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貴
貴州省福泉市道坪高坪幼兒園 貴州福泉 550500
當幼兒的步調(diào)不一,不能同時獲得課堂或活動中所需的行為技巧,或不能靈活運用這些技巧,以致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甚至波及集體活動的開展時,老師該如何引導幼兒面對這類問題呢?通過平時的實踐經(jīng)驗,我是從以下方面處理的。供大家參考:
任何的學習都需要時間,況且要讓幼兒除了知道、還要做到的話,光是一兩次的討論是不夠的。因此,老師必須有能力理清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并進一步處理這些問題。
課堂或活動的行為問題有時只是幼兒個人的問題,有時是全班的問題,有時甚至可能是老師個人技巧或詮釋上的問題。因此,老師必須有澄清問題歸屬的能力,才能按幼兒個人的問題、老師的問題或全班的問題來區(qū)別處理,以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或誤解幼兒。
當老師理清問題的歸屬,確定是屬于幼兒個人的問題時,可以私下處理。如果多位幼兒出現(xiàn)相同的問題,則可全班一起討論。
當幼兒的行為問題并不是老師期望過高或教學技巧不良所致時,則不管是幼兒個人或多人的行為,老師應努力地了解幼兒行為問題背后的真正原因,以避免落入表面現(xiàn)象的陷阱。幼兒行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當天身體不適而導致情緒不穩(wěn):可能是幼兒希望引起老師注意,或是被別的幼兒干擾而引起情緒的反應;也可能是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造成了不當?shù)那榫w表達方式。老師應針對問題的真正原因,加以處理。
一般課堂或活動的行為問題,不管是個別或集體的問題,如小朋友想跟別人玩,又不知道怎么去說;或在集合的時候,大部分的小朋友已經(jīng)收拾好玩具過來集合,有些小朋友卻還在玩。這些應該都可以通過討論來解決。
(1)在問題初次發(fā)生時,應適時地指正或視情況立即修正,以免問題蔓延。
(2)處理幼兒的行為問題,目的在于解決問題,故做法上應是對“事”而不對“人”。老師應避免用恐嚇、取笑或謾罵幼兒的言語。
(3)老師是幼兒的榜樣,若老師言行失當,也應向幼兒道歉。
(4)多用鼓勵,少用處罰。如鼓勵幼兒長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某事,稱贊幼兒對友伴的幫助等。這樣做既有正面的示范作用,也可減少負面行為出現(xiàn)的機會。
(5)老師在了解問題的原因之后,若發(fā)現(xiàn)問題是出自幼兒不成熟、學習步調(diào)較慢、家庭問題或是希望得到注意等原因時,應和家長保持聯(lián)系,并依據(jù)問題的真正原因,選擇適當?shù)牟呗约右暂o導。
(6)針對各種處理過程,老師應時時記錄、評估、總結(jié),井加以改進。
例如,我班幼兒小陽由于先前的幾次攻擊行為,使得他在往后幾次與他無關的情境中,被我指控為肇事者,而我也不小心地把他落入“標簽幼兒”的陷阱中,決定以“隔離”或“處罰”來“修正”該幼兒的行為,導致當時該幼兒很不服氣,顯然造成對該幼兒的不公平。因此,我們在處理幼兒的行為問題之前,應多加觀察,以確切掌握行為發(fā)的頻率與前因后果以免夸大行為的嚴重性或倒果為因。這樣不但無助于行為的處理,反而傷及幼兒的自尊。
舉例來說,有位小女生在幼兒園中得到一個“乖寶寶”標志,理由是她一整天都沒有說話。老師的獎勵若只是為了圖一時管理之便,或為控制幼兒的行為,以致不但剝奪了幼兒應有的權益,也無助于幼兒在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上的學習,這些都值得老師深思。其實老師欣賞的眼光、溫曖的笑臉、正向的語言,就是對幼兒“愛的獎勵”了。
當幼兒非常喜歡手邊正在進行的活動,卻仍不斷違規(guī)時,用隔離、暫停或取消參與機會等策略,或許相當有效。但是,當幼兒是因為不喜歡眼前的活動而違規(guī)時,這些策略便不適用。例如,一位不專心學習的幼兒,老師請他離開課室到門□罰站,認為他會回心轉(zhuǎn)意,沒想到這么一來,反而滿足了他不想上課的需求。
因此,老師處理任何行為時,都應了解其中的原因。針對不專心上課的幼兒,老師應先檢討并改進教學方法、多鼓勵專心行為、忽視不專心的行為,才能增強幼兒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及對集體生活的認同感。
所謂“忽視”,是指面對幼兒的負面行為,在安全情況下,不給予任何反應,以削弱該行為。這是因為若對幼兒負向行為有反應(包括處罰),就仍是一種“注意”,反而可能加大幼兒負向行為的發(fā)生頻率。如老師會不由自主地注意那些搗蛋的幼兒,且一直叫他們的名字,卻有可能讓幼兒不合宜的行為持續(xù)發(fā)生。因此,這里所謂的“忽視”,不是冷漠或不理不睬地“忽略”幼兒,而是指不要對那些搗蛋的行為有所反應。所以,老師要小心使用,以免把“忽視”誤為“忽略”。
由此可見,行為問題的處理,必須依靠老師準確的觀察、正確的判斷,才能真正去除幼兒的負向行為,強化正向行為。因此,老師在使用時,應明確自己完全了解幼兒的行為問題及所需的策略,方能正確無誤地使用。
總之,課堂管理是希望在正確的信念、合理的計劃與不斷的修正下,讓課堂里的人、事、物都能充分發(fā)揮功能,達到最好的互動與學習效果。尤其幼教老師所面對的是年紀較小的幼兒,他們的學習才剛起步,需要充足的時間與老師耐心的引導。在急不得的情況下,老師一定要準備好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調(diào)適好自己的心態(tài),方能在課室中給幼兒提供安全、尊重、自由的學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