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
摘 要:問題設計是閱讀教學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有效教學的核心。針對目前英語閱讀課上問題設計的一些誤區(qū),結(jié)合一些具體教學案例,從讀前、讀中、讀后三個方面來闡述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和實踐,以探索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質(zhì)量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課;問題設計
問題設計是課堂教學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問題既是教學的起點和主線,也是教學的終點。閱讀課問題設計不合理,非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反而會抑制他們的大腦思維,使他們的閱讀動力和興趣喪失殆盡。提問是師生間相互交流的紐帶,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障。[1]課堂中所設計的問題被視為有效教學的核心。因此,從英語學科閱讀教學規(guī)律和有效教學的要求出發(fā),加強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對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閱讀課上問題設計的誤區(qū)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边@一點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也適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成功與否,對于教學的成敗往往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目前的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存在著幾大誤區(qū):
1.問題數(shù)量過多,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有些教師誤認為課堂上問題設置越多,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也就越透徹。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只是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此高密度的問題,其負面作用顯而易見。不少學生因來不及思考,跟不上課堂的快節(jié)奏而漸漸地被冷落,隨之對問題的思考失去了興趣。過多的問題壓縮了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局面,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最終是教師的灌輸式解讀代替了學生理解式解讀。
2.問題過于寬泛,模糊了學生的思考方向
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由于強調(diào)了文本的感悟、體驗,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設計出一些過于寬泛的問題,使得學生在閱讀文本時不知道該怎樣思考。例如,在教學牛津上海版英語六年級第二學期Unit 10 Reading的Forests時,老師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forests?”這種太寬泛的問題讓學生沒有抓手,無從回答,不如分解成以下幾個更有針對性的問題,同時又引出本課中一些重要語言點:①What kind of land is a forest?②What do forests provide for birds,animals and insects?③What do forests provide for people?
3.問題過易或過難,缺少思維梯度
忽視問題的精心設計與組織,缺少質(zhì)疑和認知沖突,閱讀課堂中大量重復“Yes or no?”“Right or wrong?”“True or false?”等內(nèi)容的問題。問題僅停留在知識記憶與理解的層面,即低層次思維的關(guān)于課文的顯性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故意把問題設計得很難,似乎這樣可以顯示出教師本人的思維深度;還有教師喜歡將簡單的問題用非常復雜的語法結(jié)構(gòu)或超出學生理解的高級詞匯來表達,以此凸顯教師本人的語言水平。而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時,則明顯產(chǎn)生一些消極心理;有些學生會感到焦慮、緊張,想探究但不知如何著手。長此以往,勢必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思考熱情。
二、初中英語閱讀課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與實踐
閱讀課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不僅要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更要教授英語學習策略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2]初中英語閱讀課通常可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教師可根據(jù)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閱讀前啟智導入,激活思維;閱讀中釋疑解惑,訓練思維;閱讀后運用延伸,拓展思維,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課教學質(zhì)量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要“效”字為先、策略并舉。
1.閱讀前出效果——以問為引,啟智導入
導入是閱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說過,“導入猶如課的第一錘,這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進而啟發(fā)思考,形成共鳴?!盵3]閱讀前的問題是為了創(chuàng)設語境,呈現(xiàn)必要的語言知識,為學生即將學習的閱讀篇章在話題上、語言和情感態(tài)度上做準備。此外,問題也是為了激活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或組織學生預測。讀前問題不能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而與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關(guān)系不大。讀前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興趣建立自然的聯(lián)系。
(1)問出興趣,激活閱讀動力
在閱讀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喚醒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首先解讀文本,吃透文本,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狀況,設計貼近學生并且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并以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教授牛津上海版英語七年級第二學期Unit 2 Reading的Choosing a film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其中包括學生熟悉和喜歡的各種類型的電影片段,當學生看到自己喜歡的影片片段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時,十分興奮,如同在電影院一樣。播放完視頻后,教師及時提出問題:How many kinds of films have you seen in the video?What/Which kind do you like best?這兩個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問出懸念,形成閱讀期待
在英語閱讀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富有猜測性、探究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問出懸念,形成期待,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去探尋問題的答案。
例如,牛津上海版英語九年級第一學期Unit 6 More Practice中的閱讀文本An extract from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講述的是一起謀殺案。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插圖(見圖1)讓學生對閱讀材料展開大膽的猜測,從而對閱讀充滿期待。教師首先可以利用文章插圖進行問題設計: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in the picture?等學生回答后,繼續(xù)問:Why was he murdered?How was he murdered?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聯(lián)想,帶著自己預測的答案進行閱讀。
又如,牛津上海版英語八年級第二學期 Unit 5 Reading的 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一文講述的是一位盲人和它的導盲犬在旅館突發(fā)大火中成功逃生的故事。教師可以首先根據(jù)文本的標題進行問題設計:Look at the title.What does“eyes”probably refer to?What is the story mainly about?Could the blind man survive the fire?讓學生對文本進行預測后,對文本形成期待。
(3)問出聯(lián)系,啟發(fā)閱讀聯(lián)想
閱讀課的導入經(jīng)常利用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來展開??梢詮臋M向或縱向、相似或相反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尋找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采取以舊引新的方法,即利用問題激活舊知,聯(lián)想新知,教師要在充分掌握文本內(nèi)容、學生已有知識和思維能力的基礎(chǔ)上設計問題,問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激活學生思維,啟發(fā)閱讀聯(lián)想。
例如,牛津上海版英語七年級第二學期Unit 9 Reading的 Mr Wind and Mr Sun是一則寓言故事。讀前,出示學生已學過的故事圖片“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提問:What style is the story?引出寓言,學生已知曉寓言有小故事大道理的特征。然后順利引入新課題“Mr Wind and Mr Sun”,此時,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問題:為什么本課題的標題用Mr來稱呼太陽和風?這樣來引導學生關(guān)注寓言故事的“擬人”特征,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故事主人公Sun和Wind也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問題,表達情感,演繹心理變化等。使學生在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同時開始了新的閱讀與探索。
2.閱讀中增效率——以問為核,整體閱讀
讀是閱讀課的主旋律,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可以采用以問題為核心的方式組織閱讀教學,問題圍繞閱讀的文本層層展開。教師在備課時,要有意識地進行問題設計,使學生關(guān)注文體特點、篇章結(jié)構(gòu)、重要修辭手法。此外,通過設計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詮釋分析能力,同時也可通過問題鼓勵學生就某一討論的話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對某一人或物形成觀點、態(tài)度并與他人分享。教師圍繞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引導和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提高閱讀效率。
(1)問在重點,理清閱讀脈絡
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整體理解。教師可以結(jié)合文章體裁,從時間順序、情節(jié)發(fā)展、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等角度對文本主線進行提煉。[4]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設計幾個重點問題,并圍繞這些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把握文體的大意和脈絡,并在此基礎(chǔ)上分析和探究文本的重點,挖掘文本的結(jié)構(gòu)。
例如,牛津上海版英語九年級第一學期Unit 3 Reading的Head to Head一文主要是講述Emma和Matt兩人對于養(yǎng)寵物狗的利與弊觀點的表述,是一篇十分明顯的辯論性體裁的閱讀文本。根據(jù)這一體裁,教師可以采用先整體、后細節(jié)的問題設計策略,使學生掌握總觀點、分觀點、觀點說明和總結(jié)觀點的陳述結(jié)構(gòu)。以下是一步步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陳述觀點步驟的問題設計流程圖(見圖2):
通過問題的層層引導,讓學生不斷挖掘陳述觀點的結(jié)構(gòu),最后讓學生設計出一個Outline(見圖3):
由上例看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僅直指文本重點,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理清了文本脈絡。
(2)問在難點,深化閱讀理解
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往往是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以及閱讀技巧的運用等。教師可以在學生基本掌握文本內(nèi)容后,結(jié)合文本主旨和延伸意義精心設計問題,針對關(guān)鍵詞問在關(guān)鍵處,圍繞中心句問在疑惑時,從而引導和幫助學生化解難點,加深對所學文本的理解。
例如,牛津上海版英語八年級第二學期Unit 3 Reading的A dangerous servant一文講述了Benny想要捉弄Daisy,讓她去買一盒電,后來Daisy買來了一盒電池,讓Benny的計劃失敗了。圍繞文本中的一開始“Ive tricked Daisy at last.She will really look foolish.”以及最后“Who is looking foolish now?”這些關(guān)鍵句的延伸意義,讓學生從文本中描述Benny語言和行為的句子分析出Benny的心理變化是本篇文本的難點。為此,教師可設計如下問題:Did Benny know about electricity well?How did he feel from his words and behavior?讓學生找出文本中描述Benny語言和行為的語句,并推測出他每一個階段的心理感受,填寫如下表格,最后讓學生明白是Benny被捉弄了。
問題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并推斷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而且還可以提示學生賞析文本語言、關(guān)注文本特征,有效化解文本的難點。
(3)問在亮點,升華閱讀主題
閱讀的亮點往往就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升華之處。亮點有時與文本的重點或難點重疊,但它又有著自己鮮明的主旨信號。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為實現(xiàn)閱讀的目的服務。問在文本的精彩和亮點之處,從而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意義、作者的意圖和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從更深層面理解文本意義,實現(xiàn)閱讀價值。
例如,牛津上海版英語七年級第二學期Unit 6 Reading的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的內(nèi)容是一則關(guān)于勤勞的螞蟻和懶惰的蚱蜢的寓言故事。講述的是勤勞的螞蟻在夏天壘窩,秋天儲存食物,為度過嚴冬做好充分的準備,而懶惰的蚱蜢在夏天、秋天唱歌享樂,到了冬天只能受凍、挨餓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文本中的“winter”進行問題設計:What does winter in the story imply?”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體驗“winter”的隱含意義。從文本內(nèi)容上看,winter是a difficult season for the grasshopper because it is cold and windy.It has no place to stay and no food to eat.但是在冬天來臨之前,蚱蜢又是sing,又是play,甚至嘲笑螞蟻。所以Winter has changed the grasshoppers life.但是這只是文本的表層理解,這里winter的意義不僅僅是個season.It is not just a difficult season for the grasshopper or other animals,it may also be a hard time in our study, in our human beings life.So we should learn to prepare for the hard time in our life.學生通過老師引導關(guān)于winter的思考,對文本寓意有了深度的理解和適度的把握。
3.閱讀后提效益——以問為綱,運用拓展
閱讀后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對信息進行加工,從而實踐和體驗在閱讀文本中所學得的語言。運用是閱讀課的關(guān)鍵階段,體現(xiàn)教師教的成效和學生學的收益。教師以問為綱,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升閱讀技能,拓展思維空間,問出優(yōu)的效益。
(1)以問促用,豐富語言
在閱讀后階段,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讓學生有機會展示本堂閱讀課所獲取的信息和觀點,以及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發(fā)展思維與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與技能的鞏固和綜合運用。
例如,牛津上海版英語八年級第一學期Unit 2 Reading的A day in the life of a whizz-kid Wendy一文中描述了一位神童女生一天的生活。讀后階段,有位老師設計的問題是:What do you think leads to Wendys success?學生多數(shù)的回答是:“She is hard-working;Her talent...”。其實仔細想來,這些答案不外乎我們常提到的成功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果教師把問題設計成: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lead to Wendys success?Please find some evidence from the text to explain.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用已學課文的事例來解釋并分析、歸納,內(nèi)容自然豐富,語言表達的要求也相應提高。
(2)以問促思,拓展思維
在閱讀后階段,教師應以問引思,以問促思,幫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圍繞文章內(nèi)容和主題從不同的方面去延伸,去探究,從而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取得新的進步。
例如,在教學牛津上海版英語七年級第二學期Unit 6 Reading的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讀后階段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What proverb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one for this fable?Why do you think so?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重新深入文本,利用已獲得的信息,從不同方面去思考。記得課堂上有的學生說:“No pains,no gains.Because the grasshopper didnt work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so his life was hard in winter”;還有學生說:“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because although the grasshopper thought the ant was silly,the ant still regarded him as a friend and he wanted to help him”;又有學生說:“The first step is the hardest,because the ant worked hard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which is the hard time for him.And at last he enjoyed the wonderful winter.”學生不同觀點和理由的表述,充分展示了他們對這個寓言故事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正如一位作家所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種思維的活躍性和求異性正是我們閱讀課堂所要追求的。
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問題設計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有效的問題設計能使學生始終感到知識的“活水”源源不斷,促使學生輸出更多內(nèi)容豐富的語言。為了使閱讀課中的問題設計更有效,教師要吃透文本和熟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針對每一個閱讀課環(huán)節(jié)以合適的方法把它們呈現(xiàn)出來,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教師要立足“效”字為先,策略并舉,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盡可能少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儉賢.論英語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1):25-28.
[2]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3]劉國正.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語文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4]薛美珍,黃海麗,於晨,等.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批判性閱讀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