的陵墓。沙賈汗耗資500萬盧比,征集2萬著名工匠,花了22年時間,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筑,作為愛妃長眠之所。沙賈汗死后也被合葬于泰姬陵。泰姬陵的修建選用了印度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和玉石、巴格達和也門的瑪瑙、阿拉伯的珊瑚等,修建泰姬陵的工匠是來自印度、波斯、土耳其、阿拉伯等國的建筑師、鑲嵌師、雕刻師和泥瓦工。泰姬陵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shù)寶石作為裝飾,整個建筑隨著季節(jié)和時間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景致。黎明時分,泰姬陵呈現(xiàn)出粉紅色,似綻放的花朵;中午時分,泰姬陵呈現(xiàn)白色,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傍晚時分,泰姬陵呈現(xiàn)出灰白色,像一顆色澤柔和的珍珠。在明月當空,星光迷人的夜空下,泰姬陵閃爍著琥珀色的光芒;在陰云密布,風雨飄落的日子,泰姬陵似云霧中的海市蜃樓忽隱忽現(xiàn)。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是著名的觀光勝地,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勝地,是世界遺產(chǎn)中的經(jīng)典杰作,被譽為“印度明珠”。
詩人于堅在《印度記》里寫道:在印度,舊是最偉大的,生活的目的就是做舊。阿格拉最能代表印度的舊。在阿格拉,我看到的一切,都屬于舊的世界,紅色的城堡和白色的泰姬陵是舊的,房屋街道是舊的,鍋碗瓢盆是舊的,甚至于少女身上穿著的紗麗也是舊的。一些時光已經(jīng)遠去,另一些時光正在到來,阿格拉曾經(jīng)的輝煌還在眼前,它的未來是什么樣子的,也許答案就在這片土地上。
金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在田野里隨風搖曳,富饒的印度平原向我們展示出美麗鄉(xiāng)村的畫卷。我更喜歡印度鄉(xiāng)村的美麗和寧靜,人們在田野里勞作,村莊自然而然散布其間,牛羊悠閑而從容地從路邊走過。一幅幅美麗生動的鄉(xiāng)村畫卷,是印度的另一副面孔。
印度政治領袖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印度的發(fā)現(xiàn)》中寫道:“當我想到印度,我就想到下面的許多東西,它的大地上遍布著數(shù)不清的小鄉(xiāng)村……變幻無常的雨季,它把生命傾瀉于焦干的土地里,忽然間把它轉變?yōu)殚W耀的廣大美景和綠野,長江大河和流水……尤其是巔峰積雪的喜馬拉雅或者克什米爾的一些高山溪谷,其中春天開滿了鮮花并有一條小溪流奔騰而汩汩地從中穿過……”世界上恐怕很少有政治家用如此抒情的筆調(diào)描述自己的祖國。
齋浦爾和印度其他古城不同,它有著良好的城市規(guī)劃和筆直寬闊的大街,這要歸功于三百年前那位天才的王公辛格二世。作為莫臥爾皇帝奧朗則布的重要庭臣,他不僅是那個時代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而且還是偉大的天文學家和建筑師,齋浦爾就是在他的規(guī)劃下修建起來的。
齋浦爾有“印度粉紅色之城”的美譽。置身于齋浦爾的街頭,環(huán)顧四周,一座座建筑整齊排列,粉紅色的墻、粉紅色的窗、粉紅色的穹頂,就連街邊小店、小攤,甚至廁所也都涂成了粉紅色。尤其是傍晚時分,在晚霞的映照下,齋浦爾宛若一個粉紅色的夢。
齋浦爾有古老的天文臺、古老的皇宮、古老的琥珀堡、古老的風之宮殿。天文臺的建筑和觀測儀器顯示出古印度人的驚人智慧,他們很早就具有觀測天文的科學知識?;蕦m位于舊城中心,是印度保存最完好的古跡之一。在印度平原上很少看得見山,而琥珀堡就建在一座能俯視齋浦爾全城的山丘之上。琥珀堡由奶白、淺黃、玫瑰紅及純白石料建成,遠看猶如琥珀,故稱之為琥珀堡。琥珀堡的“鏡之宮”尤其瑰麗,宮殿用玻璃嵌壁,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風之宮殿因其擁有眾多窗戶的巧妙設計,若遇狂風吹襲,只要將窗戶打開,大風就會穿過前后窗戶而不至于將宮殿吹倒。每當皓月當空,風之宮殿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美麗,風之宮殿因此又被稱為“月宮”。
今天的齋浦爾,已經(jīng)是印度的北方重鎮(zhèn),有煉銅、機械、電器、紡織等工業(yè),是全印度著名的寶石加工集散中心。齋浦爾有古老的美,也有現(xiàn)代的美。齋浦爾有許多古老的建筑,也有很多現(xiàn)代的城市公園,人們在公園里悠閑地漫步,享受生活。無怪乎有人說,齋浦爾是全印度最美的城市。齋浦爾對于我們?nèi)绾卧趥鹘y(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做到協(xié)調(diào)與和諧,肯定是有借鑒意義的。
飛機即將降落在加德滿都國際機場時,我看到了雄偉的喜馬拉雅。
加德滿都位于喜馬拉雅南麓的河谷地帶,這道天然屏障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寒風,也留住了來自南方的印度洋暖流,使得這一片河谷地帶終年陽光燦爛,綠樹蔥郁,鮮花盛開,有“山中天堂”之美譽。
站在加德滿都街頭,眺望遠方圣潔的喜馬拉雅雪山,耳邊回響著城市的喧囂與熱鬧。加德滿都的遠是黎明時分朝霞映紅的喜馬拉雅,是月圓之夜深沉肅穆的喜馬拉雅,是春夏秋冬變幻著千姿百態(tài)的喜馬拉雅。加德滿都的近是杜巴廣場上的寺廟和宮殿,是帕斯帕提那神廟外的火葬臺,是博達哈佛塔下吟誦的經(jīng)文,是巴特崗的露天博物院,是珠峰大學的鬧中取靜……
在加德滿都城外的納加闊特,在清晨的曙光中,觀賞迷人的喜馬拉雅日出,神秘的喜馬拉雅雪山就像一條玉帶橫掛在空中,我仿佛看到了珠穆朗瑪峰的身影,那是世界的最高處。
轉過身,在喜馬拉雅南麓,我看到了一個喧囂熱鬧而又寧靜安詳?shù)氖澜?。一群一群的鴿子,正從神廟的廣場上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