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表示將不貪作為身上可貴、崇高的品質(zhì),形容廉潔奉公。
【出處】
《左傳·襄公十五年》
【小故事】
春秋時期,宋國有個人在山上開鑿石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塊寶玉。他非常高興,請一個玉工來家里鑒別,玉工仔細看過后,贊不絕口:“這塊玉好極了,沒有任何瑕疵,真是個寶貝啊!不過你得小心,不要在別人面前顯擺,讓人家把它偷走了!”
其實,這人請玉工來家中,已經(jīng)引起了鄰居們的注意。他心里不安,怕有個閃失,空歡喜一場,便把寶玉藏到了一個十分隱秘的地方。盡管如此,他還是擔(dān)心寶玉會被盜走。他考慮來考慮去,最后決定把它送給一個有身份的人,這樣多少還能留下些人情。
到了都城,他去見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向其獻上了寶玉,子罕不解地問:“你把如此貴重的寶物送給我,大概是想讓我?guī)湍戕k什么事情吧!你放心,能辦的事情我一定會盡力而為。不過,我是從來都不接受禮物的。”
宋人慌忙搖頭說:“我沒什么事要您幫我辦。據(jù)玉工鑒定,這塊寶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獻給您?!弊雍痹俅尉芙^說:“我不能收下這寶玉。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會喪失寶物?!?/p>
宋人聽不懂子罕這番話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著他。子罕見宋人一臉茫然,繼續(xù)說道:“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玉為寶。你把玉給了我,當(dāng)然喪失了寶,而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喪失了‘不貪這個寶。這樣,你我二人都喪失了寶物。”
宋人聽子罕說了這通不收寶玉的道理,無可奈何,只得實告道:“小民留下寶玉不得安寧,所以特地到都城來獻給您?!?/p>
子罕沉思了一會兒,讓宋人暫時留下。接著,命一位玉工對這塊寶玉進行雕琢,又讓仆人把它送到市場上去賣掉,把錢交給了宋人,最后派人將他護送回家。
【智慧點撥】
貪財而取危,貪權(quán)而取竭。做人不能貪意外之財,要潔身自愛,才能一身清白,才能稱得上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