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新課堂的出現(xiàn)是必然的,其反映的是人們教育觀的進步以及對現(xiàn)代化教育的追求。在對語文新課堂的探索過程中,受華國棟教授“差異教學論”的啟發(fā),對小學語文新課堂的構(gòu)建提出了一些粗淺的見解,以供大家交流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差異教學 新課堂 構(gòu)建 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在構(gòu)建語文新課堂時不僅要考慮教學的整體性,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包括學生學習進程的差異、個性的差異、學習興趣的差異、學習方式的差異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效率。
一、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多樣化教學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認為:“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的概念了解得越多,他與學生的交往越全面,教師的科學基礎知識越廣泛,那么教學方法就會越靈活、越有成效、越明確,因此,多種被選擇出來的方法的綜合就是最優(yōu)化的?!币虼?,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與學習,并多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以期更好地掌握每一個學生適合的學習方式,以上條件的綜合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最適合的也就是最有效的,而正確、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構(gòu)建語文新課堂的關鍵。
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彈性化的作業(yè)設計
相信每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遇到過以下情況:一部分學生拖欠作業(yè),以各種理由遲遲不交,說是落家里了,或者說忘記有這個作業(yè);一部分學生抄襲他人作業(yè),更有令人啼笑皆非者連名字都抄成其他同學的,可想而知,在其“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大腦沒有進行一丁點思考;一部分學生雖然勉強完成了作業(yè),但是作業(yè)質(zhì)量非常差,不僅錯誤率極高,字跡也十分潦草;只有很小一部分同學能夠以認真的態(tài)度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遇到類似情況的教師大多會對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學生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結(jié)果反而導致學生對待作業(yè)及學習更加不認真,甚至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的感覺。其實教師完全可以換個角度,從自身找找原因,思考一下,讓學生寫作業(yè)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nèi)容。那么每一個學生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是一樣的嗎?顯然不是。教師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以后不難發(fā)現(xiàn),給所有學生布置千篇一律的作業(yè)是不正確的做法。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彈性化”的作業(yè)設計,對作業(yè)的題量、難度等進行劃分與調(diào)節(jié)?!皬椥曰钡淖鳂I(yè)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進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三、讓學生在多方面的合作中學習
針對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性與教學的整體性,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合作”“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例如,在對《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誦讀與課前預習,即“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合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小組,讓學生們圍繞有關高爾基的話題及課文內(nèi)容進行交流討論,即“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以下即是筆者教學中的部分課堂實錄:
教師:同學們,經(jīng)過剛才的討論與昨天對課文的預習,你們能結(jié)合課文的每個自然段來說一說《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講了什么故事嗎?
甲同學:課文第一段是總啟,交待了高爾基對兒子的感情,高爾基很愛他的兒子。
乙同學:第二段和第三段寫了高爾基的兒子和媽媽一起去看望高爾基,并在院子里為爸爸栽了許多花。
丙同學:課文的第四段和第五段寫小院里兒子種下的花開了,高爾基在賞花。
丁同學:第六段到第九段寫了高爾基給兒子寫信,勉勵兒子。
教師:好。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和兒子之間深深的愛。那么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之間有沒有發(fā)生過感人的小故事呢?下面老師布置一下今天的家庭作業(yè):同學們回家后邀請爸爸媽媽讀這篇課文,跟爸爸媽媽交流一下心得與體會,并把自己與爸爸媽媽之間感人的故事寫成一篇小作文。
教師對學生進行的作業(yè)布置就是“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上述學習模式從多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語文新課堂的構(gòu)建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四、客觀看待差異,針對超常學生與學困生進行差異教學
超常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超出普通學生,教師在對其進行教育時可以拓寬知識深度。對學困生,教師不僅要為其補知識,還要同時為其“補習慣”;不僅要課前補,還要課后補;不僅要補書本知識,還要補經(jīng)驗,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獨特發(fā)展的同時顯著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徐世貴.新課程實施難點與教學對策[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