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鑫
(遼寧省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遼寧 沈陽 110041)
本研究收集醫(yī)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研究以及觀察不同護理模式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醫(yī)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入院就診時經醫(yī)師檢查均符合臨床中有關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嚴重的臟器功能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經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加入研究小組。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分別給予臨床的傳統護理模式以及綜合護理模式,兩組患者從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病情、病程以及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定Ⅱ系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ECHE Ⅱ)等情況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良好的平行可對比性。
1.2 方法:對于傳統護理模式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guī)護理手段,在患者住院就診后,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紹注意事項,為患者合理安排飲食以及生活作息,給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功能檢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jiān)視,并指導患者的術后康復事項。對于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給予臨床常規(guī)護理手段的基礎上,給予臨床綜合護理,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在患者住院后,向患者及其家人宣講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及其治療的基本知識,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等方面的消極心理,增加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對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給予及時的疏導,并告知其家人多關心、陪伴、鼓勵患者,恢復其對于生活的信心,在患者出院后,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有關康復的事項,按照醫(yī)囑按時復查,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②中醫(yī)護理:患者住院后,結合中醫(yī)望聞問切,辯證施治的原理,結合相關的經絡穴位法、中醫(yī)熱療包敷法以及相應的中藥湯劑對患者進行護理,并按照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指導患者出院后的調理;③日常生活護理:根據中醫(yī)藥飲食健脾胃強筋骨,平氣血降血壓的觀點,對癥指導患者飲食,加強患者運動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以患者疾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壓恢復正常為療效顯著;以患者疾病主要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壓基本恢復為正常治療有效;以患者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血壓未恢復治療無效。治療總有效率計算方法如下:總有效率=(效果顯著例數+有效例數)/樣本總數*100%。同時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的滿意度調查,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對兩種治療方法進行統計?;颊呖倽M意率計算公式為:總滿意率=(滿意數+比較滿意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s)進行表示,組件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數據使用卡方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在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中,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傳統護理模式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82%,顯著高于傳統護理模式對照組的總滿意度60%(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的比較
腦供血不足是指人體大腦的血流量不能達到機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平,長期供血不足會對人腦部功能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可能導致全腦組織慢性、長期血液供應不足而引發(fā)頭暈、頭痛和記憶力下降等的一系列腦部癥狀。一般在多發(fā)于人45歲之后,特別是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最為多見,主要是由于人體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一般兒童腦血流量約為100 mL/(100 g腦組織?分),到成年后降至50 mL/(100 g腦組織?分),而老人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也只有35 mL/(100 g腦組織?分);除了年齡之外,心血管疾病也是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出現的一大誘因。本研究收集醫(yī)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以及觀察不同護理模式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的臨床效果,在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中,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傳統護理模式對照組(P<0.05);綜合護理模式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82%,顯著高于傳統護理模式對照組的總滿意度60%(P<0.05)。
綜上所述,不同護理模式綜合護理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病情的具有明顯改善,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譚曉雪.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行健康訪談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5):2492-2494.
[2]朱婷.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4):280-281.
[3]趙君鳳,安勝軍,李建萍.護理干預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28):219-220.
[4]褚彥君,張愛月,王素蛟,等.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的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1):2375-2377.
[5]劉亮賢.慢性腦供血不足的頭暈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8):3994-4007.
[6]任小伶,楊琳.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探析[J].心理醫(yī)生,2016,22(21):435-442.
[7]張華,曹歡歡,尚巍.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6,36(12):14-15.
[8]田跟東.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所致頭暈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