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圖像去噪是圖像的前期處理中一種重要的預處理方式,可以有效增強畫面質量,提高信噪比。其最終目標是盡可能地將原始圖像信息與噪聲信號分離,消除噪聲信號,還原圖像的真實信號。 噪聲對圖像的影響類型分為加性噪聲與乘性噪聲, 前者指的是噪聲信息與圖像信號的線性疊加, 后者是指圖像的噪聲項是非線性的[1-3]。本文中主要研究常見的加性噪聲,因為其與圖像信號呈非線性相關,并不是原始圖像的組成成分,所以可利用稀疏變換將其進行分離,實現(xiàn)噪聲的去除或減弱。
稀疏變換有3類正交基函數(shù),分別為二維離散余弦變換(DCT)、離散小波變換(DWT)、奇異值分解(SVD)。目前,這3種稀疏變換在圖像領域中的應用是圖像壓縮、圖像主成分分析等,尚未在圖像去噪方面分析各自降噪的性能優(yōu)劣[4]。本文中就此著手,對含高斯噪聲污染的圖像進行稀疏變換,提取出圖像的稀疏結構,重構主成分,獲得降噪后的圖像,比較其性能,得出這3類稀疏矩陣的綜合評價。
實際生活中的圖像往往會受到加性的類高斯噪聲的污染,來源一般是由拍攝設備的電子線路、低照明度等帶來的[4],因此,可在原始圖像上疊加高斯噪聲近似模擬實際受污染的圖像。二維圖像中的任意點M(i,j)的高斯噪聲的分布模型為
(1)
式中:ζi, j表示M(i,j)的灰度值;μ為ζi, j的均值;σ為ζi, j的標準差;σ2為ζi, j的方差。
實際上,圖像的噪聲往往是均值μ為0的高斯白噪聲。高斯噪聲的ζi, j集中在μ附近,其密集程度取決于標準差σ,ζi, j值距離均值越遠,噪聲分布的范圍越小[5]。設Y(i,j)為受高斯噪聲影響的圖像,而X(i,j)為原始圖像,則噪聲圖像的理想退化式為
X(i,j)=Y(i,j)-Ni, jζi, j。
(2)
DCT在JPEG圖像壓縮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原理是將圖像線性變換成一組系數(shù),可以將帶有圖像大部分信息的多數(shù)系數(shù)量化和編碼,實現(xiàn)以較小值的稀疏系數(shù)矩陣實現(xiàn)最大化的壓縮[6]。圖像的去噪可以借鑒這個原理,即在對噪聲圖像進行稀疏分解后,提取代表圖像主要特征的近似系數(shù),確定最佳去噪性能的系數(shù)個數(shù),經(jīng)由DCT反變換重構噪聲退化后的圖像。二維圖像的DCT表示為
(3)
(4)
式中:u、v、i、j均表示圖像點的坐標,取值范圍為u、v、i、j=0, 1, 2, …,N-1,N為整數(shù);a(u)為坐標u的幅值;a(v)為坐標v的幅值;g(i,j)表示余弦變換。其理想的圖像去噪后的反變換重構式為
(5)
圖像的離散小波分解中,每完整稀疏變換一次,經(jīng)過不同低通濾波器h和高通濾波器g的分解后,獲得4個分量,包括表示近似系數(shù)的低頻分量和表示細節(jié)系數(shù)的3個高頻分量dψ(n,m)。其中高頻分量為圖像矩陣的3個矢量方向上的小波系數(shù),分別為水平、垂直和對角方向[7-9]。
(6)
(7)
(8)
(9)
(10)
式中(k,l)為圖像的分辨率索引。
由于高斯噪聲信號混合在圖像的高頻分量dψ(n,m)中,因此可以考慮去掉高頻分量,保留圖像最主要的低頻分量aψ(n,m),利用其進行近似反變換重構,
(11)
圖像像素可視為一個實矩陣, 對于任意的實數(shù)矩陣Xi×j, 可以通過奇異值分解來進行正交分解, 得到2個正交矩陣Ui×j、Vj×j和對角陣Di×j, 則SVD模型為
(12)
4)計算協(xié)方差矩陣的奇異值σi和特征向量ui;
5)選取前d個∑d×d=diag(σ1,σ2,…,σd)和Ud=(u1,u2,…,ud);
灰度直方圖描述了輸入圖像各個灰度級分布情況和發(fā)生概率。該圖像直方圖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分別對應灰度級g(0≤g≤l-1)和灰度級的頻數(shù)Ng。利用MATLAB工具中的Cameraman.tif圖像,并分別添加標準差為σ=10、 20、 30、 40、 50的高斯噪聲,作為實驗圖像。根據(jù)原始圖像和含高斯噪聲圖像繪制灰度直方圖,如圖1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Cameraman的原始圖像與含高斯噪聲圖像具有相同的雙峰特性, 而原圖受到高斯噪聲污染后,灰度值較小的部分削弱,灰度值較大的部分得到補償,并且有所增加,即高斯噪聲的添加并不影響圖像的主體結構,而是改變灰度分布情況。根據(jù)上述結論,可以通過對噪聲圖像的稀疏分解,得到圖像的主要結構,再經(jīng)過反變換重構圖像,便可以實現(xiàn)噪聲圖像的去噪。
(a)原始圖像(b)含高斯噪聲圖像(c)原始圖像灰度直方圖(d)含高斯噪聲圖像灰度直方圖圖1 原始圖像與含高斯噪聲圖像(標準差σ=10)的直方圖
在DCT稀疏變換與重構中,本文中采用DCT系數(shù)矩陣的8×8的窗口滑動方式逐一分解噪聲圖像,并取低頻系數(shù)方陣中的左上角10個系數(shù),此時重構的細節(jié)性較強[12];對于DWT中的重構方式來說,則是根據(jù)DWT的近似反變換公式(式(10))來實現(xiàn)低頻分量重構和高頻分量去除,小波類型選擇db4小波;而SVD算法只考慮使用60個特征值作為主成分,原因是在仿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低頻系數(shù)的取值越小時,去噪圖像清晰度下降越大,取60~80個特征值時去噪重構效果最佳。對3類稀疏變換進行驗證和仿真,得到3類稀疏變換對原始圖像和高斯噪聲圖像的去噪效果對比結果,分別如圖2、3所示。
從視覺效果的角度來看,3類稀疏算法的去噪效果大致一樣,與受高斯噪聲污染的噪聲圖像相比(圖1、2),在細節(jié)表現(xiàn)方面都比較清晰,噪聲點減少,失真度較小,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高斯噪聲疊加后留下的高灰度值,即雪花式斑點。
在放大去噪圖像后可以看出,DCT去噪算法損失了一些關鍵性的細節(jié),圖像邊緣存在較多明顯鋸齒狀的像素塊,如圖2(b)中Cameraman的面部和相機輪廓都有一定的模糊化,遠處的背景建筑物邊緣失光。而經(jīng)SVD算法處理后的噪聲圖像,鋸齒狀的邊緣較少,畫面較為平滑,物體的邊緣輪廓特征較好地保留下來,在這方面比DCT算法更優(yōu),但是噪點卻是3類稀疏算法中最多的,其原因是特征值的選取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嚴重,需要進一步研究在不同噪聲和圖像的情況下,最優(yōu)特征值的取值范圍。DWT去噪是通過非線性的高、低通濾波器來完成稀疏分解的,由圖2(c)可知,該算法的去噪性能在視覺上的效果是最好的,噪聲點受到了較為強烈地抑制,基本上退化了噪聲圖像。
由圖3可以看出,通過DCT、DWT、SVD算法去除噪聲后,大幅度縮小了與原始圖像之差。DCT和DWT剩余的噪聲信號大部分集中在圖像內部的輪廓邊緣上,使得高頻分量(細節(jié)系數(shù))仍然攜帶著高斯噪聲信息。SVD則是均勻分布在整幅圖片上,因此驗證了上述所提到的SVD算法可以保留圖像輪廓特征信息的想法。
(a)原始圖像(b)離散余弦變換后的圖像(c)離散小波變換后的圖像(d)奇異值分解后的圖像圖2 3類稀疏變換對原始圖像的去噪效果對比(標準差σ=10)
(a)高斯噪聲圖像(b)離散余弦變換后的圖像(c)離散小波變換后的圖像(d)奇異值分解后的圖像圖3 3類稀疏變換對高斯噪聲圖像的去噪效果對比(標準差σ=10)
MSE評價指標反映的是去噪圖像與原始圖像之間的差異程度,差異越大,去噪效果越差,而PSNR表示圖像的失真程度,其數(shù)值越大,圖像失真越小。通過對比分析表1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標準偏差σ值的增加,即噪聲的不斷加強,均方誤差也隨之增大,兩者呈線性相關,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當圖像中的高斯噪聲點過多,稀疏算法去噪的效果也不明顯,因此圖像的噪聲退化程度具有廣義上的局限性。 在標準偏差較小的場合時, SVD算法的MSE值是相對較小的,次之則是DWT,最次為DCT。從表1可以直觀地看出,DCT算法對高斯噪聲的敏感度不大, 所以在σ值較大時, MSE值的增幅反而是最小的,次之為DWT,最后是SVD算法。這3類稀疏去噪算法中,DWT的運行時間最短。
表1 3類稀疏算法去噪效果的均方誤差值
注:1)DCT表示離散余弦變換;2)DWT表示離散小波變換;3)SVD表示奇異值分解。
Noise—噪聲圖像;DCT—離散余弦變換;DWT—離散小波變換;SVD—奇異值分解。圖4 3類稀疏算法去噪效果的峰值信噪比
根據(jù)圖4可知,在高斯噪聲的標準偏差較小時(σ=10),得到的PSNR值與人眼觀察到的圖像質量不一致,即噪聲圖像的失真程度反而比去噪后的更小,如此并不符合人類視覺的特性。不過,當圖像添加的噪聲偏差較大時,PSNR指標沒有出現(xiàn)奇異值。綜上所述,PSNR對亮度變化差異較大時敏感度較強,并且圖像失真程度隨著σ的增大,其值呈現(xiàn)逐漸減緩的趨勢,直至達到最小邊界值。
通過DCT、DWT、SVD算法重構去除噪聲后得到的圖像分別如圖5—7所示。分析可知:DCT變換的特點是去噪后的圖像大部分的能量通常集中在低頻部分;DWT變換可以比較好地對噪聲進行抑制,而且還較好地對圖像的細節(jié)進行了保護;SVD算法去噪后的效果比較符合視覺感官,去噪效果也較好。
(a)離散余弦變換低頻系數(shù)取1(b)去噪后(c)離散余弦變換低頻系數(shù)取6(d)去噪后圖5 離散余弦變換中低頻稀疏系數(shù)重構去噪后的圖像
(a)小波稀疏分解(b)去噪后圖6 離散小波變換分解與重構去噪后圖像
(a)噪聲圖像 (b)1個特征值重構(c)30個特征值重構 (d)70個特征值重構圖7 奇異值分解特征值重構圖像
通過對3類稀疏表示的去噪性能進行了仿真對比實驗,綜合主觀視覺與客觀指標評價方法,得到以下結論:稀疏表示的去噪算法對高斯噪聲具有明顯的削弱作用,可以有效地退化噪聲圖像,同時去噪后的圖像均方誤差小,失真程度低。其中,DCT與DWT算法具有低靈敏度、去噪性能穩(wěn)定的性質,SVD算法在σ=20之前的去噪圖像失真程度最小。
[1] 王保憲,唐林波,陳聰蔥,等. 基于圓形采樣和稀疏表示模型的魯棒目標跟蹤[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16, 36(9):983-990.
[2] 馬曉,張番棟,封舉富.基于深度學習特征的稀疏表示的人臉識別方法[J]. 智能系統(tǒng)學報,2016, 11(3): 279-286.
[3] 高紅霞, 吳麗璇, 徐寒, 等. 微焦點X射線圖像乘性加性混合噪聲的去除[J]. 光學精密工程, 2014, 22(11): 3100-3113.
[4] 王智文,李紹滋.基于多元統(tǒng)計模型的分形小波自適應圖像去噪[J]. 計算機學報, 2014, 37(6): 1380-1389.
[5] 汪春霆, 李修國, 王愛華. 基于FPGA的高精度高斯白噪聲產(chǎn)生方法[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2010, 30(4): 474-477.
[6] 石光明, 劉丹華, 高大化, 等. 壓縮感知理論及其研究進展[J]. 電子學報, 2009, 37(5): 1070-1081.
[7] 陳偉,蔡占川,齊東旭. 一類新的正交矩-Franklin矩及其圖像表達[J]. 計算機學報, 2015, 38(6): 1140-1147.
[8] 牟世剛, 馮顯英, 晏志文, 等. 基于小波分析的動平衡機不平衡量提取方法研究[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1, 41(3): 62-66.
[9] 田偉, 喬誼正, 馬志強. 基于DWT的二次特征提取脫機中文簽名鑒定[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7,37(3): 55-59.
[10] 彭玉樓, 何怡剛, 林斌. 基于奇異值分解的壓縮感知噪聲信號重構算法[J]. 儀器儀表學報, 2012, 33(12): 2655-2660.
[11] 陳大偉, 閆昭, 劉昊巖. SVD系列算法在評分預測中的過擬合現(xiàn)象[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4, 44(3): 15-21.
[12] 李恒建, 張家樹, 陳懷新. 基于稀疏模型的Bandelet圖像去噪方法[J]. 鐵道學報, 2010, 32(5): 108-113.
[13] 王敏,周磊,周樹道,等. 基于峰值信噪比和小波方向特性的圖像奇異值去噪技術[J]. 應用光學, 2013, 34(1): 85-89.
[14] 穆峰, 常發(fā)亮, 蔣沁宇. 基于改進EMD算法的信號濾波[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5, 45(3): 5-42.
[15] 徐凌偉, 張浩, GULLIVER T A.TAS/SEC系統(tǒng)在N-Nakagami信道下的性能分析[J].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5, 45(4):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