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
《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以下均略稱為《考慮》)是馬克思在特利爾中學畢業(yè)考試時寫的論文,寫于1835年8月,收錄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全文共29個自然段,共計2619字。篇幅雖短,卻可以一窺到馬克思的早期思想與卓越才能。其中,馬克思用冷靜現(xiàn)實考察,立志為人類幸福而獻身的高尚情感和價值理想,都對我國當代青年擇業(yè)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高的現(xiàn)實啟示。
一、馬克思對人的哲學思考
馬克思的《考慮》在開篇,首先從活動范圍和選擇能力的視角把動物與人作了橫向的比較。他指出:“自然本身給動物規(guī)定了它應該遵循的活動范圍,動物也就安分地在這個范圍內運動,不試圖越出這個范圍,甚至不考慮有其他什么范圍存在。”與之相類似,卻又高于動物,“神”(這里的“神”主要是指一種客觀精神或理念、理性。)也給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標——“使人類和他自己趨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尋找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手段;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會得到提高的地位?!?/p>
馬克思認為,每個人在擇業(yè)前和擇業(yè)時“眼前都有一個目標”,并且,“這個目標至少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內心深處的聲音,認為這個目標是偉大的,那它實際上也是偉大的”。為什么呢,馬克思堅定地回答道:“因為神決不會使世人完全沒有引導的人;神總是輕聲而堅定地作啟示?!卑凑振R克思的邏輯思路,人們特別是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務必首先按照“神”(客觀理性)的啟示行事,而不應該也沒有必要輕易越軌。
二、馬克思對自由的思考
自由是人類世世代代所向往與追求的目標。在馬克思的理論中,自由有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定,一個是把人的自由看成是與生物相區(qū)別的自由自覺的生命存在,一個是把人的自由理解為消滅私有制、消除異化的共產(chǎn)主義。在《考慮》中馬克思是以第一種規(guī)定為前提思考人的職業(yè)問題的。《考慮》指出:“神讓人在社會上選擇一個最適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會得到提高的地位。能這樣選擇是人比其它生物遠為優(yōu)越的地方?!焙茱@然,這段話表明馬克思深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并且熟悉人文主義作家的經(jīng)典文本。意大利偉大的人文主義者皮科就有類似表述,“上帝對人說:‘亞當呀,我們不給你固定的地位……其他受造物,我們將它們的天性限制在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的法則中,而我們卻給了你自由?!边@兩段話的共同之處在于指出人最高貴最有尊嚴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憑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三、馬克思對青年擇業(yè)的思考
(一)青年要有明確的價值目標和正確的價值指導思想
在馬克思看來,重視人生價值的青年心目中都要有一個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的信念。他認為,“每個人眼前都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在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內心深處的聲音,認為這個目標是偉大的,那它實際上也是偉大的”,人的共同目標是“使人類和他自己趨于高尚”、“臻于完美境界”。選擇職業(yè)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達到個人目標和共同目標的手段。因此,青年人在選擇職業(yè)時,不要從一時的感情出發(fā),不要從虛榮心出發(fā),更不要從名利出發(fā),因為“我們的使命決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yè)”,雖然這些是很光輝的,但是它不能持久,甚至會“被名利迷住了心竅”,理智無法支配它,從而“一頭栽進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驅使的地方。因此,在選擇職業(yè)之前,青年人應該充分考慮以上指導思想,“仔細分析”和“衡量它的全部力量,即它加在我們肩上的重大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青年人選擇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恰當?shù)穆殬I(yè)。
(二)奉行利他主義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相統(tǒng)一的價值觀
馬克思在《考慮》中還闡述了奉行利他主義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相統(tǒng)一的價值觀。他指出,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要充分考慮實現(xiàn)人類的幸福和青年自身的完美這兩方面的問題。人類的幸福和青年自身的完美,這兩種利益不是彼此敵對、互相沖突的,也不是一種利益必然要消滅另一種利益。相反,“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的學者、偉大的哲人、卓越的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的、真正偉大的人物?!币簿褪钦f,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成不了偉大的人物,只有為人類共同目標和人類共同幸福而勞動的人,才是偉大高尚而最幸福的人;個人自身的完美是建立在同時代人的完美之上、建立在為同時代人的幸福而工作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個人才能實現(xiàn)自身真正的完美,否則,他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完美、偉大之人,利他主義與實現(xiàn)個人價值是相互統(tǒng)一的、是一致的。
(三)確立為人類而獻身的價值理想
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為人類而獻身的價值理想。他在文中以理想主義的風格寫道:“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歷史把那些為共同目標工作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稱為最偉大的人物;經(jīng)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fā)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边@段話道出了少年馬克思為“人類幸福而獻身”的偉大抱負和價值理想,表述了個人幸福從屬于千百萬人幸福的價值觀,表達了他對未來人生價值的設計和追求,奠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無論是從理性還是感性上都使我們充分領略了青年馬克思的充滿激情的崇高的價值理想訴求以及在擇業(yè)問題上表現(xiàn)出的睿智與冷靜。雖然,該文帶有馬克思早期思想的局限性,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其的當代解讀。通過解讀,我們深刻領悟到了青年馬克思的擇業(yè)價值觀對我國當代青年人擇業(yè)價值觀的現(xiàn)實啟示。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和理論視域中,正如法國思想家德里達所指出的,“不能沒有馬克思,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沒有馬克思的遺產(chǎn),也就沒有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