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虎 呂新梅
筆者經(jīng)過十多年的苗木繁育生產(chǎn)實踐,摸索總結出綠化苗木扦插繁殖的一些經(jīng)驗和技術,并將其應用于育苗工作中,收到了較好的成效,現(xiàn)將其與大家分享。
一、苗木扦插生根的原理
扦插繁殖是將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在一定條件下插入土、沙或其他基質(zhì)中,使其在脫離母體的情況下長出所缺少的其他部分,成為一個完整新植株的一種繁殖方法。扦插繁殖的種類有枝插、根插、葉插等,在育苗生產(chǎn)實踐中以枝插應用最為廣泛,因此本文主要介紹枝插。
許多綠化苗木的營養(yǎng)器官之所以能在脫離母體情況下長出缺少的部分而形成新的植株,首先是借助于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功能,使離體組織或細胞在適當條件下可以分化再生,成為完整的植株,即每一個細胞都具有形成整個植物體的潛在能力;其次是借助于植物體具有再生機能的功能,即當植物體的某一部分受傷或被切除而使植物整體遭到破壞時能表現(xiàn)出彌補損傷和恢復協(xié)調(diào)的功能。因此,當插穗從母體脫離后,由于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和植物體的再生機能使插穗內(nèi)的形成層、次生韌皮部、維管纖維和髓部等能形成不定根的原始體,而后發(fā)育生長成不定根,形成完整的植株。不難看出,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和植物體的再生機能是扦插繁殖的理論基礎。
插穗成活的關鍵取決于根的形成,就不定根發(fā)生的部位可分為皮部生根、愈傷組織生根。因各種綠化苗木生物學特性存在差異,導致其生根難易程度也不同,在扦插繁殖時應根據(jù)其生物學特性,先分析影響生根成活的各種因素,然后再采取相應的措施促使插穗生根。
二、苗木扦插繁育的方法
筆者根據(jù)生產(chǎn)過程中一般苗木扦插的程序,結合影響插穗生根的內(nèi)部因素(扦插時期、插穗的選擇)、插穗生根成活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水分、光照、濕度、溫度)、生根劑的處理,總結出苗木扦插繁育方法如下:
(一)扦插前的準備
1.選擇苗圃地
應選擇排水良好、雨停田干、地下水位較低、交通方便、水源豐富的地塊,選好后搭建簡易大棚并覆蓋遮陽網(wǎng)。
2.苗床準備
苗床寬100厘米,長20米左右(視具體情況而定)。整平苗床地面,使床面中央與邊緣高度差小于2厘米。
3.基質(zhì)準備
生產(chǎn)上常選用珍珠巖、蛭石、泥炭土、沙等作為扦插基質(zhì),這些材料可單獨使用,也可相互混合使用。在大面積扦插時,可將基質(zhì)材料與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混合使用。筆者近幾年采用黃沙、珍珠巖、泥炭土等材料與沙壤土混合攪拌作為扦插基質(zhì),使其符合疏松、透氣、保溫的要求。此外,在扦插前還應對基質(zhì)進行藥劑(可用50%代森錳鋅或75%敵磺鈉1000倍液)消毒,然后用水噴濕扦插基質(zhì),最后用薄膜覆蓋備用。
4.苗床消毒準備
每畝苗床地面先用3%克百威顆粒劑1~2千克做殺蟲處理,然后鋪一層10~15厘米厚的基質(zhì),整平床面后即可扦插。
5.小拱棚薄膜準備
毛竹片長2米、寬2厘米;小拱棚薄膜寬2米,長根據(jù)苗床長度而定;薄膜厚0.03~0.04毫米(3~4絲)。
6.采穗園消毒殺菌
采穗前一周應對采穗園進行消毒殺菌工作,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殺菌,再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噴霧殺蟲。
(二)扦插
1.扦插時間
嫩枝扦插主要是用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帶葉枝條進行扦插,在5~10月進行;硬枝扦插(又稱休眠期扦插)主要是用木質(zhì)化的一、二年生插條做插穗,一般在植株休眠后的秋末冬初進行,也可在早春萌芽前進行。嫩枝扦插較硬枝扦插生根快,成活率高,應用廣泛。
2.插穗的選擇和剪穗
①嫩枝扦插。闊葉植物以嫩枝扦插為主(也可采用硬枝扦插),扦插時應選用一年生健壯充實的枝條,莖內(nèi)組織應半木質(zhì)化,剪去枝梢幼嫩部分,取其中段,按4~10厘米一段截開,每段必須帶有2~3個充實飽滿的腋芽(節(jié)間較長、腋芽稀少的植物可用老熟的枝梢?guī)ы斞窟M行扦插)。嫩枝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少,無法滿足生根需求,需要進行光合作用來制造一些糖類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嫩枝扦插大多帶葉,但留葉也不宜過多,一般保留1~2片(大葉片的可剪去部分葉片,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橫截枝條時,切口一般在節(jié)下3~4毫米,切口要求一刀削成、平整不能出現(xiàn)毛邊。
②硬枝扦插。闊葉植物進行硬枝扦插時,插穗一般要有2~3個或更多的芽,長度6~12厘米,插穗切口平滑,插穗上剪口離頂芽0.5厘米,以保護頂芽不失水干枯。一般植物養(yǎng)分以節(jié)部儲藏最多,發(fā)育為根組織的細胞也多以節(jié)附近為主,且節(jié)部潛伏著不定芽,容易生根,因此下切口常以節(jié)下1厘米處為佳。插穗的下切口應削成平口,這樣插穗生根多、分布均勻。常綠針葉植物一般應采用二年生枝的先端做插穗,并帶有頂芽,如雪松、鉛筆柏等,插穗長、短、粗、細均可,但必須充分木質(zhì)化,在節(jié)下2~3毫米處截取,剪去插穗基部針葉,保留頂部針葉。
3.生根劑處理
生長素可促使插穗生根,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生長素有NAA(萘乙酸)、IBA(吲哚丁酸)、ABT生根粉等。生長素處理插穗的成敗與生長素濃度、處理時間、處理部位等因素有關,它們之間互為因果。不同的綠化苗木,激素使用濃度和處理時間往往相差懸殊。植物細胞年齡不同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來說,細嫩細胞對生長素反應非常敏感,老細胞則反應比較遲鈍。不同器官(根、莖、葉)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也不同。發(fā)根困難與發(fā)根容易的綠化苗木之間,所需激素濃度往往相差20倍左右。生長素濃度越高,處理時間越短,處理的部位也應當越少。如果濃度偏高,不但不能促進生根,反而會起抑制作用,使插穗發(fā)生藥害;而濃度過低又起不到促根作用。因此,最好不要濫用激素。在扦插發(fā)根困難的綠化苗木時,一定要配制不同的濃度,先進行對比試驗,在取得最佳數(shù)值后才可用于大量生產(chǎn)。配比濃度總的要求是:快蘸濃度高,長時間慢浸濃度低;木本植物濃度高,草本植物濃度低。
4.扦插密度
密度以扦插后葉片不遮掩為度。
5.扦插
插穗應隨剪隨處理隨扦插,盡量縮短剪穗到扦插的時間;插穗插入基質(zhì)的深度也影響成活率,過深時地溫低、通氣性差,不利于生根并且影響幼芽出土,過淺時插穗易失水干枯,一般插入基質(zhì)的深度為插穗的1/3~1/2。在進行硬枝或嫩枝扦插時,可用一根粗于插穗的小竹棍按一定的間距在扦插基質(zhì)上插孔(一般掌握的原則是:硬枝宜深,嫩枝宜淺;干旱地區(qū)宜深,濕潤地區(qū)宜淺)。隨后將處理好的插穗放入孔內(nèi),用手按實。插完后澆透水,使基質(zhì)和插穗緊密接合,葉面噴灑50%多菌靈或5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搭好小拱棚,覆蓋塑料薄膜(四周密封好),緊貼薄膜再覆蓋透光率為50%的遮陽網(wǎng)。
(三)扦插后的管理
1.水分和濕度管理
扦插1周后,在早晨或傍晚檢查苗床,基質(zhì)含水量以達到飽和含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為宜。扦插20~30天后,即有部分穗條開始發(fā)根,當60%~70%穗條開始發(fā)根后,可逐步揭膜通風煉苗,將基質(zhì)含水量降至飽和含水量的40%左右。當50%以上的穗條抽芽發(fā)出新葉時,經(jīng)煉苗后可除去薄膜,但應注意保持基質(zhì)濕潤。
2.光照和溫度管理
用簡易大棚扦插后,晴天(特別是在夏季和秋季)小拱棚上要加蓋遮陽網(wǎng),將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38℃以下,并可進行噴霧降溫;在發(fā)根和發(fā)芽前,基本上都要進行遮陽處理,遮陽率須達75%~90%;全部發(fā)根且50%以上發(fā)葉后,逐步除去小拱棚的薄膜和遮陽網(wǎng)。
3.病蟲害防治
綠化苗木扦插病害主要是炭疽病和根腐病,一般每隔20天噴1次多菌靈和百菌清進行防治,并及時拔除病株燒毀;蟲害較少,有地老虎、蚜蟲等,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殺蟲。
4.養(yǎng)分管理
扦插時基本不施基肥,待發(fā)根發(fā)葉后再噴施水溶性化肥(如0.2%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以促進扦插苗健壯生長。
5.煉苗
扦插后注意觀察插穗萌發(fā)情況和發(fā)根情況,當有50%以上的穗條抽出新芽、長出新梢新根后進行煉苗,煉苗后可全部除去小拱棚薄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