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會
伊敏煤電公司第一幼兒園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30
幼小銜接不應是簡單地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增加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全面地看待幼小銜接工作,既要考慮到微觀的幼小銜接,也要考慮到宏觀的幼小銜接;既要考慮到認知內容的銜接,更要考慮到身體的、情感的、態(tài)度的、社會的等內容的銜接。為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和小學都要是適合兒童發(fā)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fā)展。
目前,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的一個重要根源便是過分強調微觀的幼小銜接。有的小學在招收新生時就進行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并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一些家長迫于壓力,就要求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漢語拼音、識字、計算以及英語等教學。而幼兒園為了爭得生源,也就盲目順應家長的要求,在幼兒園過早地進行超容量的拼音、識字、計算等的教學。這樣剝奪了幼兒大量的自由活動時間和游戲時間。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jié)時間延長,游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或是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回園介紹一下小學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等內在因素往往被忽略了。我們不應僅僅是停留在有沒有學過某種知識,或是已經學了多少關知識,而是應該找到知識聯系的內在銜接點。
兒童生理成長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突出智能和心理方面的銜接,如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獨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而忽視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指隨著兒童的生理的成長對他的精神的成長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一點為好多人所忽視。如兒童的注意力、控制力的發(fā)展是受大腦成長的影響的。隨著大腦的成熟,兒童的注意力、控制力水平都將有所提高。但是大腦的成長要有適宜的環(huán)境,既要有充分的物質營養(yǎng),也要有恰當的精神營養(yǎng)。
教師要積極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啟發(fā)孩子多動腦筋。當孩子渴望學習時,不失時機地教育引導。
給孩子回憶自己剛上小學時的愉快心情,講有趣的小學生活,使孩子知道小學和幼兒園一樣,有老師、有同學。
帶孩子去小學參觀,觀看小學生一些生動活潑的活動情景。
1.自理能力。
2.勞動能力。
3.自控能力。
我們需要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在各項活動中有機滲透,使幼兒能夠自然地理解、接受。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為此可以開展相應的活動,如組織本班幼兒開展“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另外,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在常規(guī)上還需要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wěn)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后喝水、上洗手間。
學習的能力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班級中可以開展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和老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這兩種活動,使幼兒既有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機會,又能得到老師的引導,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1.互相學習課改新理念
近來,幼兒園、小學老師都在學習、培訓《綱要》及新課標,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老師可借此機會共同學習,互相探討、交流對新課程觀的看法、問題。
2.課堂教學互聽互評
從教學實踐層面深入了解小學或幼兒園的教育方法,以便雙方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能采取更為有效的教育措施。
1.幼兒大班教師教育方法的改進
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
開展趣味競賽活動,讓幼兒體驗勝負,培養(yǎng)上進心。
恰當調整學習方式。
2.小學教師教育方法的改進
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調整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個體持續(xù)發(fā)展。
采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幼小銜接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重要。幼小雙方都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訪、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和學校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