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慶,王小寶,盧亞平,潘社衛(wèi)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在石油開采中,地層常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黏土,由于自身的特性,這些黏土在注水、酸化、水力壓裂過程中碰到水或水基物質就會產生膨脹,黏土膨脹和微粒的移動會降低地層的滲透率或堵塞井眼的通路,這都會減少油井的產量,嚴重損害油管線和油泵,使用黏土防膨劑是減輕黏土膨脹和分散對地層傷害的有效措施。氯化鉀是無機黏土防膨劑主要原料,由于適用于高溫地層,且價格較低,在壓裂液配制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3]。
隨著壓裂液配制技術的不斷完善,壓裂液的配制要求也越來越高,固體添加劑的添加方式從粗曠添加向精細添加轉變。但在添加氯化鉀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氯化鉀溶解不充分,顆??焖俪恋?,淤積在溶解池底的情況,因此,設計一套可均勻下料、快速溶解的添加設備是非常迫切的。
壓裂液用氯化鉀是白色結晶小顆粒粉末,外觀如同食鹽,有吸濕性,易結塊。在早期配制過程中,氯化鉀添加裝置使用的是簡易料斗,因為氯化鉀易溶于水,所以主要以機械攪拌促進氯化鉀溶解,具有設備投資小,免維護等優(yōu)點,但在多年的防膨劑配制中發(fā)現(xiàn)以下問題。
氯化鉀有很強的吸水性,表面易潮濕,不僅容易結塊,而且在料斗中容易形成搭橋,物料擠在下料口而不會自動落下。加料工人用木棍等工具將氯化鉀物料捅彭松后才能下來,這就增加了加料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容易將木棒掉到攪拌器上,增加了人員傷害和機械損壞的風險。
由于人工倒料,且加入量大,氯化鉀間斷倒入溶解池中,進料時多時少,攪拌器來不及攪拌氯化鉀顆粒就沉底了,造成溶解不充分,池底淤積很多殘料。
針對以上兩項問題,對原始的氯化鉀溶解工藝進行改進,設計的工藝流程如下:
將需要添加氯化鉀的壓裂基液打入溶解池中,啟動水泵,溶解池的溶液通過水泵和混合器循環(huán)打回溶解池,混合器內形成負壓,下料倉的下料管達到吸料狀態(tài),氯化鉀原料定量添加到下料倉中,打開水泵通向下料倉閥門,開始向下料倉噴淋,氯化鉀物料遇水下沉,防止氯化鉀噴料情況的發(fā)生。下料倉攪拌啟動,使氯化鉀下料均勻,然后啟動出料螺旋,開始出料,螺旋并配有變頻器,可調節(jié)物料的下料速度。氯化鉀和清水通過混合器混合,形成初步融合溶液,并打入溶解池中,啟動溶解池攪拌器,將初步融合的氯化鉀溶液與池中的液體再次融合,使氯化鉀溶液在溶解池內分散均勻,氯化鉀得到充分溶解。氯化鉀溶解工藝流程圖(見圖1)。
圖1 氯化鉀溶解工藝流程圖
氯化鉀溶解裝置關鍵設備是下料倉、混合器、攪拌器。
設計下料倉時主要考慮四個方面的因素:(1)強制出料,并且出料均勻;(2)存儲量滿足要求,有一定的緩沖量;(3)加噴淋裝置,氯化鉀遇水后流動性變好,易于下料;(4)罐體加攪拌,水與物料混合均勻。
按溶解池100 m3計算,氯化鉀配比為1%,配一次溶液要用氯化鉀原料1 000 kg,由于考慮到下料倉使用的便捷性,下料倉容量不宜過大,由此罐體有效容積設為0.2 m3,儲粉量約200 kg,一次可在下料倉存儲4袋料(每袋50 kg),工人5次上料可滿足一次配液需求。
下料倉結構(見圖2),下料倉側壁設有噴淋管,均勻噴灑在料倉上表面,倉內設有攪拌器,使氯化鉀物料和水反復混拌,以保證供物料的均勻性、連續(xù)性,攪拌器有外部螺帶和內部螺帶兩部分,外部螺帶與內部螺帶方向相反,使物料來回往復運動,加快物料的分散速度,避免結塊結渣。為減少儲存罐的占地面積,攪拌器采用鏈輪傳動,將減速機安裝在罐體上方。
由于下料倉內有攪拌裝置,避免上料工人將手伸進倉內,產生人員傷害,所以上料口安裝篦子。料倉底部設有加強制螺旋出料,在給料螺旋的電機上裝有變頻裝置,可隨配方和配制過程的變化而調整出料速度,保證下料倉在配液期間內連續(xù)均勻地給料。
圖2 下料倉結構圖
負壓抽吸方法適合于固體與液體的混合,利用動力流體高速射流產生負壓,直接將氯化鉀混合帶入,完成物料在液體中的均勻分散(見圖3)。工作時,液體經泵增壓后在噴嘴處形成高速射流,由于流速很高,在噴嘴的出口及中心吸料管內形成負壓,將物料吸入混合器,混合室內由于高速水射流形成強烈的渦流,可以形成劇烈的切割和攪拌作用,使物料顆粒之間相互分離,混合器的特點在于粉顆粒分散地與液體接觸,有利于固液融合,且高壓水能攜帶物料高速流動,加速了融合過程,使氯化鉀顆??焖偃芙狻?/p>
圖3 混合器結構示意圖
為了獲得良好的混合效果,還需要控制物料輸送量以及射流所產生的負壓大小,輸送量過大即負壓吸送的氣固兩相流中,固體顆粒的含量超過一定的數(shù)值,顆粒之間無法充分分離,也就無法均勻分散于液體中,造成吸入流體堵塞;而輸送量過小,將無法滿足固液配比的要求。因此需通過螺旋給料裝置控制出料量。一定的給粉速度需要與相應大小的負壓相匹配,才能達到理想的混合效果,負壓過小也無法使物料均勻分散到流動的液體中。
對于給定的攪拌工藝條件,進行攪拌器的選擇與設計,目前還沒有一個十分成熟的方法,大都是依據(jù)過去的經驗、工況分析和實驗室模擬實驗確定的。影響氯化鉀攪拌效果的主要問題是氯化鉀屬于顆粒物料,易溶于水,但加入量較大,攪拌時間短,物料容易沉底,因此在設計攪拌器時,要著重考慮如何延長物料的攪拌時間,使氯化鉀在有效的時間內快速溶解。
為防止物料超出攪拌器的攪拌范圍,在攪拌器周圍設計一個罐體,將物料限定在一定的攪拌區(qū)域內,罐體底層為濾網(wǎng),網(wǎng)孔略小于氯化鉀顆粒度,這樣沒有溶解的顆粒將留在罐體內持續(xù)攪拌,直到溶解后,從濾網(wǎng)流出,溶解到壓裂基液中。濾網(wǎng)為可拆卸式,能夠定期清理氯化鉀原料中殘存在濾網(wǎng)上的雜質。攪拌器結構(見圖4)。
圖4 攪拌器結構示意圖
在罐體四周設計擋板,擋板限制了流體的切向速度,增加了軸向和徑向速度分量,攪拌器旋轉產生的排除流因受到攪拌壁和擋板的作用,在攪拌器周圍形成復雜的流場[4],使氯化鉀的混合效果得到顯著增強。攪拌擋板固定在罐體上,形成一個具有孔洞的圓形攪拌罐。
在氯化鉀溶解攪拌中,不要求大剪切力攪拌即可達到物料溶解的目的,但要給物料足夠的軸向速度,使氯化鉀顆粒懸浮在罐體中,延緩氯化鉀的攪拌時間。斜葉輪轉動時推動流體既有軸向速度,也有相當大的周向速度和徑向速度[5],符合使用情況,由此,攪拌器葉輪選擇斜葉式。
為增強攪拌效果,攪拌葉輪四周增加了導流筒,葉輪在導流筒內旋轉形成負壓,產生一定的泵吸作用,將氯化鉀溶液由上端吸入,從下端排出,導流筒可實現(xiàn)液體的強制循環(huán),提高物料循環(huán)量,相比無導流筒攪拌循環(huán)行程變長。導流筒分為直筒型、提升式及CK型、BK型等特殊結構形式導流筒,經比較,BK型導流筒液體排出更加通暢,同時能沖刷罐底部固體顆粒,降低了物料沉淀的機率,在選礦領域得到廣泛應用[6,7],更適合物料的高強度溶解。
依據(jù)速溶工藝研究,氯化鉀速溶裝置于2015年定型設計,同年應用在國內某油田壓裂液配液站建設當中,氯化鉀速溶裝置在壓裂基液配制中溶解速度快,隨配隨溶,達到了快速溶解的目的,溶解池內基本沒有固體殘料產生,設備運行情況良好,達到了使用要求。由此,速溶裝置也應用在了配液站硼砂、過硫酸銨等固體物料的添加上,固液配比可在0.1%~2%范圍內調節(jié),溶解效果十分理想。
氯化鉀速溶裝置經過多年的設計與改進,在工藝和設備兩方面,比原始的氯化鉀溶解方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解決了壓裂液配制中固體添加的難題,使氯化鉀顆粒溶解更加迅速,而且操作更加流暢。在配液要求不斷精細的今天,氯化鉀溶解更充分,壓裂液質量顯著增加,間接減小了氯化鉀的使用量,降低了物料的使用成本。
同樣,速溶裝置可擴大應用在其他行業(yè)的固體物料配制領域,解決固料下料不暢、溶解不充分的問題,因此,速溶裝置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1]崔桂陵.黏土防膨劑[J].石油大學學報,1989,13(1):102-109.
[2]嚴文俊,陸一貞.水基壓裂液添加劑的研究[J].油田化學,1984,1(1):94-101.
[3]馬春燕.防膨劑注入工藝設計[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0,29(2):33-34.
[4]佟立軍.機械攪拌槽擋板的研究[J].有色設備,2005,(3):17-19.
[5]余國琮.化工機械工程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4-21.
[6]董干國,王青芬,陳強,等.調漿攪拌槽研究與應用[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3,(增刊):230-235.
[7]陳強,張建輝,董干國,等.不同導流筒結構的調漿攪拌槽流場分析[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4,(6):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