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同煤集團云崗礦)
中國既是煤炭生產大國,又是煤炭消耗大國,煤炭不同于風能和太陽能,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同煤集團云崗礦于1966年建井設計,1973年投入生產,至今已生產44 a,目前云崗礦的煤炭資源已處于枯竭狀態(tài),因此,合理地開發(fā)、利用煤炭資源成為重中之重。要解決煤炭資源的有限性和煤炭產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矛盾,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提高煤炭資源的回采率[1]。
云崗井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部,井田面積為58.306 8 km2,生產規(guī)模為270萬t/a,煤質類型為弱黏煤,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井田內含煤地層為侏羅系大同組和石炭系太原組,太原組地層煤層不發(fā)育,多為炭質泥巖和薄煤層或煤線,無經濟價值,目前主要開采侏羅系煤層,井田內共含19層煤。煤層總厚20.97 m,含煤系數為10.97%。其中可采煤層及局部可采煤層為13層,總厚19.31 m。截至2016年底,經儲量核實,除去永久保護煤柱、小窯破壞、蹬空、邊角、難采等煤炭資源儲量,剩余可供開采儲量為4 999.0萬t,實際可采儲量只有2 926.7萬t,按減產后的計劃產量,云崗礦的服務年限不到10 a。
云崗井田地質構造類型為簡單,井田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傾向的產狀變化不大,斷裂構造及褶曲較為發(fā)育,目前共有鉆孔及生產揭露控制斷層173條,斷距大于5 m的斷層有30條,斷距1~5 m斷層有143條,較大的褶曲及穹隆構造有9個,軸向多為NE及NW向,陷落柱亦較多,生產揭露大小陷落柱40個,形狀為橢圓、圓形及不規(guī)則形,陷落高度大小不等,有的陷到地表,有的只陷到7#煤層底板下,陷落柱周圍多發(fā)育小型環(huán)狀斷裂,主要分布于井田中部307,303,301,402,406,410盤區(qū),軸向正北和北東,井田內未發(fā)現巖漿巖活動。
云崗礦井周圍的小煤窯比較多,井田范圍內發(fā)現39座小窯,有些小窯偷采亂采,影響工作面正常布置嚴重破壞礦井的煤炭資源,造成大面積的煤炭儲量損失,降低煤炭資源的回采率[2]。
云崗礦11-1#層311盤區(qū)81123工作面開采至123 m處,在工作面56#~70#支架處底板下方揭露2條小窯巷道平行布置在311盤區(qū)11-2#層煤層中,2條巷道內幫沿工作面煤壁方向間距為14 m,巷道高2 m,寬4 m,走向與工作面煤壁垂直方向夾角為5°。81123工作面與下伏小窯巷道層間關系見圖1。
圖1 81123工作面與下伏小窯巷道層間關系
小窯巷道頂板與本工作面底板間距較薄,在采煤機滾筒割煤至小窯巷道正上方時,放慢采煤機割煤速度,將小窯巷道與本工作面完全割通,在該段來回反復牽引采煤機割煤,讓煤流灌入小窯巷道內,直到機道段下方小窯巷道完全充填滿煤、矸石后,煤機再繼續(xù)向前割煤。然后,將該段支架拉前、升起,在升架過程中,松緊適宜,避免支架陷下。
工作面推進到小窯巷道聯絡巷與小窯巷道交叉段時,采煤機與小窯巷道割通的面積較大,在其內充填煤、矸石至1.5 m高左右后,將采煤機挪離該段,并將運輸機閉鎖,然后,在該段順著工作面傾向方向鋪設一排18K鐵道,鐵道長度與充填區(qū)域順著工作面方向的長度相符,相鄰2根鐵道間搭接長度不小于1.5 m;鋪完鐵道后,繼續(xù)用采煤機充填,直至充滿煤、矸石等為止。割一刀煤鋪設一排鐵道,如此循環(huán)往復順利推過了整條小窯聯絡巷,從而有效地提高礦井回采率。
在開采過程中,遇到復雜的地形及地質構造,使得被迫停采或工作面跳面,從而帶來煤量損失,難以連續(xù)開采,因此,應采用合理的煤礦開采方式,運用適當的開采技術及措施,加強工作面管理,盡可能實現工作面連續(xù)開采[3]。
云崗礦12#層410盤區(qū)81011工作面東北側賦存一走向近南北、傾角65°、落差2.0~5.5 m的大斷層,受此斷層的影響無法正常布置工作面,造成11.8萬t資源儲量損失。為了減少煤炭損失,在81011工作面東側布置一走向長600 m、傾斜長60 m 的小工作面81021,并對已報損部分區(qū)域進行復采。81021工作面布置示意見圖2。
圖2 81021工作面布置示意
81021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采空區(qū)頂板全部垮落、沿頂留底煤開采方法。在工作面中部斜切進刀,回采割煤時進刀長度為30 m,往返一次割煤一刀并裝煤,工作面運輸機運煤,隨割煤順序依次移架,移架滯后割煤6~9 m,返空刀清浮煤,滯后煤機后滾筒9~15 m推移采面輸送機,如此循環(huán)往復,順利復采81021工作面,有效提高了礦井回采率。
大同侏羅紀煤層往往存在可采煤層間距過近的情況,并且存在頻繁分叉、合并等結構,在實施采煤作業(yè)時,開采其中一層,就很難回采另一層,造成回采率降低。
云崗礦11-2#層311盤區(qū)81121工作面平均煤厚2.74 m,面長73.5 m,走向長830.16 m,可采走向長805 m,與上覆11-1#層平均間距只有1.2 m,為近距離煤層開采,見圖3。
圖3 81121工作面與上覆11-1#層間距等值線(單位:m)
81121工作面采用傾斜長壁后退式、采空區(qū)頂板全部垮落、見頂見底一次采全高的開采方法。首先采用割三角煤端頭斜切方式,采煤機割通端頭后,工作面支架只剩煤機所占位置未拉過,運輸機剩下煤機所占位置以及距采煤機后滾筒15m范圍內未移過;這時采煤機反向牽引經彎曲段開始進刀直至兩滾筒全部進入下一刀;支架工將支架全部拉過,運輸機推直;采煤機再向端頭牽引割三角煤直至端頭,然后反向牽引割下一刀煤;支架工、移溜工繼續(xù)執(zhí)行正常的割煤工藝,再利用采煤機雙
向割煤往返一次進兩刀割煤。采用此方法順利開采81121工作面。
通過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合理的技術措施開采云崗礦難采工作面,最終11-1#層311盤區(qū)81123工作面采出煤炭資源16.8萬t;12#層410盤區(qū)81021工作面采出煤炭資源24.6萬t;11-2#層311盤區(qū)81121工作面采出煤炭資源21.9萬t,共采出煤炭資源63.3萬t。以上工作面的順利開采,有效提高了礦井回采率,延長了礦井服務年限。
影響煤炭資源回采率的因素很多,有客觀存在的,也有人為造成的,根據礦山開采條件采取相應的開采技術及對策,盡可能減少煤量損失及資源浪費,把難采資源轉化為可采,不僅可以緩解生產銜接的緊張,還提高了煤炭資源回采率,延長了礦井的服務年限,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1] 張曉新.提高煤炭回采率的方法[J].煤炭技術,2010,29(2):73-75.
[2] 高 哲.我國生產煤礦回采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煤炭,2015(4):90-92.
[3] 徐永圻.煤礦開采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