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冰 王歡 李江龍 秦皇島廣播電視臺
電視畫面編輯集中表現(xiàn)在鏡頭和鏡頭的承接關系上,一部作品從選材、策劃一直到后續(xù)的拍攝與合成,剪輯和攝像工作都發(fā)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也要求攝影師具備良好的剪輯意識,如此不僅可有效避免拍攝的盲目性,同時還能提升其目的性和主動性,使拍攝畫面更加滿足后期剪輯需求。
任何拍攝下來的鏡頭到最后都要進行剪輯,因此,在對搖臂進行架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后續(xù)剪輯過程中,對于畫面角度、景別、運動方向、角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搖臂攝像過程中,通常無法像肩扛攝像機一樣靈活的移動,因此,能夠正確合理的選擇搖臂要比架設位置也將直接關系著畫面的拍攝質量。
通過搖臂攝像機能夠對電視劇、廣告以及紀錄片等進行拍攝。例如,在某大型文藝歌舞晚會上,攝影機面對的是舞臺的觀眾和演員,因此,在對搖臂攝像機進行架設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搖臂在平行于舞臺的過程中,舞臺的中軸線和攝像機的軸線要盡可能的重合,這主要是因為大型晚會的獨唱演員在演唱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位于舞臺的正中心,搖臂攝像機在拍攝的過程中,一般要從主舞臺的全景特寫搖到獨唱演員的大特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需盡可能保證拍攝鏡頭的飽滿性和完整性。在對架設進行選擇時,既要考慮到局部觀眾的反應鏡頭以及觀眾席的全景鏡頭,同時還要考慮到舞臺上的整體效果,如此才能拍攝出滿意的鏡頭,便于后續(xù)剪輯[1]。
不管是任何節(jié)目的拍攝,攝影師們都要提前的設計好畫面的起、落幅,如此才能為后續(xù)的剪輯工作預留充足空間。運動鏡頭的構圖設計、落幅畫面、鏡頭起幅等,都直接關系著的后期剪輯效果,同時會對鏡頭的組接產(chǎn)生一定影響。
在一些訪談類和綜藝類的節(jié)目中,搖臂攝像師均要提前做好畫面起幅、落幅的準備,及時關注導播指令,此時,導播會結合畫面剪輯的要求,對搖臂鏡頭進行切入或切出。如畫面缺乏落幅和起幅,便會使后期剪輯和導播找不到剪輯點。特別是廣告和紀錄片,若搖臂鏡頭畫面缺乏落幅和起幅,則在后期剪輯過程中,便會發(fā)現(xiàn)很多毫無意義的廢鏡頭[2]。
通過搖臂攝像更加容易凸顯環(huán)境和主體人物之間的關系,提升拍攝主體情緒和活動的連貫性,它是剪輯領域中一種較為特殊的形態(tài)。以《背叛》為例,它是由魏子和許晴主演的電視劇,劇中,女主人公到監(jiān)獄中探望的鏡頭:首先是監(jiān)獄的全景,直到演員入鏡,切至近景鏡頭,之后搖臂攝影機跟隨演員拍攝特寫,之后又是監(jiān)獄的全景鏡頭,此時,有一對犯人跑步進入鏡頭,演員穿過隊伍逐漸遠去。上面的鏡頭描寫便屬于典型的內部隱形剪輯,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確保畫面落幅和起幅的精準性,否則便很容易破壞環(huán)境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影響畫面構圖的完整性,與此同時,人物的情緒和心理活動也就不能得以連貫完整的表現(xiàn)[3]。
若想完成上述高難度的拍攝鏡頭,不僅要攝影師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后期剪輯意識,同時還要在拍攝的過程中,明確掌握演員的運動節(jié)奏和情緒節(jié)奏,對搖臂的運動速度進行精準控制。
在廣告片和紀錄片中,搖臂的運動速度通常要結合作品主題內容也就是后期剪輯節(jié)奏進行確定。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攝像師通常要對作品的文字腳本和結構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了解,之后再結合導演的要求對搖臂運動速度進行確定。而在拍攝廣告片的過程中,鏡頭的節(jié)奏和長短一般都會提前的確定好,若創(chuàng)意廣告時間為30秒,那么搖臂運動鏡頭通常要在5秒鐘之內完成。
搖臂的運動速度一般是由攝像機電控云臺、臂桿運動速度來決定,這些速度的快慢都會對鏡頭的運動速度產(chǎn)生直接影響,一旦出現(xiàn)快慢不一致的問題,便會為后續(xù)的剪輯工作帶來困難。因此,在正式開始拍攝之前,需結合拍攝內容,對搖臂的運動速度進行確定,同時還要對阻尼的大小進行調整,如此才可確保拍攝成功[4]。
綜上所述,在使用搖臂攝影機進行拍攝的過程中,攝影師不僅要明確掌握搖臂拍攝技巧,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剪輯意識,結合拍攝作品類型和要求的不同,對搖臂進行合理架設,同時確保拍攝的搖臂運動畫面要便于后續(xù)的鏡頭組接,且剪輯節(jié)奏還需與搖臂運動速度相統(tǒng)一,唯有如此,才能拍攝出理想的運動畫面,為后期的剪輯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實現(xiàn)節(jié)奏切換、畫面節(jié)奏和音樂節(jié)奏的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