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交通文明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鮮明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一桿內(nèi)在標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新時代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源泉和強大動力。本文剖析了當前中小學生不文明交通現(xiàn)象以及政府職能部門在文明交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就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素質教育;中小學生;文明交通
自2010年1 月26日公安部、中央文明辦在全國實施以“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為主題的“文明交通行動計劃”以來,地方開展各項中小學生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推廣文明交通進課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上看,這些年所取得的成績還遠遠不夠,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小學生的文明交通教育任重道遠,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少,需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鑒于此,筆者就當前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相關問題作如下剖析和思考。
一、中小學生不文明交通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形式
當前中小學生不文明交通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騎車競逐。騎著自行車,在道路上快速騎行,你追我趕,或呈S形騎行,或兩輛自行車并排搭肩騎行。
2.逆向騎行。騎著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甚至機動車道上逆向騎行、隨意轉彎或調頭。
3.違規(guī)載人。騎著電動自行車違規(guī)載人,在座位前、后搭乘他人。
4.亂穿道路。過道路時不走人行橫道,隨意穿越綠化帶橫過道路。
5.其他不文明交通行為,如騎車時吃東西、聽音樂、玩手機等等。
二、中小學生不文明交通現(xiàn)象原因探析
客觀分析中小學生不文明交通現(xiàn)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接受父母的教育洗禮,父母的言行舉止給孩子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也可以說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當下有的孩子父母參與交通時,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違反交通法律法規(guī),沒有起到文明交通的示范作用;也有的孩子因為父母工作忙,平常由祖輩或保姆托管代帶,一些不良的交通習慣也會“傳授”給孩子,使孩子從小就得不到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更談不上文明交通。
2.學校因素。大多數(shù)學校關注的是課本知識教育,對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教育相對不夠重視,即便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也大多停留在表面,僅僅是口頭對學生進行強調,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初、高中時,學校著重要抓的是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對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仍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只是在交警部門組織的“五進”(進學校)宣傳活動中,集中學生聽取交通安全知識講座、觀看交通事故警示片等,主動組織學生參加文明交通志愿服務的社會實踐活動雖有開展,但少之又少。
3.社會因素。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車輛迅猛增長,交通流也不斷地增大,與此同時,有不少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淡薄,文明素質不高,闖紅燈、超速、超載、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騎行、逆向騎行、行人不走人行道、隨意橫穿道路、違法停車等現(xiàn)象比較普遍,所有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文明交通認知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不良的交通習慣,與文明交通背道而馳。
4.職能部門因素。主要是負責道路交通的主管部門,在過去很長時期內(nèi),把文明交通和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對車輛駕駛員的教育管理上,對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常識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納入日常主要工作日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小學生的文明交通教育。
三、新時代加強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的幾點思考
1.建立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管理體系。中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源泉和強大動力。開展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對于進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意義。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庇纱丝梢婞h和國家對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筆者以為,在新的歷史時代,加強中小學生的文明交通教育,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具體行動之一,也是迅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舉措,更是一項“功在當代、利于千秋”的具有時代意義的巨作。當前,要以深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載體,進一步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強化工作措施,把對中小學生的文明交通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確保中小學生的文明交通教育有效開展。
2.完善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監(jiān)督機制。加強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我們要努力實現(xiàn)教育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監(jiān)督機制來推動和促進,將會難以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因此,當前應緊密結合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工作,盡快落實三項措施:一是進一步明確各級文明辦、關工委的監(jiān)督職能,賦于相應的監(jiān)督權力,加強對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實施情況的全方位監(jiān)督,防止形式主義和走過場。二是嚴格落實教育行政部門的監(jiān)督職責,將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列入對學校教學考核的內(nèi)容,制定相應的考核評估辦法,同時要加強對各中小學校開展文明交通教育的日常監(jiān)督檢查,實行中小學校長負責制。三是充分發(fā)揮各級人大、政協(xié)及社會團體組織的監(jiān)督職能,通過組織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及社會團體成員到學校調研、實地觀摩等各種形式,對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工作進行監(jiān)督。
3.強化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保障機制。開展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必須有相應的經(jīng)費來支撐。因此,需要做好三項工作:一是經(jīng)費要保障。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必須落實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經(jīng)費,將其作為專項經(jīng)費優(yōu)先列入政府財政預算。二是政策要傾斜。對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農(nóng)村地區(qū)的中小學校,要加大經(jīng)費投入,并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教育工作。三是硬件要優(yōu)化。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嘗試通過建立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形式來推進文明交通教育。
4.培育中小學生文明交通教育創(chuàng)新機制?!拔拿鹘煌ㄐ袆佑媱潯睂嵤┢吣陙硭〉玫某晒S碩,可謂亮點紛呈,社會效果顯著。當前,我們不僅要認真總結提煉這些亮點,而且要大力培育創(chuàng)新更多的文明交通新亮點,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眼于推進文明社會建設的實際需要,積極倡導文明交通,要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活動,以“小手拉大手”、“禮讓斑馬線”、文明志愿服務等為載體,讓廣大中小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更多地接受文明交通教育,親身感受交通文明的正能量,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交通習慣,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安全意識和文明交通意識。同時,要抓住輿論關注的交通熱點問題,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吸引更多的公眾關注并參與到文明交通活動中來,讓文明交通成為永恒的主題和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參考文獻:
[1]《文明交通行動計劃》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3]《關于推進道路交通社會化宣傳的思考與對策》
[4]《公安交通安全宣傳社會化探析》
作者簡介:
魏朝欣(1998.1.12),女,浙江臺州,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