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五色”觀念跟我們今天的生活也許存在著一定距離,不過,具體到“青、赤、黃、白、黑”這五種顏色,卻并不會令人感到陌生。后四種都能跟我們所熟悉的顏色直接或間接地對應起來,唯獨“青”讓人感到些許困惑。一方面,當我們試圖把它跟具體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時,首先進入腦海中的一定是“青山綠水”“草色青青”這類典型的綠色形象;另一方面,《荀子·勸學》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又使得“青”跟藍色的密切聯(lián)系深入人心。那么,“青”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色彩呢?
現(xiàn)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青”字出現(xiàn)在金文當中,寫成等形狀。一般認為,字形的上半部分是“生”,表示草木初生;下半部分是“丹”,像礦穴的形狀,中間一短橫表示礦石。許慎《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憋@然說的不是“青”最初的含義,而是就它后來與“五方”的對應關系而言的。從“青”的早期字形來看,它是一種從礦中提取的草木色。
既然是草木色,那么“青”毫無疑問就是綠色。這種解釋既符合我們對它的一般認知,也能從古代詩詞文獻中得到大量印證。比如,李白《望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對出”;漢代《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扒嗌健薄扒嗖荨薄扒嗵Α钡鹊?,是古代乃至今天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也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綠色“面孔”,這些詞把“青”跟深深淺淺的綠色聯(lián)系在一起。
《釋名·釋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彼^“物生時色”,是指春天草木萌發(fā)時的綠色。正因為如此,人年少之時稱為“青年”,人一生當中最生機勃勃的時期稱為“青春”。
中國古代用竹簡記事。根據(jù)《后漢書》注和其他文獻記載,制作竹簡的時候,要選取上等的青竹,也就是綠色的竹子,叫做“青”,先用火烤,使其中的水分像汗液一樣滲出來,再制成竹簡,這樣既便于書寫,又免于蟲蛀,這個過程叫做“汗青”或者“殺青”。
后來,“汗青”和“殺青”又引申出著作完成的意思。例如宋代朱熹《答嚴時亨》:“當時若得時亨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緒言:“既念欲俟全書卒業(yè),始公諸世,恐更閱數(shù)年,殺青無日。”
而“汗青”則因為竹簡上所記述內容的性質,又成為“史冊”的代稱。比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那句激昂豪邁、千古流傳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此相關,“史書”還可稱為“青史”,例如清代洪升《長生殿·傳概》:“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3/29/qkimagesyueuyueu201803yueu20180313-1-l.jpg"/>
以上種種,都說明“青”是綠色。那么,它跟藍色之間又是如何建立起關聯(lián)的呢?原來,“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青”指的是一種叫做“靛青”的顏料。這種顏料是從藍草中提取出來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深,無疑是一種深藍色。
當我們談及一個人的學問、技術或功夫等達到精純完美的境地時,常用“爐火純青”一詞來形容。這個說法據(jù)說是源自道家的煉丹術。當煉丹成功時,爐火火焰就由紅色轉為純青色。其實,只要有一定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當燃燒的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時,火焰便會呈現(xiàn)藍色??梢?,這“純青”指的也是藍色。
另外,“青天”原本指晴朗的蔚藍色天空,繼而形容秉公執(zhí)法的清官;“藏青”是一種藍中帶黑的較深的藍色;等等。這些都是“青”表示藍色的最好證明。只不過,正如“青”表示深淺不一的綠色一樣,當它表示藍色時,也有深淺程度上的差別。這并不奇怪,畢竟我們所熟悉的各種顏色,除了“黑”和“白”這兩種極端的顏色外,其余如“紅”“黃”“綠”等對應的都是色譜上深淺漸變的一段區(qū)間,而非一個點。
然而,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通過文獻記載我們發(fā)現(xiàn),時而“綠”時而“藍”的“青”,在色譜上扮演的角色還不限于這兩種。有的時候,“青”還能表示黑色。例如《尚書·禹貢》:“厥土青黎。”孔穎達疏:“王肅曰:‘青,黑色?!边@里說的是土的顏色。土壤呈現(xiàn)黑色無疑是肥沃的象征。
“青絲”指黑色的頭發(fā),例如李白《將進酒》:“朝如青絲暮成雪?!薄扒囗敝负谏难壑?,例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白日垂其照,青眸寫其形?!?/p>
“青眼”原本也指黑眼珠,比喻對人的喜愛或器重,與“白眼”相對。而這“青白眼”說法的由來則與魏晉名士阮籍有關。據(jù)傳,阮籍對志趣相投的人投以“青眼”,反之,則“白眼”相向。“青睞”“垂青”等詞語便是由此衍生出來的。
然而,事情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如果聯(lián)系到“青霜”“青云”等表述,那么,“青”有的時候還能指白色。例如宋代曾鞏《地動》:“皎如秋日浮清霜。”“清霜”即“青霜”。明代王錂《春蕪記·訪友》:“愁睹青霜點鬢毛?!币陨蟽删渲校扒嗨币恢赴咨那锼?,一指斑白的頭發(fā)。而“青云”用以描寫高空的云,顯然也是偏白色的。
如此看來,“青”作為顏色,兼有綠、藍、黑、白多重身份。乍一看似乎是矛盾的,但仔細一想,卻并不違反客觀規(guī)律。就像人們常用“赤、橙、黃、綠、青、藍、紫”來形容自然界當中的七色光一樣,“青”本來就是介于藍、綠之間的一種顏色,具體指藍還是指綠,全看它更傾向于哪一邊。而到了藏青色,就變成一種很深的藍,再深一些,視覺上就跟黑色產(chǎn)生了交集。同樣的道理,當“青”表現(xiàn)為一種較淺的藍色或綠色時,如果足夠明亮,就會給人以“白色”的視覺效果。所以,“青”這種神秘莫測的多重身份,歸根結底,不過是顏色上深淺濃淡的變化而已。
除了作為顏色詞,“青”還被賦予了其他含義。
根據(jù)《周禮》和《說文解字》等文獻的記載,在“五色”當中,“青”對應東方。例如漢代班固《白虎通·社稷》:“故將封東方諸侯,取青土,苴以白茅?!薄扒嗤痢贝淼氖菛|方的土地。再如《周禮·職方氏》:“正東曰青州?!?/p>
從星宿上說,“青龍”是東方的星宿。所以古代行軍時,用畫有青龍的旗幟代表東方之位。中國歷史上,還先后出現(xiàn)過一系列以“青龍”命名的地名,比如“青龍山”“青龍鎮(zhèn)”“青龍橋”等,這些地方所處的方位都在某一轄域內的東部。
此外,“青”還是春天的代稱。例如,“青風”指春風,唐代李端《送楊皋擢第歸江東》:“綠氣千檣暮,青風萬里春?!薄扒嚓枴敝复禾欤拼嗣详枴对蘸筒紳伞罚骸扒嚓柍鯌?,蒼玉正臨軒?!薄扒嗟邸奔仁菛|方之神,也是春神,唐代黃巢《題菊花》:“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钡鹊?。
青,神秘莫測,變化多端。它時而化身為蓬勃脈動的青春,時而演繹著綠水青山的無限情思,時而空靈高遠,時而脈脈含情。一字蘊含眾彩,一字點染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