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卉
摘 要 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語言運用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體來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需要在閱讀教學等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xiàn)。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以文本語言為范式,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表達之秘妙,促進言語之創(chuàng)生。
關鍵詞 文本語言;范式;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146-01
一、閱讀教學中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特征
(一)實踐性。有效促進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是開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研究內(nèi)容是文本內(nèi)容與情感的語言表達方式與技巧。所以,語文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語言的含義,還要使學生掌握利用文本語言表達情感的方法,也就是通過閱讀教學,學會利用文本語言構思文章布局、精準使用詞句表達情感,并通過對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總結,培養(yǎng)學生語感。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二)整體性。文本語言所呈現(xiàn)出的內(nèi)容、表達形式以及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是文本構成的基本要素,這三者的融合統(tǒng)一是文本所追求的最終審美價值。各個文本都是一個全面的整體,這三個基本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又不可或缺的,共同確定了文本的整體性特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引導學生去把握文本語言的表達形式,也就是文本表達技巧與方式。這是閱讀教學必須重視的核心方面,但不能將其從文本中剝離出來,而應在學生熟悉文本內(nèi)容及其所含思想情感之后,注重分析和把握表現(xiàn)文本內(nèi)容與情感的形式與技巧。
(三)審美性。實質(zhì)來講,一個文本中,各個字詞句等語言符號都已被作者賦予了一定的個人主觀色彩與思想情感,然后通過作者的精心設計,這些文本語言就變成了文本藝術形象,并代表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指導學生對文本語言表達形式進行賞析,還要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語言中隱含的高尚品質(zhì),促使學生與作者在思想情感方面達成共鳴,進而把文本語言中具有審美價值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學生的精神道德品質(zhì)。
二、以文本語言為范式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通過辨析培養(yǎng)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在一篇文章中,詞匯是最基本的語言組成單元,都是經(jīng)作者反復思考與挑選之后采用的,這些詞匯語言不但形象生動,還將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效彰顯出來,在文章形成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合理辨析,有效培養(yǎng)學生辨別各個詞語所代表的含義,充分掌握各種詞語的運用方式。
例如,在《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中,“鳴禽、野花要和你們聯(lián)歡,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這個句子將大自然的友好情態(tài)充分描述出來,鳴禽與野花滿懷友好之意,并將歡樂與溫馨兩個詞作為落腳點。該句子中的溫馨具有溫和芳香的含義,而鳴字,促使學生們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禽鳥歡樂飛翔、愉快鳴叫的畫面。從后面的聯(lián)歡可以得知,鳴字是禽鳥在打招呼。而野字表明這些花兒是在大自然中自由生長出來的,充滿著更加蓬勃的氣息,將其與課文題目聯(lián)系起來,才能進一步表現(xiàn)出聯(lián)歡的意味,而鳴與野就是作者反復推敲出的文本語言。
語文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朗誦文章,引導學生想象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尤其是描寫青山與綠水的句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意在通過擬人化的青山綠水,啟發(fā)學生探索與認知大自然的饋贈,并根據(jù)青山綠水的召喚,培養(yǎng)學生樹立不畏艱難、勇攀高峰的精神。小學生在文章營造的語境中,會充分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與多樣性,并且領悟文本語言的情感表達功能,為以后的語言應用實踐不斷積累經(jīng)驗。
(二)通過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句子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課文中,包含有諸多擁有深刻內(nèi)涵的語句,語言表達方式也頗具風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將語言規(guī)律有效表現(xiàn)出來。語文教師可精心挑選課文中的經(jīng)典語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品讀和賞析,以體驗詞語運用與句式表達的美感,有效感受文本語言表達的巧妙性,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和把握文本語言的范式,從而進行模仿,為以后獨立運用這類文本語言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在《天安門廣場》中,“每當節(jié)日到來,天安門廣場更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边@句話利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直觀生動地將節(jié)日中的天安門廣場比喻為一個充滿生機、絢麗多彩的大花園,引導學生們想象出一個鮮花遍布、瑰麗多姿的美好場景,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而“鮮花與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齊飛”則運用對偶修辭,模仿王勃的詩句,將天安門廣場的節(jié)日喜慶氛圍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語文教師可立足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的其他句子進行鑒賞,促使學生有效掌握此類文本語言范式,以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
(三)通過仿寫培養(yǎng)學生的段落結構運用能力。在不同文章中,其段落構成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甚至有些作者會在一篇文章中采用多個不同的段落形式,這種獨特的段落構成方式的運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文章的美感。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語言遷移仿寫練習,促使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總分、并列以及轉(zhuǎn)折等各種段落構成方式,以不斷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
總之,文本語言的表達形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重點分析的內(nèi)容,以文本語言為范式的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充分把握文章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方式。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刻認知閱讀教學中文本語言表達形式的特征,從文章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結構等著手,通過賞析與仿寫,促使學生有效掌握文本語言表達與運用技巧,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