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成
北京海淀區(qū)海淀學區(qū)黨委書記、校長——劉暢教授的《做有溫度的教師》一書出版之后,江西弋陽教育局長又出版了《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溫度”一詞火起來了。說白了有“溫度”就是有“愛”。教這愛不需要回報,不分彼此,懂得方法。
真正做好教育不僅在溫度,更在于如何調適這一溫度。有時候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一片森林,而有時候我們便只能著眼于一棵樹;有時候我們應該博愛,而有時候我們只能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班上有一個女孩子,在校時間除了吃飯、上廁所外就是看書、做作業(yè),在校住宿,每天晚上下自習第一個跑進寢室,干脆利索地洗漱之后拿出作業(yè)做到學校統(tǒng)一關燈才躺下休息。
一次班會課組織安全排查,我在她抽屜里發(fā)現(xiàn)一本網(wǎng)絡小說,便把它扣下了。沒等我找她了解情況,給她分析看網(wǎng)絡小說的利弊,她趁我吃飯辦公室沒人的時候,就把書給拿走了,待我去問她時,她大有“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架勢,拿著書走到我跟前說:“是我拿的!
”我當時沒在意她的神情和語氣,心里還暗自叫好:不錯,挺誠實的。我便順著我的思路和風細雨的準備開導她,她倒先開口了,悶生悶氣地說:“這書是我向同學借的,我要還人家,所以到你辦公室拿回來了。”我說:“你可以找老師說明情況呀,不經(jīng)人家同意擅自拿走東西不符合你在老師心中的形象呀,況且老師是怕你控制不住沉迷其中,耽誤……”
“我就知道你不會還給我。你幾次表揚我,當著全班同學說不說,還在家長會上也說,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我的天啊,我表揚人卻成了罪過,好一個“刁蠻公主”。這時我的心里不怎么平靜了,腦子有點升溫了,因為她的無禮語言,蠻不講理的理論,但我盡量克制自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問:“一般同學多希望老師表揚她呀,老師表揚你怎么還成了過錯?”她滿臉通紅,流著眼淚非常委屈地說:“你知道你給了我多大的壓力嗎?我每天都抬不起頭來,我花了那么多時間,成績還是不如誰誰……”
我恍然大悟,她是一個非??炭?,也十分好強、不甘落后的孩子。她想要從老師這里得到的愛不單幾句表揚,更需要的是怎么能長效持久地提高成績。在她看來我的所言只不過是為了達到我為人師的目的——激勵其他同學,卻不顧及她的內心感受。
這時,我意識到了因我的考慮不夠周全確實對這個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響,于是我放下了自己的身段,向她道了歉:“孩子,對不起,老師忽略了你的感受,但不是故意的,讓你受委屈了,下不為例,好嗎?”
過后我反思自己,我不是不關心她,但也不是沒有激勵其他同學的想法。只是我在該著眼這棵樹的同時兼顧了整片森林,這個分寸沒拿捏好,沒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說這播散陽光也得分時段,更得因人而異:有的學生需要正午時分的陽光,去溫暖他、感化他;有的學生只能給予晨曦,給他點希望,讓他去爭取。
我們僅僅付出愛給予溫度還不夠,關鍵的要去調試這個溫度,該給100°時,不要吝惜不要保留;該降到冰點時,也絕不能留一點余溫,要讓這溫度能溫暖人心或讓人得到清醒。做到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