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炎堯 汪小剛 陳均朗
【摘要】在高考模式不斷變革的過程中,物理始終是一門被調整的課程,導致從中學物理過渡到大學物理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諸多問題。大學物理有必要進行調整,主動與中學物理對接。本文從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的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出發(fā),探討了大學物理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措施,目的在于改變大學物理難學的局面,提高大學物理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為其今后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3+3高考模式 大學物理 中學物理 銜接
【課題項目】浙江農林大學理學院2016年度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課程有效銜接的研究,編號:JGLXY16008;浙江農林大學2017年度校級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新高考模式下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教學的銜接,編號:JGZD17002。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158-01
一、引言
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課程從培養(yǎng)目標、教學模式、知識結構及內容上都存在著明顯差別,由于二者缺乏溝通和交流,造成了原本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出現(xiàn)了裂痕。早在1984年,梁昆淼先生就曾提出:“中學物理課程與大學物理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很有些不同,剛入學的一年級大學生還保留了不少中學生的特點,不能立刻適應大學物理課程的要求”[1, 2]。之后在1999年8月,全國高校物理學第五次擴大工作會議將“中學物理與大學本科物理教學銜接問題”列為三大前瞻性問題之一。2010年,“大學物理課程與中學物理課程銜接研究”被列為高校物理基礎課程教改項目的七大內容之一,中學物理和大學物理有效銜接的研究將為物理課程改革的有序進行奠定基礎[3]。
二、現(xiàn)狀分析
1.中學物理課程的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
中學的課程是與高考模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近三十年的高考模式發(fā)生了多次變革,從3+2到3+x到今年的3+3的模式,物理始終是一門被調整的課程。尤其是3+3模式,即除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外,再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六門課程中選三門,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生如果沒有選擇物理作為高考科目的話,他的中學物理基礎肯定會明顯削弱。與高考模式變革相對應的是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浙江省為例,目前高中物理的教學大綱指定的教學內容分為必修部分+選修部分,相對應的考試大綱則分為必考部分+加試部分。很多在九十年代的重點、難點內容在最新的大綱中都變成選修或者選考內容,如動量守恒,振動和波動等,學生往往會放棄這部分內容??梢?,中學生的物理知識體系的全面性在下降。
2.大學物理課程的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
從大學的角度看,隨著課程的調整,大學物理總體學時數(shù)在大幅減少,以浙江農林大學為例,大學物理A從原先的128減少到96,進一步減少到64,大學物理B從原有的64減少到48,而大學物理C從原來的48減少到32學時。課時數(shù)的減少,使得任課老師很難對大學物理進行系統(tǒng)和細致地講解。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編排上存在嚴重問題,最重要的是大學物理教師對中學物理的認識停留在九十年代,沒有對當前中學物理進行系統(tǒng)地調研,所選內容與中學物理沒有很好的銜接和過渡。同時,高校擴招后,來自不同省份的同學越來越多,而多省高考又是自主命題。不同省份對中學物理課程的設置不盡相同,進入大學后的物理基礎參差不齊。采取3+3的高考模式后,物理不再是必考科目,這又將是大學物理的一個新的課題,必將對大學物理教學提出新的挑戰(zhàn)。
三、應對策略研究
1.教學內容的改革
盡可能多地調研各省中學階段物理課程的教學大綱,明確中學階段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同時,根據大學物理課程的學時數(shù),重新制定教學大綱、合理安排其教學內容,做到既不是簡單的重復,又不出現(xiàn)斷層而能夠有效的銜接,提高教學效果,并結合其相關專業(yè),更好地為專業(yè)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教學方式的改革
在大學物理開課之前,首先應對學生進行摸底,明確學生是否選擇物理作為高考課程。對于基礎薄弱的和沒有選擇物理作為高考課程的學生,可以課外組班,并采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的方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來發(fā)現(xiàn)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并通過教師的輔導來解決,使得不同層次,不同省份的學生都能夠學好大學物理課程。條件允許的話進行重新組班,分層次教學[4]。
3.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高等數(shù)學與物理思想相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改變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方法,不再停留在中學階段比較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是能夠運用微積分和矢量代數(shù)等高等數(shù)學的工具,獨立解決相對復雜的物理問題。要從物理學廣泛利用高等數(shù)學表述推理的特點,從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維規(guī)律出發(fā)改革大學物理教學方法,建立啟發(fā)式、探究式、互動式和充分利用多種教學媒體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教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中學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基礎,而大學教育作為中學教育的延伸,各個階段的教育需要相互協(xié)調、有機銜接,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銜接過程或多或少總是存在些問題。因此,大學物理課程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寓新于舊,融舊貫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與中學物理課程進行有效銜接,實現(xiàn)順利過渡。同時,需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整,改變學習方式以適應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改變大學物理難學的局面,提高大學物理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昆淼.引導一年級大學生適應學習上的轉變,大學物理[J],1984,1(1): 25-28
[2]吳欽,周雨青,丁萍,陳澤中.淺談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的銜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176-180
[3]唐亞楠,潘立軍,李楨,邱愛中,戴憲起.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教學有效銜接的探討[J],鄭州師范教育,2017,4(4): 26-29
[4]黃熙.如何做好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教學的有效銜接[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3,33(4):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