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歌
外公去世了,以101歲的高壽。
在鄉(xiāng)村,死是最為看重的,甚至超過了生。如果哪家生了小孩,不辦滿月酒,是不會有人說三道四的。懂人情的鄉(xiāng)親來看“做月子”的母親,把孩子好夸的地方夸個夠,臨出門時,說一句“不聲不響,貓狗好養(yǎng)”。意思是不慶生,不會驚動魔神邪鬼,就像小貓小狗那般好生好長。這寬慰的話,讓因經(jīng)濟(jì)拮據(jù)而充滿慚愧的父母,心里卸掉了千斤重?fù)?dān)。但倘若哪家死了人不做豆腐羹飯,一定給人指著脊梁罵個不絕。人可以活得沒有尊嚴(yán),但必須走得風(fēng)光,這是鄉(xiāng)村世世代代的規(guī)矩。鄉(xiāng)人一句“死了嘸人來”是最惡毒的詛咒。村里有人去了,如鄉(xiāng)鄰親戚因和死者的過節(jié)不來吊唁,那算是真正結(jié)了八輩子都解不了的冤家了。所以,就是以往有過節(jié)兒的,大多人會趕在這當(dāng)口,上門向死者敬一炷香。一句“人死為大”或“一了百了”的感嘆,使自己和死者兩不相欠,心安理得分別。
鄉(xiāng)間的葬禮,是人情的大融會,是一個人一生的排場。噩耗傳開,聞訊而來的親人,則一路奔走,一路嚎啕,那哭聲裹著徹骨的哀傷,在風(fēng)里四散飛揚(yáng),喑啞了村人;鄉(xiāng)鄰間沒有了朗聲大氣的招呼,連老黃牛也沉悶了。四鄰八舍,不論多少,禮數(shù)必到,然后眾人分頭送信的送信,借臺凳的借臺凳 ,伴哭的伴哭,不用任何人指派。草木一秋,人生一世,人人都想盡一份心,免得自己走時孤零、清冷。
之前,我一直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去送外公最后一程。
大我4歲的三舅患肺癌去世時,我沒去。我不在乎人家怎么看我。我在乎的是如何面對死亡!外公斷氣時,侄女已向我報信,一時,驚慌壓倒了悲傷。我拖著,以要處理各種必須處理的事務(wù)為理由。那一夜,在去與不去之間,我百般糾結(jié)。
在公眾的眼里,我是癌癥康復(fù)者的典范,一個直面死亡、無懼艱難困苦的生命強(qiáng)者。然而,18年來,在我的內(nèi)心,依然無法正視死亡。所以,我一直逃避。有一次,因做公益,我去一家臨終關(guān)懷醫(yī)院探望病人。盡管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zhǔn)備,但在現(xiàn)場看到那些悄無聲息,瘦得像干癟桃子樣或腫脹得如發(fā)酵過度的面團(tuán)那樣走形發(fā)亮的臉,以及上著呼吸機(jī)仍看不出有任何生命體征的人,一種死亡的氣息冰冷而銳利地逼迫上來,我落荒而逃。之后,心有余悸,惡夢連月。我明白,我不怕死,是我離死亡還有距離。我看到過很多病友都是抗癌勇士,然而在走近死亡時,我也曾目睹他們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與崩潰。那一刻,我明了,自己正是因為懼怕死亡才無畏求生。這么多年,我一直在內(nèi)心拒絕與死亡有關(guān)的人和事。但是,外公死了,我不去的話,不要說被人戳脊梁骨,恐怕自己的內(nèi)心也永無寧日了。我知道直面死亡是我人生的一道檻,這次,不知道我能不能跨過去。
第二天上午我踏上歸途,趕回臨港送外公最后一程。在車上,一股股抑制不住的眼淚奔涌而出,悲傷讓我暫時忘卻了恐懼。
因為動遷,鄉(xiāng)村沒有了先前獨家獨戶的居住條件,沒有了空曠的場地做排場。有會做生意的人,在一塊偏僻之地專門搭出幾千平方米的簡易房,租給喪家做喪事,僅吃飯的場所就可容納一二百桌,鍋碗瓢盆,一應(yīng)俱全。我淚眼婆娑踏進(jìn)興隆—一家做白事的地方,小心地搜尋著,我不知道今天有幾家人家做喪事。上次回鄉(xiāng),聽說先前的老鄰居去世,不巧那天同時有兩家人家做喪事,使不少毛毛糙糙的親屬跑錯了停尸房,哭錯了人。
“……老頭子呀,儂做啥要摜脫我啊,
儂自顧自跑了,哪能好勿管我呀……”
外婆熟悉的聲音,如孤雁獨飛的悲鳴,喑啞而創(chuàng)傷。我一頭撲了過去,嚎啕不止。陪哭的七大姑八大姨們也哭聲震天,舅舅、舅媽們一個比一個哭得響。三舅媽更是哭得在地上打滾。她想起了不到五十就走了的三舅。
10多分鐘后,有人推推我,讓我別哭了。說外婆從昨天哭到現(xiàn)在,中間沒啥停,這樣太傷身體,你停,外婆就停了。鄉(xiāng)村是很重禮儀的,對每一個吊唁者,家屬都以哭答謝。無論長幼尊卑。在鄰里們干預(yù)下,大家慢慢地停了哭聲。
可是,外婆停不下來,像壞了閥門的水龍頭。外公一生的辛勞困苦,撫養(yǎng)八個子女成家立業(yè)的艱辛,在外婆如訴如歌的哭歌里一一鋪陳。長歌當(dāng)哭,那哭歌是心里伸出千萬只手的不舍。原以為,96歲高齡的外婆不會太悲傷。殊不知酒愈陳愈香,情愈久愈濃,夫妻80多年的歲月啊,外婆對外公有太多的不舍,直至外婆給眾人拖拉了出去。不想,稍稍停息后,我母親的哭歌再度響起:
“親爺啦,親爺啦,
儂從小寶貝我大囡,
抱勒手里么怕跌跤,
掮勒肩架么怕著冷,
儂把尿把屎養(yǎng)大我,
……”
浦東的哭喪歌和哭嫁歌都是很有名的。但時至今日,會哭歌的人已不多了,母親曾說我們這年紀(jì)的人,哭起來只會像小狗一樣嗚嗚地干嚎。那天,母親的哭歌有腔有調(diào),有情有韻,細(xì)細(xì)訴來的,都是外公對她的養(yǎng)育之恩。躺在冰柜中的外公一副很受用的樣子,安詳?shù)萌缙饺绽锸焖艘话?。聽說外公去世前有些日子不能進(jìn)食了,胸腔積水的壓迫使他很難受。他是用了多大的意志才讓自己走得如此安詳?冥冥中,難道外公知道我懼怕死亡,他用這平常日子里的慈顏,讓我從容面對死亡。長時間地看著外公,我一點也不懼怕,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感謝著外公,甚至霸道地不讓與我同歲的小姨再哭。怕擾亂了母親和外公的告別。在母親的哭歌里,就這么靜靜地看著外公。
外公不是我的親外公,他是母親的養(yǎng)父。早年,外公和外婆生的孩子接連夭折,嚇得不敢再生。去宋瞎子處算命,說要抱養(yǎng)一個孩子帶帶頭,才能養(yǎng)活自己生下來的孩子。無奈之下,年近三十的外公才抱養(yǎng)了我的母親。據(jù)說我母親被抱來時出生才兩三個月。因她的父親,我的親外公吸食鴉片,把家里能賣的都偷著賣了,連鋤頭、鐵搭也不放過。加上母親上頭已有三個阿哥、兩個阿姐,家里實在養(yǎng)不活伊,我的親外婆只有忍痛割愛才能給我母親一條生路。
我的外公叫黃仁良,和外婆一樣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我喜歡外公的名字,因為他的名字就像他的為人一樣仁厚善良。
外公去抱養(yǎng)我母親時,滿眼是久雨天晴的明朗。當(dāng)他滿懷欣喜看著懷抱里的嬰兒時,湊巧我母親向他淺淺一笑,外公心里就開了花似的,一瓣瓣分外柔軟。他向淌著眼淚送出來的我的親外婆說:“阿嫂,阿妹我抱走了,我待伊?xí)扔H生的還要好。儂想伊了隨便來看。”說著留下了他家的地址。
回家后,外公給母親上了戶口,只是取啥名倒是讓他著實費了一番心思。直到現(xiàn)在,只要我看到母親的姓名“黃張妹”時,我就感念外公的仁厚。黃是他的姓,張是我親外公的姓,妹是我母親在外公心中的分量!之后,外公外婆一口氣為我母親生了四個弟弟、三個妹妹,名字里沒有一個帶弟或妹的。十個人的大家庭,日子的艱難可以想象。但母親說,從小到大,外公外婆從來沒動過她一個指頭。而母親小時的頑皮和長大后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就是他們寵出來的。據(jù)外婆說,我母親五六歲時,外婆曾給她做過一雙毛料的搭襻鞋子。頑皮得狗打架也要入伙的母親用了三天辰光,淘氣的腳 指硬是把毛料鞋子搗騰出兩個大洞,就像她看著外婆時的大眼睛,還滿眼的無辜:“阿娘,不是我皮,是毛料勿 牢。”
外公是個裁縫,做得一手好活,方圓幾里的人家,有了婚喪之事,或想在農(nóng)閑時節(jié)添置一些衣物時,就請他去做工。
每每這樣的時候,外公會在臨出門時輕輕關(guān)照母親:“張妹,儂到中上吃飯的辰光來尋阿爸?!蹦赣H心照不宣地點點頭,這是屬于他們父女倆的秘密。于是,不管外公在哪家做活,午飯時,總會看到扎著兩只朝天羊角辮的母親站在門口,圓溜溜的眼睛掃過桌上的飯菜,然后,走上來扯住我外公的衣襟,一句脆生生、奶聲奶氣的話豆粒樣蹦出來:“阿爸,我尋儂來了?!睎|家見了,馬上添上一副碗筷,抱母親上桌一起吃飯。其時,外公總會一臉愧意,向東家打招呼:“小人不懂事,叨擾了?!倍业哪赣H卻已不客氣地狼吞虎咽起來。
我的親外公張阿關(guān)后來戒了毒,他是撈魚摸蟹的好手。每當(dāng)張釣子捉黃蟮時,伊?xí)е业拇缶?、二舅,撐著絲網(wǎng)船,走幾十里的水路去看我的母親,魚簍里帶來的都是少骨無刺的黃蟮和活蹦亂跳的大草蝦。有時,也會帶我母親回去住上一些時間。
母親七八歲時,有一次回親娘家,正值青黃不接。親外婆看到她來了,拿出珍藏多時的赤豆,天天做給伊吃。吃厭了的母親不懂事地問伊的親娘:“為啥不做白米飯給我吃?”我的親外婆驚呆了,把她拉到一邊,問:
“儂在黃家吃啥?”
“白米飯?!?/p>
“儂養(yǎng)父母吃啥?”
“草頭麥屑粥?!?/p>
親外婆摟著我的母親說:“黃張妹,儂好福 氣!”
……
在母親的哭歌里,我還原著她作為一個養(yǎng)女的幸福人生,也感懷著這人生里難得的真情。
啟程,送外公最后一程。去舊鹽港火葬場的路上,大巴車蜿蜒而行,悲聲、哭聲此起彼伏,淚眼朦朧中抬頭,見午后的秋陽里有農(nóng)人勞作的身影,恍惚間,我看到精瘦的外公光著膀子在使勁拔豆箕梗。彎腰的瞬間,脊梁骨突棱而出,汗水滾珠而 下。
在我的記憶里,外公平時不大有聲響,小學(xué)時放暑假去外公家,我會和小姨負(fù)責(zé)做飯,一個在灶后燒柴拉風(fēng)箱,一個在灶前墊著小板凳攪麥屑。一碗碗薄薄的粥,就著自家做的醬菜,一家人吃得嚯嚯有聲。有時,先吃的姨、舅們會忘了外公外婆,不小心把粥吃光了。這時,外公會在鍋里加一勺水,順手撒一把麥屑,再加一把火燒稠,和外婆草草吃完了事。在外公外婆的心里,只要小輩們吃飽了,他倆就是不吃也飽了。但我回家時,外公總會叮囑外婆做幾個草頭塌餅,拿家里僅有的幾個雞蛋煮了,摘頭藤的青皮綠肉甜瓜,讓我?guī)Щ丶覈L嘗新鮮。因日里要出工,外公總是晚上送我回家。月光照著長長的路,也照著路兩邊的苦楝樹,淡紫色的花一串串倒掛在細(xì)細(xì)的葉中,隨風(fēng)輕曳,搖一地月影起舞。路邊有農(nóng)家的燈火,映出點點橘紅。外公推著獨輪車,我坐在上面,仰頭看月亮跟著我們一起走,一邊聽外公講嫦娥與桂樹的故事。懷里,青皮綠肉的甜瓜香氣襲人。
“外公,瓜為啥格能香?”
“傻丫頭,瓜香了,就熟了?!蔽矣浝瘟送夤脑?,后來,我每次到地里去摘瓜,就俯身在地,用鼻子貼著瓜聞著香氣了才摘。
吱吱呀呀的獨輪車在外公的腳步里滾動,黃沙港靜靜而緩慢地涌動著,波光如練;兩岸蛙聲如潮起伏中,混雜著金玲子、紡織娘的和鳴,螢火蟲應(yīng)聲翻飛在稻禾間;月亮的清輝里,路長長,外公的身影長長……
長長的思念中,我含淚送外公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