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fā)布了《2018 ESC妊娠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其基于2011年8月ESC發(fā)布的《妊娠期心血管疾病診療指南》做了重要更新,以期通過簡明扼要的建議來滿足臨床工作者的需求。主要更新要點如下:
(1)建議進行右心導管檢查來確診肺動脈高壓。這項檢查可以在妊娠期進行,但有非常嚴格的適應證(C級);
(2)對于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孕婦,建議使用治療劑量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C級);
(3)對于肺栓塞患者,建議僅在嚴重低血壓或休克時進行溶栓治療(C級);
(4)對于有高血栓栓塞風險的女性,建議在分娩前至少36 h將LMWH轉換為普通肝素(UFH),并在計劃分娩前4~6 h停用UFH;局部麻醉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應正常(C級);
(5)對于使用LMWH治療的低血栓栓塞風險女性,建議在最后1次LMWH治療24 h后進行引產或剖宮產術(C級);
(6)對于計劃妊娠并需要進行心臟瓣膜手術治療的女性,建議至具有產科、心臟科團隊的中心進行妊娠前咨詢并選擇人工瓣膜類型(C級);(7)建議機械瓣膜置換術后的孕婦在具有產科、心臟科團隊的中心接受妊娠期管理(C級)。
(1)對于未治療的肺動脈高壓孕婦,應考慮啟動初始化治療(Ⅱa C級);
(2)對于有主動脈夾層病史的孕婦,應考慮剖宮產術終止妊娠(Ⅱa C級);
(3)對于馬凡綜合征和其他可遺傳的胸主動脈疾病患者,孕期應考慮使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Ⅱa C級);
(4)所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婦應考慮在妊娠40周行引產術(Ⅱa C級);
(5)對于圍生期心肌病患者,溴隱亭可考慮用于回奶治療和促進左心功能恢復(Ⅱb B級)。
(1)不建議Ehlers-Danlos綜合征(又稱先天性結締組織發(fā)育不全綜合征)患者妊娠(C級);
(2)對于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以外的抗血小板藥物者,不建議母乳喂養(yǎng)(C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