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鯤,孟媛媛,姜振華
(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山東東營 25703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是一種以睡眠時反復發(fā)生上氣道塌陷為主要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可使機體發(fā)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并可能導致一系列血管相關性疾病。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ICAS)在人群中具有很高患病率,而且是缺血性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主要病因[1,2]。雖然國內(nèi)外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OSAHS與腦卒中關系密切,但關于OSAHS患者ICAS病變程度的研究較少,而且OSAHS患者遠期臨床腦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目前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采用CTA檢查OSAHS患者的顱內(nèi)動脈,對其狹窄程度進行評估,并進行為期2年的追蹤隨訪,探討OSAHS與ICAS及預后的關系。
1.1臨床資料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和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診治的OSAHS患者344例,其中男288例、女56例,年齡(58.23±12.29)歲。所有患者接受多導睡眠檢測(PSG),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HI)分為輕度組(AHI 5~<15次/h)84例、中度組(AHI 15~<30次/h)96例和重度組(AHI≥30次/h)164例。收集同時期于本院自愿接受PSG檢查的無重大疾病的住院患者56例作為對照組。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對照組年齡分別為(58.50±9.88)、(59.98±13.38)、(57.89±12.34)、(57.02±13.00)歲,男性分別為70、80、138、46例,吸煙分別為28、28、64、12例,飲酒分別為12、18、36、9例,糖尿病分別為20、12、40、8例,高血壓分別為48、48、100、39例,四組間高血壓例數(shù)比較P<0.05。四組BMI、血壓、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比較見表1?;颊呔炇鹬橥鈺芯糠桨冈谠O計之后提交至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醫(y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批,通過后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初次至我院接受PSG,診斷均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治指南2011》所公布的標準[3];未接受OSAHS相關治療。排除標準:未滿18周歲;患有嚴重心臟、肝臟、腎臟及肺疾?。辉蟹鞘中g治療或手術治療史;患有OSAHS以外的其他睡眠呼吸疾病;不能配合檢查和隨訪;正在接受其他臨床試驗研究。
表1 四組BMI、血壓、血糖、血脂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輕度OSAHS組比較,bP<0.05。
1.2ICAS病變程度評估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頭頸部CTA檢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層螺旋CT,掃描范圍從主動脈弓至顱頂,獲得頭頸VR容積彩圖,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圖像對頭頸部動脈進行重建。對處理圖像采用盲評,由兩名有多年工作經(jīng)驗影像科醫(yī)師進行評估。采用北美癥狀性頸內(nèi)動脈內(nèi)膜切除臨床試驗標準[4]評估ICAS程度:0%~29%為輕度狹窄,30%~69%為中度狹窄,70%~99%為重度狹窄,100%為閉塞。
1.3預后觀察隨訪2年,記錄所有患者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血管病因死亡)發(fā)生情況。
2.1四組ICAS程度比較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對照組顱內(nèi)動脈單根血管病變分別為14、16、42、4例,≥2根血管病變分別為22、44、84、7例,輕度狹窄分別為22、44、84、7例,中度狹窄分別為4、18、54、2例,重度狹窄分別為8、10、40、3例,四組間比較P均<0.05。
2.2四組預后比較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對照組發(fā)生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分別為10、24、68、3例,急性腦梗死分別為8、16、54、3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分別為2、8、12、0例,死亡分別為0、0、2、0例,四組間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急性腦梗死發(fā)生情況比較P均<0.01。
2.3OSAHS與ICAS及預后關系AHI(OR=1.034,95%CI:1.011~1.052,P<0.01)、ODI(OR=1.028,95%CI:1.012~1.047,P<0.01)與ICAS有關。AHI(OR=1.062,95%CI:1.034~1.091,P<0.01)與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有關。AHI(OR=1.054,95%CI:1.025~1.083,P<0.01)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有關。
成年人OSAHS發(fā)病率為1%~4%。OSAHS患者長期間歇性缺氧模式可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車禍、工傷、工作能力和生活質(zhì)量的下降,是一項真正的社會健康問題。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2015年將OSAHS列為了卒中一級預防的危險因素[5]。源自一項國內(nèi)大樣本人群數(shù)據(jù)顯示,46.6%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存在顱內(nèi)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1],因此ICAS可能是OSAHS患者卒中高風險的重要原因。
目前國內(nèi)關于OSAHS與ICAS關系的研究較少且樣本量少,有研究通過頭顱MRA評估血管,發(fā)現(xiàn)OSAHS增加腦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6]。Song等[7]進行的一項橫斷面研究發(fā)現(xiàn),中重度OSAHS可能與ICAS發(fā)生有關。OSAHS造成腦動脈硬化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可能與OSAHS引起的長期間歇性低氧造成內(nèi)皮功能障礙、動脈硬化和血清炎癥標志物的升高有關。一方面,間歇的缺氧可以使氧自由基大量產(chǎn)生,最終導致氧化應激。長期氧化應激通過阻斷磷酸化內(nèi)皮細胞一氧化氮合酶s1179位點,可降低內(nèi)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8];另外,氧化應激還可以通過抑制底物減少一氧化氮合成[9,10],造成內(nèi)皮功能障礙和動脈硬化,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11,12]。另一方面,間歇缺氧和睡眠障礙可能導致慢性炎癥,提高了血清CRP或其他炎癥標記物(IL-6、TNF-α等)水平,其共同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11,13,14]。OSAHS對血管的損傷是長期的、進展的。中重度OSAHS可以獨立引起血管內(nèi)皮受損,最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輕度OSAHS對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可能混合其他危險因素(如肥胖、高TG、高血壓等),共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12]。本研究結果表明,222例(64.5%)的OSAHS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ICAS,而且隨著OSAHS病變程度加重,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顱內(nèi)血管病變支數(shù)所占比例逐漸增加,ICAS程度逐漸加重。進一步多因素分析顯示,AHI、ODI均與ICAS有關,提示OSAHS可能參與了ICAS的發(fā)生與進展。
在并發(fā)相關腦血管不良事件方面,有研究表明,OSAHS為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15],并且AHI為OSAHS發(fā)生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16]。另一研究[17]發(fā)現(xiàn),50%~70%患有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患者AHI>10。美國睡眠與心臟健康研究發(fā)現(xiàn)全因病死率、中風、冠狀動脈疾病和心力衰竭增加可能與中重度OSAHS相關[18]。本研究結果表明,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對照組發(fā)生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分別為10、24、68、3例,四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四組腦梗死發(fā)病例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多因素分析顯示AHI與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腦梗死的發(fā)生有關。
我們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我們僅對入組人群進行追蹤隨訪,未進行手術、持續(xù)性氣道正壓通氣等治療。其次,研究未將口服藥物及用藥依從性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考慮在內(nèi)。再次,我們僅對一個中等隊列進行評價,因此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對入組資料進行細化分析,從而對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隨OSAHS病變程度加重,OSAHS患者顱內(nèi)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加重,腦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