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怡 倪協(xié)克
文題速遞
北京有世界聞名的八達嶺長城,陜西藏著秦時的兵馬俑,杭州西子湖畔一年四季游人如織。你心心念念的家鄉(xiāng)有什么吸引人、讓人流連忘返的名勝古跡呢?
請以“家鄉(xiāng)名勝”為話題,選擇你家鄉(xiāng)的某處名勝古跡,寫一篇說明文。
題目要求我們以家鄉(xiāng)名勝為對象,寫一篇說明文。在確定說明對象之后,我們要選擇以什么樣的說明順序來說明寫作對象呢?通常,說明的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
1.時間順序。時間順序是按事理發(fā)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說明歷史發(fā)展、產(chǎn)品制作、工作方法、動植物生長等都應(yīng)以時間為序。例如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就是按照從古至今的時間順序,站在歷史的角度對石拱橋進行了介紹;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第一段,從四季更迭的角度對大自然春夏秋冬不同時節(jié)的景致進行了描繪與說明。
我們在介紹家鄉(xiāng)名勝時,可以從縱向的時間維度對名勝的歷史進行介紹,讓讀者對家鄉(xiāng)名勝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有所了解,增強作文的真實性和說服力;也可以從時間更替的角度,介紹家鄉(xiāng)名勝在不同時間段的景色變換,讓讀者對家鄉(xiāng)名勝有直觀的印象,增強作文的感染力。
2.空間順序。空間順序是按照空間方位關(guān)系來安排文章內(nèi)容的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gòu)造等特征常采用這種順序。例如黃傳惕的《故宮博物院》,按照空間順序組織材料,由外入內(nèi),沿著故宮的中軸線從南到北,以中間帶兩邊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
我們在介紹家鄉(xiāng)名勝時,可以從北至南或從東到西、從中間到四周等對景物進行有序的介紹。要注意運用一些標志方位的名詞,或標志游覽順序的句子。
3.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是按照事物的邏輯關(guān)系來安排的說明順序。常見的邏輯順序有:由主到次,例如《中國石拱橋》中說明趙州橋的特點,說明的時候先說主要特點,后說次要特點;從簡單到復(fù)雜,例如《中國石拱橋》先介紹結(jié)構(gòu)較簡單的趙州橋,后介紹結(jié)構(gòu)較復(fù)雜的盧溝橋;從概括到具體,例如《中國石拱橋》按照“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的邏輯順序進行說明;從整體到局部,例如《蘇州園林》,先整體說蘇州園林的特點,后從四個角度加以說明。除此之外,還有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原因到結(jié)果等邏輯順序。
我們在介紹家鄉(xiāng)名勝時,可以按照說明的需要,從多種邏輯順序中選擇一種或幾種,對自己要說明的對象進行詳略有致的說明。
在實際寫作中,一篇說明文中并不只是單純使用某一種說明順序,而是常常以一種說明順序為主,具體段落里再使用其他說明順序。也就是說,這幾種說明順序不是截然分開,而常常是綜合起來使用的??傊覀冊诳紤]使用哪種說明順序時,既要注意客觀事物本身的特點,又要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務(wù)必使讀者便于閱讀和理解。
小試牛刀
東南第一山
◎翁佳寶
江南的名山,不勝枚舉,但哪一座可以擔(dān)得起“東南第一山”這個名頭?無疑是溫州的雁蕩山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經(jīng)三度登臨此山,猶覺意趣未盡,故而提筆寫下:“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雁蕩山的魅力,由此便可見一斑了。
所謂“雁蕩”,即為大雁飛過之意。相傳,雁蕩山“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jié)草為蕩,秋雁宿之”,故而得名。據(jù)地質(zhì)學(xué)家考證,這條因流紋巖漿噴發(fā)而形成的山脈,誕生于一億兩千萬年前,是亞洲大陸邊緣巨型火山帶中白堊紀火山的典型代表。千百年來,因為文人墨客的鐘愛,使得它名揚海外。
雁蕩山南片,最著名的景點當屬大龍湫瀑布了。大龍湫瀑布落差190余米,猶如一條巨大的銀龍,堪稱中國瀑布之最。清代著名散文家袁枚,曾在文章中這樣描寫它:“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盡化為煙,為霧,為輕綃,為玉塵,為珠屑,為琉璃絲,為楊白花……”這樣的美景,正是得益于其巨大的落差。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大龍湫常常呈現(xiàn)出一種千變?nèi)f化、不可捉摸之美。外地的游客游覽雁蕩山,最為期待的就有這大龍湫瀑布。
沿著山脈往北走,便來到了顯勝門景區(qū)。顯勝門是由兩面崖壁對峙而形成的“石門”,又稱“仙勝門”。此門高達200米左右,兩門相隔僅10余米,素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為雁蕩山“門”之冠。站在顯勝門下,猶如置身天門,四下白霧繚繞,草木如茵,頓覺心胸開闊。
繼續(xù)往北走,雁蕩山還有西屏峰、獅子巖、仙姑洞等景點,均各具特色。這座“東南第一山”,向四方游客敞開它的懷抱,彰顯著山川的靈秀之美。
(浙江樂清市柳市鎮(zhèn)第五中學(xué))
●點評
小作者在開篇部分巧設(shè)懸念:哪一座山是“東南第一山”呢?隨即點出雁蕩山,總起全文。接著,小作者按照從南到北的空間順序,分別介紹了大龍湫瀑布、顯勝門景區(qū)等景點。作文語言流暢,說明生動。
七楓巷
◎林 果
溫州的古巷,四通八達,每一條都有著獨特的風(fēng)韻,都承載著一段光陰故事。今天,請大家跟著我的腳步,走進這條詩意的七楓巷。
先不必步入巷中,光聽名字,這巷子便已足夠詩意了。七楓,是七棵楓樹嗎?沒錯。相傳,晚清時期,這巷子里有七棵楓樹。每到秋天,楓葉便飄飄散落,給樸素的巷子添上了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時人爭相傳誦,“七楓巷”的名字便這樣傳開了。
早晨的七楓巷,是一天中最寧靜的時刻。熹微的晨光中,放慢腳步緩緩前行,身邊掠過幾棟滄桑的老建筑。這條長近400米的街巷,保存著數(shù)十座風(fēng)骨猶存的晚清、民國古建大宅,包括王氏蒙館、高宅、吳宅、胡宅、陳宅等。伸手輕撫墻壁,便有一大片粉塵沾到指尖上。它真的很老很老了,老到瓦上生了厚厚的苔,濃綠稠密,很是濕潤。
過了九點,七楓巷便開始慢慢熱鬧起來。賣小吃的、逛街的……巷子里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各種小吃中,有一種名叫“麻團”的小吃,最受人們的歡迎。這種小吃據(jù)說也起源于清朝年間:有一位姓孫的老婆婆,總是用芝麻和糯米粉為孫子做麻團。后來,她孫子當了大官,常常懷念起奶奶的手藝,于是這種“麻團”也就流傳下來了。
白天的七楓巷,大體是古樸的。而到了晚上,卻展現(xiàn)出它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的一面。路邊,有不少的音樂書吧、酒吧、茶餐廳,霓虹燈閃爍著,年輕人在其中游走……晚上的七楓巷,又儼然成了一條時尚的商業(yè)街。
這就是溫州的七楓巷,是不是令你心馳神往呢?
(浙江樂清市知臨中學(xué))
●點評
作文按照時間順序,介紹溫州的古巷七楓巷。小作者筆下的三個時間段,展示了七楓巷獨特的一面:早晨的七楓巷,晨光下古建筑林立,給人寧靜之感;九點后的七楓巷,商販和游人漸漸多起來,一派熱鬧的景象;晚上的七楓巷,燈光閃爍,展示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融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