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寶
(貴州大學國土資源部喀斯特環(huán)境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貴州貴陽 550025)
頁巖氣是指以吸附、游離或溶解狀態(tài)賦存于泥頁巖中的天然氣[1],它賦存于特定的地層之中而不受“圈閉”的控制,具有“自生自儲”的特點,屬于一種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2]。我國頁巖氣資源相當豐富,但勘探開發(fā)利用程度較低。加快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fā)利用,對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本文主要對貴州黔南下石炭統(tǒng)打屋壩組頁巖生烴條件、儲集層特征、賦存條件進行研究并開展有利區(qū)帶評價,為貴州黔南地區(qū)頁巖氣勘探開發(fā)提供參考。
黔南地區(qū)地層發(fā)育齊全,自新元古界至第四系地層均有出露,以海相沉積巖發(fā)育為主要特色。新元古代以海相陸源碎屑巖沉積為主,夾火山碎屑巖及碳酸鹽巖;古生代至晚三疊世中期沉積物由海相碳酸鹽巖夾碎屑巖組成;晚三疊世晚期以后全為陸相沉積,沉積類型多樣,古生物化石豐富。
打屋壩組主要分布于羅甸–長順代化–紫云一帶,面積較小,地層出露厚度在各地不一,厚度一般為170 m左右,巖性主要為碎屑巖。中–下部巖性以黑色薄層炭質泥頁巖、灰、深灰色薄–中厚粉砂質泥頁巖、灰色中厚層狀粉砂巖為主,夾深灰色薄層硅質巖、硅質泥頁巖。上部巖性以硅質巖、硅質泥頁巖、粉砂巖為主。泥頁巖中可見水平層理,粉砂巖具層紋–條紋狀構造,泥頁巖中常含有鐵錳質結核,結核大小一般為12 cm×18 cm,呈橢球狀,略具順層分布。底部以炭質泥頁巖與下伏睦化組分界,整合接觸。
打屋壩組富有機質頁巖的干酪根顯微組分以殼質組、鏡質組為主,腐泥組、惰質組次之(圖 1),其中殼質組以腐殖無定型體為主、有少量殼質碎屑體,鏡質組主要為無結構鏡質體,腐泥組主要為腐泥無定型體和腐泥碎屑體,惰質組顯示為絲狀體、基本不發(fā)熒光。有機質類型主要為Ⅱ2型或Ⅲ型。
圖1 打屋壩組頁巖干酪根顯微組分三角圖
有機碳含量(TOC)是烴源巖評價最重要的基礎參數(shù)之一,天然氣的形成依賴于巖石中的有機質的分解,有機碳含量越高,能分解產出的天然氣量越大。結合常規(guī)油氣烴源巖的評價標準,并參考美國主要產氣盆地的有機碳含量,確認有機碳含量大于0.5%就可以作為打屋壩組頁巖氣烴源巖。
羅頁1井位于羅甸縣溝亭北東約500 m。羅頁1井鉆遇打屋壩組厚507.86 m,巖性為淺灰色、深灰色泥晶灰?guī)r、泥質灰?guī)r夾兩套黑色鈣質炭質泥巖。對炭質泥巖段取樣7件進行分析,TOC最低為3.20%,最高為9.34%,平均為5.28%,TOC含量均大于1.0%,均屬于好烴源巖(表1)。
表1 羅頁1井打屋壩組 TOC一覽表
頁巖要成為潛在的頁巖氣勘探目標,其成熟度必須進入生氣窗[3]。鏡質體反射率法被廣泛使用,有機質成熟度(Ro)低于0.6%為未成熟,0.6%~1.3%為成熟,1.3%~2.0%高成熟,2.0%~3.0%過成熟早期階段,3.0%~4.0%過成熟晚期階段[4–5]。
打屋壩組有機質頁巖Ro最低為3.950%,最高為4.412%,平均4.220%,處于過成熟晚期階段(表2)。
表2 打屋壩組有機質成熟度一覽表
打屋壩組主要含黏土礦物、石英,黏土礦物平均含量 52%,石英平均含量 37.8%,其次含少量長石、碳酸鹽巖和黃鐵礦等。黏土礦物主要為伊蒙混層和伊利石,伊蒙混層平均為80.4%,伊利石平均為12%,其次為少量的高嶺石和綠泥石??v向上,礦物含量的變化受巖性巖相控制較明顯,長英質礦物自下而上先減少后總體變化幅度不大,碳酸鹽礦物自下而上先減少后增大再減少,黏土礦物總體先增大后減少(圖2)[6]。打屋壩組黑色頁巖脆性礦物總含量大于35%,具較好的可壓裂潛力;黏土礦物以伊蒙混成為主,吸附能力較好。
圖2 長頁1井打屋壩組礦物組分縱向分布
打屋壩組地表剖面及調查井巖石物性分析表明,打屋壩組頁巖總體表現(xiàn)細孔喉、分選差、細歪度的微孔微喉型孔隙結構,平均孔隙度1.90%~4.24%,地表樣品孔隙度普遍比巖心樣品高,可能是地表樣品受風化所致;平均滲透率 0.001 1×10-3~0.019×10-3μm2,滲透率極低,平均密度2.63 t/m3,總體由王佑地區(qū)向紫云地區(qū)有降低的趨勢。
圖3 打屋壩組頁巖氣發(fā)育區(qū)塊分布
頁巖氣藏為隱蔽圈閉氣藏,不需要構造圈閉就可以使頁巖層在大面積內為頁巖氣所飽和,而烴源巖又具有最優(yōu)良的賦存條件,成為良好的頁巖氣聚集場所[7–9]。
打屋壩組泥頁巖主要孔喉半徑在0~0.1 μm之間,孔喉分選性差。根據(jù)長頁1井富有機質頁巖擴散系數(shù)實驗結果(表3),其擴散系數(shù)為4.00×10-9~4.32×10-6cm2·s-1,總體上巖石擴散性較差,頁巖封蓋性良好。
表3 黔南打屋壩組長頁1井巖石擴散系數(shù)測定結果
通過對富有機質頁巖的沉積相帶分布、有機碳含量、厚度、成熟度、深度及含氣性以及構造保存條件等指標分析,對黔南地區(qū)石炭系打屋壩組頁巖氣前景進行區(qū)塊評價。
黔南地區(qū)石炭系打屋壩組分布較局限,僅長順–紫云一帶有分布,富有機質頁巖的沉積環(huán)境為陸棚,有機碳含量較高(平均達1.69%),成熟度適中(平均2.3%),頁巖凈厚度在100 m以上;此外,長頁1井含氣性顯示好,故認為黔南地區(qū)下石炭統(tǒng)打屋壩組頁巖氣聚集發(fā)育遠景區(qū)包括王佑–代化遠景區(qū)、紫云遠景區(qū)及黃果樹遠景區(qū),在遠景區(qū)內進一步優(yōu)選出代化有利區(qū)(圖3)。
遠景區(qū):位于紫云裂陷帶與黔南坳陷結合部位,打屋壩組頁巖均較發(fā)育,分布面積較大,沉積厚度由北東向南南西減薄。其中王佑–代化遠景區(qū)面積約為1 588 km2,厚度100~210 m,平均為160 m;紫云遠景區(qū)面積約為365 km2,厚度160~220 m、平均為180 m;黃果樹遠景區(qū)面積約為265 km2,厚度160~200 m、平均為170 m,埋藏深度100~4 500 m。遠景區(qū)內地層以晚古生界–中生界出露為主。
有利區(qū):構造位置位于黔南坳陷長順箱狀背斜南段王佑穹窿南翼,面積680 km2,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及三疊系,地層傾角多為10~20°,打屋壩組出露于王佑穹窿背斜翼部及紫云火花背斜翼部,埋藏深度不超過4 000 m,多為1 000~3 000 m,以丘陵、中低山分布為主。打屋壩組泥頁巖有機碳含量普遍大于1.5%,往南東有機碳含量增高,最高可達3%,平均含量高2%左右,生烴強度較大;富有機質頁巖段凈厚度為100~215 m,成熟度適中,處于有機質熱演化高成熟階段,Ro一般為1.3%~3.5%,含氣性較好,最高達2.84 m3/t,平均含氣量1.5 m3/t??傮w認為頁巖氣勘探前景較好。
(1)黔南石炭系打屋壩組干酪根類型為Ⅱ2型或Ⅲ型;區(qū)域內有機碳含量大于1.5%,平均為1.69%,均屬于好烴源巖;鏡質體反射率Ro為1.3%~4.4%,平均為2.3%,總體處于過成熟早期到晚期的過渡階段;泥頁巖孔喉分選性差,擴散性差,封蓋性良好。
(2)黔南下石炭統(tǒng)打屋壩組共劃分出了3個遠景區(qū),即王佑–代化遠景區(qū)、紫云遠景區(qū)、黃果樹遠景區(qū);并在此基礎上優(yōu)選出了一個有利區(qū),即代化有利區(qū)。
[1] RONALD J H,DANIEL M J,JOHN ZIMBERGE,et al.Oil and gas geo–chemistry and petroleum systems of the Fort Worth basin[J].AAPG Bulletin,2007,91(4):445–473.
[2] 張抗,譚云冬.世界頁巖氣資源潛力和開采現(xiàn)狀及中國頁巖氣發(fā)展前景[J].當代石油石化,2009,17(3):9–18.
[3] BOWKER K A.Barnett Shale gas production,F(xiàn)ort Worth Basin:Issues and discussion[J].AAPG Bulletin,2006,91(4):523–533.
[4] 梁狄剛,郭彤樓.中國南方海相生烴成藏研究的若干新進展(一):南方四套區(qū)域性海相烴源巖的分布[J].海相油氣地質,2008,49(2):1–16.
[5] 張金川,金之鈞,袁明生.頁巖氣成藏機理和分布[J].天然氣工業(yè),2004,24(7):15–18.
[6] 安亞運,符宏斌,陳厚國,等. 黔南下石炭統(tǒng)打屋壩組頁巖氣儲層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長頁1井儲層為例[J].貴州地質,2015,29(3):181–189.
[7] 王鵬萬,陳子炓,賀訓云,等.黔南坳陷下寒武統(tǒng)頁巖氣成藏條件與有利區(qū)帶評價[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1,22(3):518–524.
[8] 孫超,朱筱敏,陳菁,等.頁巖氣與深盆氣成藏的相似與相關性[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7,24(1):26–31.
[9] 張金川,聶海寬,徐波,等.四川盆地頁巖氣成藏地質條件[J].天然氣工業(yè),2008,28(2):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