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秀
威海市文登區(qū)人民醫(yī)院心理科,山東威海 264400
焦慮癥患者均表現(xiàn)為精神緊張、易哭與顫抖以及全身不適等不良情況,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與控制,病情持續(xù)發(fā)展下便極易出現(xiàn)無法挽回的損傷,比如自殺。故該次納入對象120例為該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旨在對其臨床康復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中將該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120例納為對象,以就診順序將其均分組為:對照組中男女占比為34:26;年齡為32~64歲,均值為(40.71±5.94)歲。觀察組中男女占比為37:23;年齡為 34~65 歲,均值為(40.58±5.10)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患者病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中相關診斷標準,研究內容均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允許并批準。
對照組:患者入院治療過程中予以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對患者的情緒波動密切觀察,主動與患者交流,耐心的為患者講解身體不適感的原因,并幫助患者及時緩解負性情緒;引導并指導患者描述自己焦慮時的感受,并以感同身受的態(tài)度接納患者的病情,高度理解患者存在的防御機制,并引導患者主動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對患者加強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焦慮癥相關知識,叮囑患者各方面事項,要讓患者對自身病情有著進一步的了解,并以高度依從性配合各項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在護理工作中逐漸培養(yǎng)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確?;颊吣軌虮M早適應生活中的相關情況。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告知家屬家庭的支持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引導并指導家屬在適當情況下予以患者鼓勵與安慰,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與溫暖。
觀察組:心理護理與對照組相同;生物反饋治療[1]:BFE2000多參數(shù)生物反饋儀為患者進行治療,強調對患者腦電波、肌電波訓練;為患者行生物反饋治療前對其介紹所用儀器的相關知識,告知其工作原理及相應的訓練方法,讓患者知道生物反饋治療的目的及必要性、有效性,避免患者因對相關問題不知情而產生焦慮情緒;治療時叮囑患者放松身心,并集中注意力進行訓練,30 min/次、3次/周、共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精神緊張、易哭、顫抖、全身不適積分評價:各癥狀積分分值均為0~3分,得分高提示癥狀嚴重。以HAMA(漢密頓焦慮量表)評分評價:量表總分值均為100分,得分高提示焦慮程度越重。
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各項臨床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 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以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前各癥狀積分比較不存在差異 (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癥狀積分顯著降低、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見表 1。
表1 干預前后臨床各癥狀積分變化比較[(±s),分]
表1 干預前后臨床各癥狀積分變化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組別 時間 精神緊張 易哭 顫抖 全身不適觀察組(n=60)對照組(n=60)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2.37±0.24(0.32±0.12)ab 2.29±0.26(0.87±0.20)a 2.51±0.35(0.35±0.22)ab 2.39±0.46(1.34±0.26)a 2.69±0.45(0.34±0.23)ab 2.70±0.53(1.21±0.17)a 2.09±0.63(0.34±0.32)ab 2.11±0.62(1.45±0.36)a
觀察組干預前后HAMA評分分別為(52.80±9.33)分、(21.64±5.26);對照組干預前后 HAMA 評分分別為(52.91±9.27)分、(33.43±5.53)分;干預前 HAM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HAMA評分顯著降低、焦慮情況顯著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焦慮癥患者神經均處于焦慮情況狀態(tài)下,臨床上多見驚恐障礙、廣泛性焦慮兩方面情況,患者均具有相應的人格基礎,發(fā)病與心理狀態(tài)以及社會環(huán)境相關。該病患者均缺乏心理、人際交往以及社會調節(jié)能力,病情自愈、治愈難度較大,并在愈后極易復發(f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對抗焦慮類藥物不耐受,此類藥物帶給患者的不良反應及副作用較大,持續(xù)性心理治療亦受到較大的影響。故應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聯(lián)合康復模式,確保患者病情得到全方位治療與控制,促使其盡早康復。
有資料結果顯示:為焦慮癥患者盡早施以生物反饋治療及心理護理的康復效果顯著,促使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充分改善,盡早消除患者的無助感以及失望感。故可得焦慮癥患者反饋信號為客觀存在的事情,經心理護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自身病情,并及時消除其負性情緒,避免其治療過程中因負性情緒而影響病情康復,使得患者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充分改善[2];再經過生物反饋治療,使患者體內的各種生物學信息經儀器反饋給患者,促使患者及時更新認知評價,反復多次的訓練之后,使患者有意識的自主控制心理生理活動,并使其生理心理不良反應情況得以糾正與改善,充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確保其病情穩(wěn)定,降低復發(fā)率[3]。該次研究中對照組接受心理護理,觀察組接受心理護理+生物反饋治療,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臨床各癥狀積分顯著降低,臨床癥狀得以充分改善,且其HAMA評分亦顯著降低,可見其焦慮情緒有效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焦慮癥患者接受心理護理、生物反饋治療聯(lián)用干預,可對其臨床癥狀改善、焦慮情況改善有著積極作用,能夠確?;颊弑M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