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群
團結進取的班風是一個優(yōu)秀團隊奮發(fā)向上的不竭動力。而這一團隊有效的團結進取,需要班主任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循循善誘地進行德育。
一、更新理念管理班級
1.發(fā)揮集體教育優(yōu)勢。集體教育相對個別教育而言,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每名學生之間都是彼此相互借鑒的鏡子。班主任在面對集體的管理過程中,及時激勵學生,鼓勵學生,讓他們快樂自信地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在集體教育中激勵法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集體進步的氛圍里,怠惰學習的學生會受環(huán)境影響,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2.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機制。新的教學理念管理班級要切實以學生為本。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機制必須要以滿足學生發(fā)展為目的。在班級活動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的性格差異,有目的地訓練他們對班級事務的管理能力。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人人都要有做管理者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主人翁的使命,增強與人合作的能力,給學生充分的鍛煉機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平臺。
3.點面結合加強班干部隊伍建設。班級中學生的能力發(fā)展中有參差不齊的現象。要更好地管理班級,班主任需要一支高效率的班委會。班委會的成員是老師和班級同學學習生活的橋梁紐帶。班委會成員分工合作,在與同學溝通的過程中,更貼近學生,發(fā)現問題更直接具體,反映問題更及時有效。班主任要及時通過班干部反映的情況進行客觀的及時處理。并對班干部反映的情況和管理過程收到的效益及時總結。合理授權給班干部,把班級干部打造成品學兼優(yōu)的帶頭人,以同齡人的身份樹立班級的榜樣效應,帶動同學的德育發(fā)展和學習態(tài)度共同進步。加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提高班級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二、德育工作需要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1.班主任主動協(xié)調班級學生與任課老師的關系。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學生接觸到各科教師的教學和管理,由于接觸時間沒有像班主任那樣密切,能夠相互理解與包容,因為科任老師組織課堂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容易產生師生之間的誤解和矛盾。班干部或同學如果反映相關于科任老師與本班學生的問題,班主任不可以定論太早。要認真的側面進行調查,在完全遵照事實的情況下,弄清事件原委給老師與學生一個合理的交代。問題如果出自學生,班主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教育,不可以強制他們必須“承認錯誤”,在談話說理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意識到在問題產生時自己的沖動和不理智,主動向科任教師道歉。如果問題出在教師方面,在班主任的談話過程中班主任要代表科任教師向學生道歉,并爭取讓學生能夠真心地理解科任教師。事情溝通好之后,班主任要委婉地與科任教師溝通,為班級的學生說出被誤解的原委,請求不要因此而消退對該生的管理熱情。
2.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科任教師對班級管理的責任。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其他學科的任課教師,作為熟知班級情況的班主任,要經常主動向科任教師介紹班級情況和個別學生的學習成績、思想狀況。經常詢問本班學生在該教師課堂上的表現。聯系各科教師參與班集體的管理,在管理行動上做到步調一致,統(tǒng)一開展。班級活動積極邀請科任教師參加,與本班學生互動。在彼此熟悉的基礎上,加強情感溝通,科任教師更希望自己所任教的學科成績優(yōu)秀,課堂上更加注重面向全體,全面培養(yǎng)學生,以便科任教師更好地開展教書育人的日常工作。
3.科任教師的權力地位班主任要嚴肅認真對待。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直接管理者,向學生闡述科任教師的水平能力、權力范圍,樹立科任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會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學生對教師的愛戴之情更加濃厚,親師信道的自然心態(tài)即可以使課堂氣氛融洽,又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這樣的思想滲透有利于小學生與科任教師的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德育工作的開展才能在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下,師生并進,快速進步。
班主任的班級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的管理過程,一切工作都要緊密圍繞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等教育理念,科學地運用到教學管理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