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芬,鳳吾利
(安徽省核工業(yè)勘查技術總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伽馬能譜分析是一種常規(guī)的測量土壤、巖石中的放射性核素的物理方法,其特點是一次測量可得到多個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樣品制備相對簡單,對于土壤和巖石只需烘干、粉碎后,裝入標準樣品容器中,填實、定量密封即可[1-2]。釷元素的分析結果,會受到樣品粒度、含水率、樣品質(zhì)量變化、樣品高度和譜線測量時間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為了減少各種物理因素對室內(nèi)伽馬能譜測量結果的影響[3],人們必須對物理因素進行試驗分析,從而得到穩(wěn)定準確的結果。
主要儀器有鄂式破碎機、對輥式破碎機、盤磨機、GJ密封式制樣機、套篩、電子天平、鼓風電熱恒溫干燥箱、燒杯、空調(diào)、ARL多道能譜儀。
本文主要考察樣品的顆粒度、測量時間、含水率、樣品質(zhì)量變化、樣品盒的形狀、溫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4]。
取5 000 g三個典型的花崗巖巖石石材樣品,將其破碎成20目,均勻后分四分,留一份20目,將其余三分,分別碎到40目、80目和120目,碎后樣品不少于800 g;然后將樣品置于烘盤內(nèi),在105℃條件下加熱6 h,使樣品的水分充分蒸發(fā);分別將各粒徑樣品,壓實裝入標準樣品盒內(nèi)350 g(與效率刻度源的質(zhì)量一致),將樣品密封20 d后再進行測量。測量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樣品粒度變化對Th結果的影響
由表1可知,同一樣品的顆粒度在20目時,樣品用逆矩陣法計算出的Th比活度要比其他粒度下樣品計算的數(shù)值高,40目和80目與120目的結果對比沒有明顯變化,故選擇20目作為樣品測量粒徑。
選取實驗室四個有證標準樣品,分別壓實裝入標準樣品盒內(nèi)350 g,樣品密封20 d后測量。分別記錄每件樣品在 3 600 s、7 200s、10 800 s、14 400 s、18 000 s時的測量值,測量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測量時間變化對Th結果的影響
樣品的測量時間對于樣品測量有影響,3 600 s已達到平衡。含量較高,達到平衡時間較短,含量較低,達到平衡時間較長,一般樣品4 h就可達到穩(wěn)定結果。
選取風化花崗巖地區(qū)的典型土壤樣品,每個樣品各取4 000 g,碎到80目以上,并充分攪拌,均分為5份,每份不少于500 g;再在105℃條件下加熱6 h以上,給樣品中加水,使得含水量分別為5%、10%、15%、20%,剩下的一份作為濕度為0%的對比樣品。再將土壤樣品分別裝入樣品盒內(nèi),每個樣品質(zhì)量為350 g,密封20 d后測量。樣品中水分及樣品質(zhì)量分配如表3所示,樣品的測量結果如表4所示。
表3 樣品中水分及樣品質(zhì)量分配
表4 濕度變化對Th結果的影響
土壤含水率小于5%時,各測量結果影響都小于5%,誤差在允許范圍內(nèi)。
選取實驗室四個有證標準樣品,然后使得四個樣品凈質(zhì)量分別為200 g、250 g、300 g、350 g,密封20 d后測量,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樣品測量結果隨樣品質(zhì)量變化
考慮樣品的密度變化、樣品高度、樣品的局部不均勻性都會影響試驗結果,裝樣時,都盡量將樣品盒裝滿壓實,使得樣品與標準樣盡量在密度、高度、均勻性方面都相同。
本試驗室自制四種半徑不同的圓柱形塑料瓶,來代替標準樣品盒,四種塑料瓶的半徑r分別為3.00 cm、3.75 cm、4.50 cm、6.00 cm[5]。試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樣品盒半徑變化對Th比活度的影響
不考慮其他因素,r=4.50 cm,測量結果可達到最大值。
在小面積密閉房間,用空調(diào)控制溫度,選用16℃、20℃、25℃、30℃、32℃來探究溫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試驗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NaI(TI)譜儀系統(tǒng)的實際試驗測量數(shù)據(jù)
NaI(TI)探頭受溫度影響最大,只在分析時溫度控制在±2℃內(nèi),結果沒有影響。
取質(zhì)量大于350 g實驗室已有國家標準物質(zhì),烘干至恒重,控制溫度在25℃,用半徑r=4.50 cm樣品盒,裝樣350 g密封20 d后,測量時間定為14 400 s,做方法準確度、精密度及檢出限試驗,結果如表8、表9、表10所示。
表8 r=4.50 cm樣品盒測量結果
表9 r=4.50 cm樣品盒B2樣品測量結果精密度試驗數(shù)據(jù)
表10 r=4.50 cm樣品盒樣品測量結果檢出限試驗數(shù)據(jù)
樣品加工到20目,含水量小于5%,r=4.50 cm,樣品盒樣品質(zhì)量控制大于300 g,壓實放置20 d后,環(huán)境溫度變化控制在2℃以內(nèi)測定,樣品的檢出限會降低到10 Bq/kg以下,能滿足低含量放射性釷樣品測試要求。
1 羅文宗.放射性化學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11743-1989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譜分析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9.
3 郭曉彬,屈國普,劉志英,等.降低NaI(TI)γ譜儀探測限的技術探討[J].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5(1):6-9.
4 莫曉樹.粒度和測量時間對低本底多道γ能譜儀測量化崗巖放射性比活度和內(nèi)、外照射指數(shù)的影響[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0(4):543-545.
5 張文德,白立新,張惠鴿.環(huán)境樣品放射性測量中樣品盒形狀的最佳選擇[J].核技術,2007,30(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