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明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小兒內科,甘肅張掖 734000
手足口病作為腸道病毒性傳染病的一種,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特別是對于嬰幼兒而言,基于自身抵抗力低、身體各項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致使臨床發(fā)病率比較高,該病不僅傳播速度快且傳播范圍十分廣?;純焊腥驹摬『?,如果不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極有可能誘發(fā)其他一系類疾病,如腦膜炎和肺水腫等,進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1]。該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喜炎平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和安全性,選取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該院就診的9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分析對象 ,其中觀察組在利巴韋林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喜炎平,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90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F(xiàn)按照入院時的數(shù)字編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 2~10歲,平均年齡(5.8±1.9)歲;對照組45例中男:女比例為32:23,最大年齡12歲,最小年齡3歲,平均年齡(5.9±2.0)歲。全部患兒的臨床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兒入院后入住隔離病房,保證可以得到充足的休息,給患兒食用較為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34116)治療,在 5%、100 mL的葡萄糖中融入10 mg/kg的利巴韋林,進行靜脈滴注。觀察組首先給予喜炎平注射液 (批準文號:Z20026249)治療,一日劑量按體重 5~10 mg/kg(0.2~0.41 mL/kg),最高劑量控制在250 mg以內,用100~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然后以30~40滴/min的速度進行靜脈滴注,1次/d;在此基礎上給予利巴韋林治療,服用方法和劑量如同對照組,兩組患兒均進行為期5~7 d的不連續(xù)治療[2]。治療期間,對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變化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體溫異常升高的情況時,需要馬上給予降溫措施,服用一定劑量的抗生素,針對發(fā)生口腔潰瘍的患兒,需要涂抹一定的潰瘍膏。
比較兩組患兒各項癥狀(發(fā)熱、皰疹)消退的時間、食欲好轉和治愈時間,不良反應情況。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取率(%)表示,計量資料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率對比取χ2檢驗(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各項癥狀消退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疾病治愈時間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癥狀消退和疾病治愈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癥狀消退和疾病治愈時間的比較(±s)
組別 發(fā)熱消退 皰疹消退 食欲好轉 治愈時間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1.53±0.39 3.21±0.75 11.757 4<0.05 2.16±0.65 4.89±0.97 13.832 0<0.05 2.22±0.39 4.49±0.97 12.845 5<0.05 4.07±1.12 6.36±0.22 1.869 5<0.05
兩組患兒在臨床上均沒有出現(xiàn)類似于呼吸困難、抽搐、過敏性休克和昏迷等較為明顯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患兒出現(xiàn)1例皮疹,經過抗感染治療后,順利痊愈,在安全性方面的比較上,兩組患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關于小兒手足口病在臨床上的十分普遍,5歲以下的兒童是發(fā)病的主要人群,夏秋兩季是發(fā)病高峰期,該病在臨床上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發(fā)熱與皮疹,患者的體溫通常在38℃左右,少數(shù)患兒會伴有咳嗽、流鼻涕和食欲下降的情況[3]。大部分患兒在發(fā)病7 d后可以自行痊愈。但是,病情一經確診時,應該立即送院就診,防止加重病情。多數(shù)家屬通常會將該病誤診為普通的感冒和其他疾病,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而會對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誘發(fā)嚴重癥狀[4]。同時,基于患兒年齡比較低,抵抗力差,極易損害身心健康,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和醫(yī)護人員都應該引起高復重視,對于家長來說,為防止今后進行反復治療思想千萬不能麻痹;發(fā)病期間,為預防感染,要避免患兒用手去抓皮疹部位;治療期間,對周圍物品進行徹底清洗,阻斷細菌的傳播,為患兒治療營造一個干凈、舒適且溫馨的環(huán)境。
喜炎平屬于中藥制劑的一種,穿心蓮內酯磺化物是有效成分,應用后可以將病毒復制DNA占據,進而可以對蛋白質的包裹產生有效的遏制作用,避免病毒復制,并且有助于免疫力的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改善和機體感染應激性功能的增強。利巴韋林所包含的有效成分比較多,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結合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可以避免發(fā)生藥效沖突,預防嚴重的不良反應,諸如呼吸困難、昏迷和過敏性休克等,在臨床上具備較高的安全性[5]。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發(fā)熱消退時間、皰疹消退時間食欲好轉時間和疾病治愈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兒在臨床上均沒有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安全性相對較高,對照組發(fā)生1例皮疹,經治療后順利痊愈。
綜上所述,應用喜炎平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與單純采用利巴韋林治療相比,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各項癥狀消退和治愈時間都可以得到的縮短,應用價值非常高,不會產生任何的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進行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