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南京藝術學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這種以新技術為支撐的媒體形態(tài)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包括數字廣播、數字電視等等。這類新媒體形態(tài)區(qū)別于傳統的四大媒體,而被稱為“第五媒體”。
對比傳統的媒體形態(tài),新媒體有著十分明顯的特征:第一,現代社會已經步入了大眾麥克風的時代。各種利益群體都可利用互聯網表達其利益訴求與觀點,而互聯網憑借其在信息傳遞方面的快捷性、及時性而受到了眾多群體的歡迎,尤其是弱勢群體。第二,已形成了全媒體時代格局。第三,各階層實現互聯網平等對話。第四,利用新媒體可隨時隨地的滿足用戶表達觀點、傳遞信息以及娛樂等方面的需求。第五,當代社會,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往往首先在新媒體上被爆出。
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確實使得信息量大幅增加,但同時也為我們尋找真相增加了困難。新媒體時代下部分公共事件總是飛速傳播。但是經濟日益飛速發(fā)展下,社會急速轉型,社會大眾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心理需求,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的商業(yè)機會和廣告利益,媒體道德日益低下。有些媒體一味的追求高利潤和高收視,報道未經考證或隱瞞部分真實的虛假新聞,來博人眼球和換取利潤。這就使得我們在新媒體時代下離真相越來越遠。
一部韓劇《匹諾曹》就很好的向我們闡述了新聞的真實與虛假給大眾帶來的影響。在這個媒體人故事的第一集,劇情就以極為尖銳的筆觸描寫了一位有悖新聞倫理的記者宋車玉對新聞當事人已故消防隊長奇浩相及其家人造成的傷害:在對事實真相并不清楚、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通過跟拍、剪輯等方式編造虛假新聞,引導輿論走向錯誤的方向,致使公眾誤解在火災事故中失蹤的消防官奇浩相是畏罪潛逃,致使其家人精神上受到重大沖擊,更使得奇夫人無法忍受輿論壓力,帶幼子奇夏明跳崖自盡的慘劇。這里的宋車玉雖然沒有就是為了達到自己所希望的效果,將采訪過程中拍攝的影像資料做了相應的剪輯,也就是說,宋車玉其實是在采訪過程中揣摩到了公眾的猜測,于是以最大惡意對相關資料進行編輯,制作了一系列看似真實,實則是未經證實甚至虛假的新聞。實際上,宋車玉記者其實是利用新聞采訪資料,自導自演了一部情景劇,而所依據的也只是自己的猜測,而圍繞輿論的關注焦點來編制劇情,編造戲劇的真實。
劇中的大眾被媒體所報道的“真實”所左右著,可是就如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媒體一樣,他們都忘了奇河名所說的,人們普遍認為匹諾曹是不會說假話的,如同人們總是相信記者所報道的都是真的一樣,對于記者或者匹諾曹而言,應當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人們對他們所說的話的信任,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有著更大的影響力、更強的殺傷力。
技術的進步與飛速發(fā)展給信息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與豐富,當人們拿著手機、端著平板電腦,沉浸在“新聞無處不在”的喜悅中時,虛假新聞見縫插針地隨之漫天而來。
很多對真實事件的報道,往往摻雜了很多的虛假內容、不實信息,而這些信息的存在違背了新聞客觀性的要求,也使得當事人因此而受到了傷害。如新加坡總理公署李光耀"病逝"等時事件,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的謠言,而對于大部分的網絡用戶而言,面對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根本沒有能力識別,而記者的職業(yè)素質不高、傳播環(huán)境復雜這些,每一個都是構成虛假新聞的理由。因而有人說,要想藏一片樹葉,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藏進一片森林,將謠言藏起來的最好方式就是滿天都是謠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得我們想要在充斥著海量真實與虛假信息的森林中找到真相是如此的困難。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新媒體時代下,我們距離真相似乎更遠了。
步入到新媒體時代,受眾的角色已經出現了很大變化,以往受眾只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而現代社會,受眾也擁有了信息創(chuàng)造的主動權。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借助互聯網平臺,各種信息能夠更加快速的傳播,習慣了傳統大眾傳播方式的人群使謠言傳播更輕易、快捷。大眾潛意識里往往首先愿意去相信活躍于媒體上的信息,這也是新媒體時代讓我們遠離真相最嚴重的原因之一。長期養(yǎng)成的從眾心理讓大眾默認了“傳播量廣的信息就是真實的信息”這一“真理”。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的產生有著更強的主觀性特征,更為隨意,而且在傳播方面的限制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國家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管體系還不完善,這些都使得我們與真相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公眾可利用網絡將自己的見聞傳播出去,但是新聞發(fā)布是有字數限制的,這就導致了新聞信息的“碎片化”,那么我們接受到的信息有可能就是不全面的和不嚴謹的。
還有很多網民對于自己的觀點過于盲目自信,這就會產生許多謠言。比如前一段時間微信朋友圈流傳一段“櫻桃有毒”的視頻,而且在該視頻上還有“緊急通知,保護生命”等文字,很快就吸引了數萬人閱讀。但是,記者向相關專家咨詢之后才發(fā)現,這則視頻所宣傳的都是虛假信息,沒有科學依據。謠言之所以傳播的如此之快正是因為多數受眾在轉發(fā)信息的時候不會去親自驗證信息的真實性,這就無意間加速了虛假信息的傳播速度,使得虛假信息把真相推的越來越遠。另外一方面由于信息傳播的速度遠遠大于信息查證和澄清事實的速度,這就使得我們在新媒體時代下距離真相越來越遠。
新媒體時代,事件的正向與輿論的導向彼此相輔相成、相生相克。我們始終應當相信,即便是真相被困于謊言的堡壘中,從表面看起來平淡吳波,但是真相在堡壘的縫隙間在慢慢的滲透、慢慢地流入到外界,同時,堡壘的縫隙也在不斷的擴大,最終,這個看似牢固的堡壘會轟塌,強勁的水會奔涌而出。而且,我們也相信,隨著自媒體的進一步發(fā)展,網民主體素質的提高,大眾對于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越來越高,對于撲朔迷離的真相的鑒定和把握能力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