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停 周源洋 張小芳 馬花榮 陳希僑 璩貝貝
欒川縣赤土店鎮(zhèn)中心小學綜合課題組 河南洛陽 471543
(一)農村學困生的定義
對農村學困生的界定:生活在農村,智力正常,但在學科學習中明顯感覺到困難,在課程考試中成績明顯低于全校平均值,且低于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基本耍求的學生。
(二)農村學困生的成因
1.農村家庭的影響。父母忙于農務,且文化素質、教育素質低,沒有辦法指導孩子的學習,而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責備,認為學習只是孩子個人的事,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脫節(jié)。
2.農村教學條件原因。教學設備嚴重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同時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降低,直接導致了學習困難。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教學能力不夠高,課堂教學中不能設法使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造成一部分學生實際上處在學習活動的外圍。
3.個人原因。由于農村的信息閉塞,對社會的了解較少,很多農村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知道讀書有什么用,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直接導致了學生在成績退步后“無所謂”的態(tài)度,以至將目標定得越來越低,甘心失敗,徹底失去了信心。
(三)農村學困生的特點
1.既自卑又自尊。
2.既傲慢又懊悔。
3.既易感化又抑制力差。
4.既情緒消極又好出風頭。
(一)要運用綜合力。學生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有的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真實情況。所以教師每學期要召開兩次以上家長會,和家長互通情況,商量辦法。遇到問題,通過家訪,經常聯(lián)系。除此之外,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班內要進行一幫一、一對紅活動,給學困生得到同伴的幫助和友誼。
(二)“愛”是轉化學困生的金鑰匙。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我們教育的靈魂。真正的師愛是面向全體,對“優(yōu)秀生”和“學困生”一視同仁;要真心與“學困生”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差”的癥結所在,用愛去感化他們,溫暖他們受傷的心靈,在生活、學習上多關心他們。
(三)保護好學困生的“自尊心”。大多數(shù)學困生非常敏感別人對他是否尊重,也喜歡表現(xiàn)自我,有上進的欲望。由此,老師應在班上樹立良好的班風,創(chuàng)設溫暖的環(huán)境氛圍。老師的一點點關懷,微笑,愛撫,哪怕只是讓他拿一回鑰匙開一回門,他都會感到莫大的榮耀。
(四)抓住“閃光點”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方法。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學困生也有許多沒被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他們往往有美術、音樂、體育等等超長項。教師要善于抓住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五)善于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最佳的教育時機很多。如環(huán)境改變時,特別是在升班、轉學、換桌的時候,學困生往往心里會有“一切從頭開始”,“我要進步”的愿望。這時班主任應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引導,循序漸進,教育的效果也會明顯。再則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別人的幫助,在危難之中受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這是人之常理。
(六)“鼓勵性評語”是轉化學困生的巨大力量。給差生寫評語,要把目光落在鼓勵和發(fā)展的標準線上,幫他們樹立信心。在平時的作業(yè)批改中,我班差生的作業(yè)本上經常出現(xiàn):“你太棒了!”、“其實,你能行!”、“要相信自己”等類得評語。
(七)運用“榜樣激勵”,對學困生進行信心教育。打開人才發(fā)展史,不乏小時候被稱之為“學困生”或“智力平庸者”而長大后有所作為的成功典范。像愛迪生、愛因斯坦、海涅、普京等偉人,教師可用這些生動例子教育那些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教育他們對自己要有一個恰當?shù)脑u價,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相信自己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走上成才之路,在社會大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查漏補缺,做好課外輔導。上課要對學困生多吃偏飯,如多提問,多指導,多上黑板練習。要教給他們自學和科學的思維方法。把好批改、輔導兩關,及時查漏,防止掉隊。除此之外,還要做好課外輔導,使他們真正掌握當天所學內容。
(九)有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困生體驗“成功”。教育者的可貴之處在于“讓集體的每一個成員在能夠充分地顯示其天資、才能與愛好的活動領域里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心人,可以通過搞一些活動,如足球比賽、文藝匯演、作文比賽等競賽活動來調動學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以促進他們在學習或其它方面的進步。
(十)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學困生由于年齡小,自律性差,環(huán)境干擾及不良習慣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總是有很大的反復性,這就要求教師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僅要給學困生幫助,而且要給與時間,要有耐心,常抓不懈。
總之,促進學困生轉化工作十分艱巨,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本著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的恒心,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真正結成“百花齊放才是春”的全面素質教育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