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永
邳州市趙墩鎮(zhèn)灘上中心小學 江蘇徐州 221000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面對每一篇內(nèi)容與形式異彩紛呈的課文,教師要根據(jù)作者的構思、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運用有效的閱讀指導策略,引導學生流連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之中,去感悟、思考、交流、分享,從而受到美的熏陶,鍛煉思維與表達能力,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編者從眾多的資源中遴選出來的名篇佳作,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無論從工具性還是人文性方面來看,它們都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面對這些膾炙人口、耐人尋味的課文,教師要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探究活動。閱讀教學不管是第1課時還是第2或第3課時,總要尋求一個“突破口”,以此來引領學生邁開閱讀、探究的步履,徜徉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所構筑的美妙的世界中。
尋找“突破口”的方法很多,抓住課文的點睛之筆,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是因為文章的點睛之筆總是集中地體現(xiàn)著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它輻射全篇,統(tǒng)領著文章的結構與材料;而抓住了這個點睛之筆則會讓自己的閱讀教學“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例如,《黃果樹瀑布》一文的中心句是第1自然段的第1句話:“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先聲奪人、總起下文的作用。筆者在研讀教材進行備課時就抓住了這個中心句,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說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你能通過閱讀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并結合自己的讀書感悟,有根有據(jù)地回答這一問題嗎?”這是一個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別的所有的小問題都在其統(tǒng)領之下。于是,在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將自己的心融入到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之中,去自主感悟、咀嚼品味、大膽想象、細心標畫,并最終從聲音、樣子以及讓人陶醉的感受等方面,理解了黃果樹瀑布所以能夠稱為“杰作”的原因。
事實證明,課文中的點睛之筆在作者的構思與行文上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中心句教師不可小覷。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要瞄準中心句,來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借此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一雙慧眼,閱讀與審視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享受到審美熏陶。
清代散文家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中寫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贝搜詮娬{(diào)寫文章如同觀山賞岳一般,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換言之,寫文章不能平鋪直敘,而要講究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和結構的精巧,要體現(xiàn)出“曲折”之美,能夠引人入勝。為此,作者可以運用倒敘、插敘、補敘、鋪墊、伏筆、欲揚先抑、烘云托月等寫法,來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與感染力。同樣,面對具有較高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課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為輕重和主次,面面俱到、平鋪直敘;相反,也要注重從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及表達形式兩方面著手研讀,并鎖定重點的、精彩的語段,來設計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欣賞語言文字,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歸納、概括、思辨、表達等能力。
教學一篇課文不能死死地抱著課文不放,不能在所教學的文本“這一棵樹上吊死”;相反,教師要“審時度勢”,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科學、適度的拓展,即做到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但又不能拋棄教材,游離于教材之外,進行架空解讀與分析。適度的拓展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讓學生的思想走向明朗與深刻,讓解讀充滿張力與厚度,而不只是停留于膚淺的層面。例如,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就不能只引導學生品讀、欣賞課文中描寫樟樹充滿生機活力和能夠抗拒蟲子侵害的語段,而要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由樟樹的外在之美寫到其內(nèi)在美的主旨是什么;而要弄清此問題就必須借助相關資料的拓展閱讀,來啟發(fā)學生理解作者寫樟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突出其主人的美好品質(zhì)——樟樹那種“拒蟲的香氣”就是它的主人那種與敵人巧妙周旋且令敵人無比敬畏乃至聞風喪膽的震攝力與精神。此時進行拓展的資料就是關于宋慶齡生平事跡的一些文字資料或小故事。有了這些資料的插入,學生理解課文就會由樹及人,深刻地理解作者寫樹的真實目的。
再如,課文《鞋匠的兒子》贊美了林肯面對嘲諷不卑不亢、寬容大度、自信瀟灑的可貴品質(zhì)。教學此文,筆者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林肯所說的話,咀嚼話語中所蘊含的豐富感情,從而領略到林肯那種令對手也為之傾倒的人格魅力。那么,林肯這種寬容大度的品質(zhì)是如何錘煉而成的呢?筆者在第2課時教學完課文之后,趁熱打鐵地組織學生閱讀了《我的一切源于天使般的母親》這篇文章。通過閱讀學生明白了,原來是繼母薩莉從小在林肯的幼小心田播下了寬容的種子,她為林肯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關愛,沒有薩莉就沒有總統(tǒng)林肯。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讀完這個故事時眼里竟嗿的淚花,他們的心靈也受深深的感染。這就是本課的拓展所帶來的震憾人心的效果。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一門科學設計與有效實施的對話藝術,課堂上要想綻放出燦爛的花朵,需要教師用心血去澆灌,用智慧去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