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玲+彭燕萍+黃彩明
[摘要]目的 探討家庭人文關懷對回歸社區(qū)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6月在我院出院的90例廣州市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實驗組由康復護士定期指導家屬開展家庭人文關懷,對照組由家屬自行安排生活。采用陰性癥狀量表(SANS)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分別在基線和干預后6個月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評估。結果 干預后,兩組患者SANS和SDSS各項指標評分結果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同組干預前比較,實驗組各項指標評分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只有SANS總分、SDSS總分、社會性退縮因子、生活自理因子、對外界興趣因子、責任心因子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除婚姻、父母職能因子外,其余各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開展家庭人文關懷對回歸社區(qū)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積極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社會功能;人文關懷;社區(qū);家庭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b)-0188-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humanistic care on the social functioning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ho return to communities.Methods The 90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who with Guangzhou city were discharged from my hospital in January to June 2016.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ceived humanistic care provided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under rehabilitation nurses′ guidance,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care of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without guidance.The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SANS) and 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subjects with two groups,when was at baseline and the 6 month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of the SANS and SDSS score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marriage,the parents function factor score (P<0.05),while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SANS scores,SDSS scores and social withdrawal factor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in addition to the marriage and the parents function factor were lower decreas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Family humanistic care show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social functioning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returning to communities.A positive and healthy home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Key words]Schizophrenia;social function;Humanistic care;Community;Family
據(jù)統(tǒng)計,我國已有近800萬精神分裂癥患者[1]。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周期長,預后相對較差,是導致精神殘疾一種常見精神疾病。精神殘疾影響患者回歸社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是精神殘疾中最為明顯的,這方面問題越來越受到精神衛(wèi)生工作者的關注。優(yōu)質(zhì)護理中的人文關懷就是指人文護理,是有效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醫(yī)學護理模式不斷發(fā)展的新要求[2]。人文關懷是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個哲學概念[3]。有研究認為,人文關懷能夠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和生活滿意度[4-5]。為了探討家庭人文關懷對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本研究對90例社區(qū)隨訪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家庭康復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在我院出院的90例廣州市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入組標準:①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的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年齡18~60歲;③病程1~20年;④初中文化程度以上;⑤除合并有明顯軀體疾病不能參加社交活動者。兩組各隨訪6個月,實驗組有1例脫落,1例復發(fā)。對照組有2例復發(fā)。實際完成共86例。其中實驗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18~55歲,平均(33.53±9.55)歲;病程1~8年,平均(3.84±2.05)年;初中文化16例,高中(中專)19例,大學文化以上8例;有固定職業(yè)8例,臨時性職業(yè)12例,無業(yè)23例;已婚9例,未婚30例,離婚4例。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19~54歲,平均(29.67±8.81)歲;病程1~12年,平均(3.58±2.55)年;初中文化15例,高中(中專)22例,大學文化以上6例;有固定職業(yè)9例,臨時性職業(yè)14例,無業(yè)20例;已婚8例,未婚32例,離婚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施家庭人文關懷 社區(qū)隨訪精神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訓練是以社區(qū)為基礎的家庭治療與護理,在社區(qū)護士的指導下,由家屬來完成。對照組對象由家屬自行安排工作、生活,實驗組對象由社區(qū)護士每周隨訪一次,指導家屬開展人文關懷,具體方法如下:①與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促進患者和家屬提升對醫(yī)生治療方案的信任。②開展心理疏導:由于普通群眾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和偏見,指導家屬應多給予關心和理解,盡力消除患者的病恥感。隨時啟發(fā)和幫助患者,啟發(fā)患者對一些病態(tài)的認識,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一些病態(tài)和現(xiàn)實。③指導患者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計劃:社區(qū)護士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特點和家庭條件,與患者和家屬共同擬定切實可行的生活計劃,如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手工勞作訓練等。④學習處理人際關系: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設立合適的目標,明確生活目的,鼓勵患者參加適當?shù)纳鐣顒?,如加入精神殘疾康復中心,社區(qū)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等,增加保護性環(huán)境中的社會交往,幫助患者恢復興趣和愛好,提升社會交往的自信心。
1.2.2評定方法 采用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陰性癥狀量表(SANS)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6]對兩組病人隨訪前及6個月后進行評定。量表評定由2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護士各自獨立完成,評定前進行一致性檢驗,經(jīng)一致性檢驗Kappa值大于0.86以上才正式實施評定。SANS包括24個條目,分為5個因子。SANS總分越高表示陰性癥狀越嚴重,各個因子分越高表示對應的陰性癥狀越嚴重。SDSS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對應具體的社會功能,評分越高表示社會功能受損越明顯。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6個月后陰性癥狀情況的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同組干預前比較,實驗組各項指標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僅SANS總分差異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余各因子分差異無統(tǒng)計性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6個月后社會功能情況的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除婚姻職能、父母職能因子外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同組干預前比較,實驗組除婚姻職能、父母職能因子外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僅有SDSS總分、4個因子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導致精神殘疾較多的一種慢性疾病,其核心問題是社會功能受到損害,從而影響患者回歸社會,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醫(yī)學方面不再是只重視個體壽命的延長,同樣要關注個體的社會價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期是一個復雜緩慢的過程,不僅表現(xiàn)在精神癥狀能緩解,還要在社交功能、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改善[7]。雖然藥物能改善精神疾病的許多陽性癥狀,并對預防復發(fā)有效,但對其他結局如自知力、社會適應性、職業(yè)競爭能力等沒有顯示出其臨床優(yōu)勢[8]。人文關懷護理是以人為本,以關注人的情感和需求為特征,綜合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運用綜合護理技術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護理措施[9]。朱偉芳等[10-11]研究認為,對精神病患者實施人文關懷可以顯著減少不安全事件,提患者的滿意度和自信心,減輕患者的精神殘疾。
郭獻鋒[12]研究認為,以人文關懷為指導的綜合護理措施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根據(jù)本文病例資料統(tǒng)計分析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回歸家庭后,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系統(tǒng)的開展家庭人文關懷,能夠有利于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或提高。實驗組家庭得到專業(yè)護士的技術支持,給予患者提供較完善的家庭支持資源,該組患者除了婚姻和父母職能外,其余社會功能改善顯著。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應重視對其家庭的干預,轉(zhuǎn)變家屬的觀念,提高家屬對精神分裂癥康復的認識,促進家屬積極參與患者的精神康復工作。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使患者和其家屬充分信任醫(yī)生的治療,確實可以收到良好的心理效應。陳維香[13]研究也認為,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模式,符合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理念,能協(xié)助患者盡快的融入社會生活。指導家屬對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可以及時消除患者參加社會活動的膽怯、緊張和悲觀的情緒。為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能夠促使患者較快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保證充分的睡眠,有利于鞏固療效和減少疾病復發(fā)。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既能樹立其參與社會活動的信心,又能得到更廣泛的社會支持,使社會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復。積極鼓勵患者參加社會交往活動,尤其是一些集體活動,可以提高其自信心,減輕退縮心理,提升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其社會價值,有利于提升其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這與李彥博研究結果較一致[14]。而婚姻職能和父母職能這兩方面的社會功能改善不明顯,可能是與本研究對象中大部分未婚(占總樣本76%)有關,不適用評價這兩項功能導致指標敏感度不高。endprint
本調(diào)查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社會功能恢復沒有實驗組明顯??赡芘c家屬缺乏精神分裂癥知識有關,得不到專業(yè)技術的支持,對家庭人文關懷不重視,忽略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社會功能問題,使患者出院后社會功能的恢復一度停滯或得不到改善。這說明精神科工作者應加強對出院患者家屬的培訓和隨訪,更好的掌握患者和家屬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加強專業(yè)技術的支持,用人文關懷技術指導家屬對患者的照顧不能因為有病,就過分疼愛或漠視關心,而應用平常心態(tài)對待,這樣可以較快地使患者進入正常人的角色,促進其參加社會活動,有利于其社會功能康復,這與李永珍等人的調(diào)查結果一致[15-16]。這也說明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創(chuàng)造健康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患者社會功能康復,在預防精神殘疾中具有肯定作用。
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治療后,可能在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方面殘留障礙。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不能僅注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控制精神癥狀,而且預防復發(fā)和改善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樣重要。因此,對于回歸社區(qū)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開展心理教育、心理干預、生活技能訓練、家庭干預、家庭支持等一系列家庭人文關懷是非常有意義的,值得在社區(qū)康復中推廣使用。但是,本研究隨訪時間稍短,只有6個月,對社會功能的評估會有偏差,希望今后研究中適當延長隨訪時間。
[參考文獻]
[1]孫彩娥.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藥物與人,2014,27(7):213-214.
[2]郭頌.人文關懷在老干部病房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6,22(4):104-105.
[3]林滿香.人性化護理管理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33(9):170-171.
[4]王玉春,李華.人文關懷對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影響[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4,12(22):39-40.
[5]馬明芳,邵燦,梁杏莉,等.人文關懷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6, 29(5):891-893.
[6]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1版.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7]馬志潔.精神病患者康復期開展心理干預的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5,21(20):121-122.
[8]付萍萍,王鋒銳,付文霞,等.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138-139.
[9]彭偉容,何汝冰,劉艷萍,等.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4):29-30.
[10]朱偉芳,楊淑芬,鐘文凱,等.人文關懷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及社會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22):189-191+194.
[11]陳麗香,葉郁蔥.人文關懷護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9):82-83.
[12]郭獻鋒.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3,34(24):5048.
[13]陳維香.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的護理效果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5):385-386.
[14]李彥博.精神分裂癥患者人文關懷管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5,32(1),39-41.
[15]李永珍,龍梅香,梁鳳,等.人文關懷護理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29):104-107.
[16]黎麗華,黃慈芬,陳汝蘭,等.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應付方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1):1001-1003.
(收稿日期:2017-08-23 本文編輯:白 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