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從宏觀角度講,“影視錄音”是指就影視制作行業(yè)而言,從影視制作的各個階段,把與畫面相匹配的各個聲音記錄下來,并在后期制作中,重新進行編輯、修改、混音等技術處理,最終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影視聲音作品。從微觀角度講,“影視錄音”是指通過錄音師錄制畫面同期聲,或者錄制后期配音的過程。因此,從教學的角度來講,“影視錄音”具有非常龐大的體系。傳統(tǒng)的電影錄音專業(yè),如北京電影學院的聲音學院下的電影錄音專業(yè),就有著非常龐大和嚴謹?shù)恼n程設置體系。專業(yè)基礎課程方面有:聲學物理、影視聲音基礎、音樂概論、影視聲音編輯、畫面剪輯基礎等,專業(yè)應用實踐性課程有:同期聲錄音、聲音設計、電影錄音工藝、后期制作等。
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電影錄音專業(yè)的課程設計是一個非常嚴謹、遞進和龐大的體系。然而,對于影視編導類專業(yè)而言,“影視錄音”是其專業(yè)知識結構下屬的分支課程,這幾年,隨著數(shù)字媒體傳播方式的發(fā)展和人們對娛樂消費的需求,數(shù)字音頻制作得以迅速發(fā)展。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國家對應用型高校轉型的目標,“影視錄音”在影視類藝術院校的培養(yǎng)體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目前國內影視編導類專業(yè)包括:廣播電視編導(文藝編導方向、電視編導方向、電視節(jié)目制作方向)、戲劇影視文學、攝影數(shù)字媒體藝導演。其課程設置包括:傳播學、傳媒藝術概論、播音與主持、電視藝術概論、影視作品分析、視聽語言、電視節(jié)目制作、攝影技術、照明技術、影視錄音、電視節(jié)目策劃、紀錄片創(chuàng)作、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廣播電視節(jié)目編輯與技術、非線性編輯技術等。
從上面的課程設置可以看出,影視編導類專業(yè)的大多數(shù)課程都屬于以畫面為主體思維的課程,通過形象思維來構建畫面是影視編導類的學生主要的思維方式,即便是像視聽語言、影視作品分析等課程中涉及聲音的部分,也是大多從聲音表現(xiàn)手法、聲音畫面結構等感性角度進行分析講解。許多學生從觀影到制作作品的過程中都表現(xiàn)出了聲音意識的缺乏(尤其是大一年級的學生)。用攝像機、單反相機等設備直接收取聲音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
影視錄音是一門基于物理工學和藝術學的跨學科專業(yè),從北京電影學院的課程設置我們可以看出,錄音學中的基礎知識源自于物理聲學,錄音學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需要非常嚴謹?shù)膽B(tài)度。但是影視編導類的學生多數(shù)是文科背景,筆者在授課中發(fā)現(xiàn),對于影視錄音課程中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生顯得非常吃力,對于涉及的概念、公式等則表示出不適應。
同時,這種邏輯的缺失還表現(xiàn)在對于后期制作中的嚴謹度,從對白、音樂、音效三種聲音元素的電平大小是否匹配,到音效的畫面實體與聲音時候匹配,這些都是需要學生以一種嚴謹?shù)膽B(tài)度來面對。
因此,針對以上兩個突出的問題,我們對影視錄音課程的設計做了以下的幾個探索。
首先,我們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的,課程設計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深化理論知識,擴展專業(yè)技能,提高語言表達、加強協(xié)作組織?!队耙曚浺簟氛n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豐富的錄音理論知識基礎上,提高實踐能力和藝術思維,以滿足社會對傳媒影視類應用型人才的全方位需求。也就是說,《影視錄音》課程作為影視編導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它不要求像電影錄音專業(yè)那樣從物理聲學那樣一步步學習,而是對影視錄音制作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落腳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影視媒體制作的門檻隨著數(shù)字化的浪潮逐漸降低。影視錄音技術也隨著錄音設備、數(shù)字音頻工作站等平臺的普及,在大眾中逐漸普及起來。我們的影視錄音教學也一定要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革新,不斷進行改進。影視聲音制作發(fā)展到今天,已經進入到一個“制作時代”,而不能停留在“錄制時代”?,F(xiàn)在很多聲音是沒有的,這就要靠想象,用什么樣的素材把這個聲音做出來?!獋€聲音素材的音頭、音腹、音尾、余音(混響延時)都是通過仔細斟酌、編輯合成“制作”出來的。因此,我們針對影視編導類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制定了《影視錄音》課程的教學目標。
明確了我們的教學目標,我們就得針對以上的兩點困境,進行相應的改進。首先針對聲音意識的缺乏,《視聽語言》《影片分析》這類課程應繼續(xù)開設,同時加開設一門《音樂概論》,此課程是針對學生聲音意識的缺乏而開設的課程。無論是音樂錄音還是影視錄音,都要求學生具有對聲音較為敏感的感知力。影視編導類專業(yè)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畫面思維,但是聲音思維較弱,需要一門理論性課程來加強學生的聲音思維。聲音思維的缺失造成一些學生忽視課程的重要性,畏首畏尾、缺乏自信,沒有鉆研精神,甚至放棄自己的嘗試,東拼西湊別人的成果。因此,我們必須通過課程的設置上讓學生明白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
針對學生邏輯思維訓練的缺失,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影視錄音》課程計劃的前期,必須增加對聲學基礎的理論部分進行考量,要把知識點細化、整合,學生才能理解。例如設計聲音聲學基礎的聲壓級、頻率、混響等概念,對于編導類學生而言,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為,聲音相對畫面而言較為抽象,學生在沒有圖表分析的情況很難對聲音建立成體系的認知。又例如,在講解“頻率”這個概念時,許多學生表示無法理解,這個時候數(shù)字音頻工作站的介入,通過一個EQ均衡器向學生形象展示什么是頻率,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將抽象的聲學概念利用數(shù)字音頻軟件,結合效果器(Effects)用圖表、參數(shù)等可視化的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通過以上兩個方案的改進,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系統(tǒng)性的學習,學生對聲音的意識和對聲音的抽象思維能力有著明顯的提高。即便學生畢業(yè)不從事相應的工作,這個教學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的綜合應用實踐能力有顯著提高。
在《影視錄音》課程的設置通常為一個學年,上半學期主要是以一些非常典型化的元素作為基礎訓練,例如:錄音設備的認識及使用、混響的使用、EQ的調節(jié)、Delay的使用、壓縮器的使用等。其教學模式是先對該音效的原理進行一個細致的講解,再用一個成片中的片段來進行講解,例如:筆者用《霸王別姬》中段小樓和程蝶衣在籃球場中走場時的一段對話來講解混響的原理和使用方式,然后再由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以階段性作業(yè)的形式進行考核的方式來進行。只有讓學生動手參與,才能逐漸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下半學期通過對不同場景的訓練,最終期末,我們以一個完整的短片,以和別的課程聯(lián)合作業(yè)的形式完成。下半學期更多的側重點放在同期聲的聯(lián)系上,通過對教室、走廊、戶外等不同空間的切換,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的同期聲錄音手法。教學的過程是通過分組場景練習。例如:走廊場景的練習,我們先通過一個范例來講解,然后通過分組的形式,各個小組選擇一個影視作品中有走廊的片段(時間長度2分鐘以內),來進行臨摹拍攝錄音。這個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攝影技術,同時錄音技術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影視錄音》課程在影視編導類專業(yè)中的設置,既要牢牢把握影視錄音學科的學科普遍性,同時又要把握住影視編導學科的特殊性?;谛旅襟w視角下影視編導類專業(yè)《影視錄音》課程教學的實踐探索,筆者依然在不斷探索研究。近兩年來,我們通過不斷改進教學體系、教學方式,不斷明確教學目標,學生對于影視錄音課程的興趣度有了顯著提高,教學質量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今后的“影視錄音”課程的發(fā)展,筆者將繼續(xù)研究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