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宇恒
我小學和中學分別就讀于北大附小和人大附中,都屬于公立學校。在不久前的美國大學申請季中,我被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提前錄取。
可能很多人會問我,如何平衡學業(yè)與自己的興趣。在公立學校的學習壓力是蠻大的,但是我自始至終堅持了自己的一些愛好——譬如機器人,并參加了非常多的活動或是發(fā)起了一些項目。也有一些同學會困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興趣,是像一個工程師一樣搞搞代碼、學學編程,還是做些模型呢?是看看星際、搞一下天文觀測,還是像我一樣學習機器人、鉆研生物和生態(tài)呢?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jīng)歷,跟大家仔細講講幾個小故事,并歸納出來我自己認為的三件學習法寶。
好奇心:我的啟蒙老師是只有毒的青蛙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學校舉行了科技周活動,讓我們?nèi)ジ鞣N博物館參觀,有講解員會帶著小朋友講解。我參觀的是自然博物館,講解員就帶著我們?nèi)タ锤鞣N植物標本和動物標本,其中有一個青蛙標本,特別漂亮,同學們都很喜歡,講解員就問我們:“你們知道嗎?這只青蛙是有毒的?!?/p>
其實,我知道有很多有毒的青蛙,為什么講解員就單獨拎出來這個對我們講?后來講解員給我們解釋,這種青蛙在野外的時候是有毒的,但科學家把它帶回實驗室培育,繁殖兩三代以后,它就沒有毒了。很奇怪對不對?后來,科學家們到這種青蛙生活的環(huán)境去考察它們生活的植被、周圍的水質和小昆蟲……發(fā)現(xiàn)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jīng)被化工企業(yè)污染了,污染物在青蛙的體內(nèi)留存下來。在沒有污染的實驗室里,青蛙繁殖數(shù)代后,把這些毒素慢慢地清理出去。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人類的活動導致青蛙有毒。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塑料杯、塑料袋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產(chǎn),給可愛的小動物帶去了這么大的傷害。我覺得,我們是不是該幫助它們,還給它們清潔無毒的環(huán)境呢?
帶著這個想法我回到了課堂。以前我喜歡自然,只是覺得它有趣,但是現(xiàn)在,我希望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識。后來我到了圖書館,除了看自己喜歡的書以外,我還會翻一些動物圖鑒。其實看不太懂,但是心里有期待,就愿意去多看、多了解,也是對好奇心的一種滿足。
通過和大家分享這個故事,我想表達一種觀念:能讓自己感興趣的,一定發(fā)自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父母的規(guī)定或者時代的潮流。
探索精神:自己設計生物實驗.誓要研究煙草危害
興趣只是為我們的學習提供方向。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各種各樣的疑惑,以及一些瓶頸。
通過“有毒青蛙”事件,我對生物學、生態(tài)學開始產(chǎn)生興趣。當然也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是一門以做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比坐在那兒解一道數(shù)學題要有意思得多,而且具體形象得多。于是,我上高中后,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項目,我就選擇了生物領域的課題。
既然是研究性學習,首先你就得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一是通過文獻,二是平常自己多看一些科普類雜志。當時正好是北京推行禁煙令前的一段時間,煙草這個話題非常熱,我在雜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講的是煙草添加劑給吸煙者造成的危害。這個點被選中,成為我們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切入點。后來我們又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由于研究方法不同,煙草具體有什么危害也眾說紛紜,我們就想以我們自己學到的知識為基礎,去做一個關于煙草危害的研究。
研究性學習是要自己設計實驗的。之前覺得實驗好玩,因為老師都準備好了,走進實驗室,恨不得老師把A、B、C、D、E試劑都放在那兒,你只要把A倒入B里面,觀察現(xiàn)象就可以了。但真要自己設計實驗,會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
我們的課題是“不同濃度的煙草精縮液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煙草樣本怎么獲取?是把煙草燒了,取它的燃燒氣體做成溶液,還是用水直接浸泡煙草,取它的浸出液?是用酒精浸出,還是用水浸出?研究對象是取用真核生物還是原核生物?
我們需要自己提出問題,然后才能解決問題。我們繼續(xù)查資料,看看以前人們做實驗通常的解決辦法,達到的程度。我們也做了很多預實驗,在預實驗中,有一些成果,也有一些失敗,我們就在自己的實驗操作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整個過程跌跌撞撞,最后我們完成了課題。
我想說的是什么呢?興趣點不是我們想象出來的,而是真心付出之后得到的。在興趣探索的路上,會有很多問題、很多疑惑,需要思考、學習,然后提升自己的過程。
最開始,我們總是好奇的,我們沒有想到會得到什么,只有真正去探索,沿著好奇心一點點深入下去,我們才能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責任感:永定河邊.零距離感受跨學幣斗的魅力
那么,當我們有了一定的興趣,能夠結合到我們正在學習的知識之后,我們接下來的目標是什么呢?應該是去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因為當我們慢慢探索會發(fā)現(xiàn),我們遇到的不僅是某個學科的問題,而是一些跨學科、多領域的問題,不是一個算式、一個實驗就能解決的。
前面我提到,“有毒吉蛙”激發(fā)了我對生物學的興趣。不過我小時候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去做更多事情。直到上高中,我遇到了一位拍環(huán)保電影的導演。
他的業(yè)余時間給一個保護水資源的非營利組織拍各種廣告宣傳片。知道這件事情之后,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到“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等口號,后來聽他講述,才知道這件事很有趣——他們拍攝的廣告片其實是一個紀錄片,記錄一家人洗澡時間的長短!以此喚醒人們在生活細節(jié)處的節(jié)水意識。
他們還組織過世界各地的沙漠馬拉松比賽,還有公益快閃活動,都非常符合年輕人接受事物的規(guī)律。我便寫郵件給這個組織,順利申請到在校園俱樂部舉辦相關活動的授權。
后來我在學校組織了“水之道”俱樂部,平常我們會做一些有意思的水知識科普活動,比方說買的一件T恤或牛仔褲,它在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用多少水?并在校園里開展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知識小競賽活動。
再后來,我們聯(lián)系到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治理工程的一位工程師,并在河邊舉行了快跑活動。一開始,大家都是奔著交友去的,到現(xiàn)場后工程師認真的講解加上永定河邊文化公園的新鮮空氣、潺潺流水,同學們就馬上進入狀態(tài)認真地聽工程師講。
記得當時工程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對永定河的改造,作用最大的是什么人?”我們大多數(shù)都回答:“肯定是建大壩和水庫的建筑師?!?/p>
工程師笑了,說:“對,建筑師是重要,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要進行一條河的流域治理,首先得清楚這條河的水源從哪兒來,水源是怎么補充的,這需要地理學家來幫忙解決:其次要知道這條河流域有什么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學家以及生態(tài)學家考察后給出一份數(shù)據(jù);同時,還需要知道整個流域旁居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他們的用水習慣……這些并不是一個建筑專家就能解決的事情,而是需要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配合?!?/p>
工程師的一席話,讓同學們的狀態(tài)更不一樣了。大家以前覺得保護水資源跟自己沒什么關系,自己只要天天管好家中的水龍頭就行了,現(xiàn)在,很多同學都是一下子覺得“這件事跟我有關”?;氐綄W校,我們俱樂部的成員增加了不少,而且因為大家的反響很好,一些分校的同學也到我們這個社團來學習。
當時我非常開心,因為我從沒想過,我一個人的興趣、我一個人的好奇心,能引發(fā)這么多人跟我一起去關注這樣一個問題。當時我就覺得,離我自己能給“有毒青蛙”解毒的日子已經(jīng)不遠了。
我知道,要做這件事情,不僅是給小青蛙解毒,也是帶著一種責任心去保護生活環(huán)境。我想對學弟學妹們說,不論你選擇什么學科,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去給出一個我們所期待的解決問題方案,去盡到我們作為公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