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陳彥華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門診部,山東濟南 250011;2.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山東濟南 250011
現階段,臨床內具備許多對骨折施以治療的方式,這之中,對下肢骨折施以治療內極為普遍的即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近幾年,醫(yī)治技術的持續(xù)提升,使得在借助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以對下肢骨折施以治療期間,不單規(guī)定要收獲較優(yōu)的骨折治療成效,還應增強對不良反應的把控程度。早階段動力化治療即一類比較普遍的交鎖髓內釘運用對策,現階段臨床內對其處于閉合復位下肢骨折內的運用成效還不具備確定的定性[1]。文章探究并調研了交鎖髓內釘早階段動力化治療運用到治療下肢骨折患者內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抽選2013年8月—2016年12月來醫(yī)院進行醫(yī)治的224例下肢骨折患者,并根據有區(qū)別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試驗組包含患者112例,男性患者總共69例,女性患者總共43例;患者的年齡為24~61歲,平均年齡為(42±2.74)歲;試驗組患者施以交鎖髓內釘早階段動力化治療。對照組包含患者112例,男性患者總共74例,女性患者總共38例;患者的年齡為26~67歲,平均年齡為(46±3.70)歲;對照組患者施以交鎖髓內釘加以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都施以交鎖髓內釘加以治療:在骨折部位核心外部切一個弧狀的切口,麻醉過后牽拉復位骨折部位并擴髓,依據手術以前CT狀況選擇直徑與長度適宜的髓內釘,配備鄰近型號的髓內釘。在下肢骨折部位上端切一個切口,切離皮膚組織,露出骨折處,牽拉復位骨折過后選取準確插入處擴髓,穩(wěn)固聯(lián)結儀及髓內釘,對準儀放進兩顆鎖釘,由于鎖釘下降自髓腔后壁起始,要朝后移動遠處骨折,方便置釘。放進遠處鎖釘設施,自內朝外施以鎖定,微打髓內釘,防范入釘分隔骨折處。遠處骨折入釘過后在近處放進鎖定設施,鎖定近處骨折過后清理術野,切口閉合。試驗組患者在如上這一前提之下,在手術過后6個星期施以動力化治療,變換動力穩(wěn)固,并定時檢測骨痂位置。
借助Johner-wruch這一規(guī)范評分評測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患肢功能回歸狀況。優(yōu)即正常步行,平時生活沒有阻礙;良即步行功能大體回歸,關節(jié)回歸活動程度超過50%;可即步行有所受堵,關節(jié)回歸活動程度低于50%;差即步行較難,關節(jié)受堵??們?yōu)良率即優(yōu)率與良率之和。記錄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骨折愈合因子,包含骨保護素(OPG)、骨鈣素(BGP)、細胞間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等。
該次試驗探究所運用的全部數據均借用了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加以處理,而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學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骨折愈合因子加以比較發(fā)現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骨折愈合因子(±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骨折愈合因子(±s)
組別BGP(μg/L)OPG(pmol/L) IGF-1(ng/mL)試驗組(n=112)對照組(n=112)25.63±3.89 19.51±3.32 11.37±2.94 9.17±2.32 325.58±20.46 258.73±18.70
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患肢功能回歸狀況加以比較發(fā)現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患肢功能回歸狀況
股骨及脛骨即下肢骨折普遍的位置,交鎖髓內釘即現階段對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治療的普遍方法,其具備穩(wěn)固性較大、彈性穩(wěn)固、骨折愈合率較優(yōu)一類優(yōu)點。雖然這一手術成效較優(yōu),但是,手術過后有骨折較難愈合、骨骼發(fā)生感染一類并發(fā)癥[2]。為此,相關的調研給出了,動力化治療可以把控骨折較難愈合這一狀況,對于加速骨折愈合、回歸患肢功能無可或缺,但是,要嚴謹把控治療時長,因為早階段骨折愈合平穩(wěn)性較低,太早治療會使得骨折二次發(fā)作,而延緩治療會由于骨質過量硬化,減弱成效。所以,交鎖髓內釘早階段動力化治療時長在手術過后6周比較適宜,能夠防范早階段治療不良事故的產生。
交鎖髓內釘早階段動力化治療運用到對下肢骨折患者施以治療內成效較優(yōu),能夠提升患肢功能。顧慮可能由于早階段動力化把原本的靜力穩(wěn)固變換成動力穩(wěn)固,促使患者更快訓練,調整患肢內部的血液循環(huán),防范骨折處肌肉產生僵硬,提升骨折愈合穩(wěn)定程度,并達成骨折愈合加速這一目標[3]。此外,骨折愈合期間具備許多血清因子加入,促使骨折愈合,OPG、BGP與IGF-1總量與骨骼重構具備明顯關聯(lián)性,可以凸顯出骨蛋白本身的活性,并把控骨折代謝這一進程,對骨折成效無可或缺。IGF-1即骨質生成、骨骼代謝的代表物,可以顯現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本身的活性;BGP、OPG與軟骨、成骨細胞自身的分化繁殖有關,可以顯現成骨生成處于骨折愈合內的狀況。在骨折較難愈合一類患者處在無法恢復這一狀況過后,骨折愈合指數水準都不高,所以能夠用到評測骨折愈合狀況。對比原本的治療方式,早階段交鎖髓內釘動力化治療可以減弱或是平穩(wěn)保持細胞內部可溶性黏附因子-1,進而防范骨折較難愈合、骨不連一類并發(fā)癥,并增多OPG總量,維護骨質。
綜上所述,交鎖髓內釘早階段動力化治療運用到治療下肢骨折患者內具備尤其優(yōu)良的成效,同時還具備極大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