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平
摘 要 “學議導練”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本文立足于新課改實踐,分析該模式的具體操作,并以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具體實例,探討“學議導練”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細節(jié)。該模式由“學議導練”四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該模式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但如果教師引導不到位,小組的交流討論則出現(xiàn)重交流輕知識的現(xiàn)象。
關(guān)鍵詞 道德與法治;學議導練;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065-01
一、課堂改革下“學議導練”教學模式的產(chǎn)生背景
近年來,課堂改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課程為適應時代特征而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而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針對該問題,我校銳意改革,不斷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探索出具有宏圖特色的“學議導練”課堂教學模式。
二、“學議導練”教學模式的概述
“學議導練”模式是我校借鑒兄弟學校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模式并結(jié)合我校的實際所推行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皩W”指的是在課堂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獨立學習;“議”指的是在前面“學”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所進行的相互討論、合作學習;“導”指的是在課堂上,教師應由“講授者”的角色轉(zhuǎn)變?yōu)椤耙龑д?、指導者、輔導者”,即做好“導學、導議、導練”;“練”指的是在課堂上,在“學、議”之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所進行的反饋性的自主學習。它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學,小組討論,教師導學,當堂訓練。
每個學科的性質(zhì)不一樣,“學議導練”教學模式的實施細節(jié)在不同學科可以靈活運用,因此“學議導練”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也有它的獨特和可探討之處。
三、“學議導練”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運用
(一)自學:圍繞目標,自主學習
自學是指讓學生圍繞目標,當堂自主學習。在自學開展之前,出示當堂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自覺性。
我校“學議導練”教學模式下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形式多樣,主要有以下方式:
第一種:問題自學法。展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這種方法使用范圍較廣,運用靈活方便。
第二種:導學案法。運用填空的題型讓學生邊閱讀課本邊完成填空,這種方法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紙質(zhì)形式,實際運用較麻煩,基本不使用;一種是通過PPT展示填空問題,但自學效果不夠明顯,使用較少。
第三種:案例探究法。讓學生表演或閱讀課本的探究活動,結(jié)合自學問題,閱讀課本相關(guān)知識分析探討探究活動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整合本課知識點。該方法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較高,運用得好可讓學生通過自學達到對該課知識點的理解。
第四種:合作討論法。教師通過展示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研究知識框架,分析相關(guān)知識點,這種方法要求全班學生整體素質(zhì)較高,學習水平較平衡。這一方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較少,由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文科性質(zhì),通常是找出概念問題,在自學過程中需要討論的知識點較少。
(二)討論:生生互教,交流探討
“議”指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圍繞問題進行有效討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討論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學生自學有疑問或不會回答的問題;另一種是值得爭辯探討、有價值的問題,如在七年級下冊《青春萌動》一課中值得探討的問題為“如何看待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還有一種是討論本課的重難點知識,如:網(wǎng)上交友有哪些利和弊?通過舉出具體事例說明。討論成果展示可采用組與組競賽、組與組之間互評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導:全程引導,貫穿各環(huán)節(jié)
“導”并不是“學議導練”教學模式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而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它是貫穿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在“學議導練”課堂中,教師的“導”無處不在,首先直接明了的導入課題,導入學習目標的同時點明重難點;接著指導學生開展自學,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解決疑問;其次引導學生解決自學問題,展示學習成果等等。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是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而編寫的,知識點都是學生常見的有所了解的方面,所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入了解,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運用多種形式把知識點引導學生說出來,通??蛇\用圖片、視頻、案例、情景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展示答案。但“學議導練”課堂的全程引導,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預設學生的生成情況,需要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教育機智。
(四)練:當堂訓練,及時糾錯
“當堂訓練”是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數(shù)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點、難點。對于40分鐘的課堂,當堂訓練的時間在5—10分鐘以內(nèi);訓練的形式可多樣化,“練”不必拘泥于習題訓練,讓學生說一說本課所得感受、讀一讀課本、寫本課的知識點、背誦重難點知識、討論某一熱點話題等等。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主要以“習題訓練”和“背誦”居多。當堂訓練的習題必須精心挑選,一來難度要有梯度,二來需要對應每個知識點,側(cè)重考察重難點知識;當以背誦知識點作為當堂訓練,可設置一些記憶比賽和運用激勵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學議導練”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反思
實踐表明,在具體運用“學議導練”教學模式時,由于課堂結(jié)構(gòu)單一,學生熟悉了模式化的課堂后,學習興趣會下降;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講授過多,導致無法完成當堂訓練。這也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nèi)タ偨Y(jié)反思,不斷去改進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