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意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 青島 266000)
薛寶釵、林黛玉、史湘云等《紅樓夢》中一系列經典人物形象,是無法被覆蓋和遺忘的。因為太過鮮活,我們也常常能在某個人物身上的碎片中看見自己的模樣,在生活中得到一定啟悟。《紅樓夢》也仍是一部具有多方現(xiàn)實價值的巨作。
寶釵之儒,一為孝,二為義,三為入世。
“人之行,莫大于孝?!毙槿寮宜枷胫袠O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寶釵的孝體現(xiàn)在何處呢?我們先來看作者在第四回中對寶釵的第一次描寫:“還有一女比薛蟠小兩歲,乳名寶釵,生的肌骨瑩潤,舉止嫻雅。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睂氣O有個不成器的哥哥叫做薛蟠,她很體恤媽媽,甚至她哥哥惹禍,寶釵也要想辦法周旋安慰母親。在第三十四回“錯里錯以錯勸哥哥”中,寶釵、薛蟠拌嘴。寶釵因為寶玉挨打的事罵了薛蟠,薛蟠因為被冤枉感到委屈而口不擇言道:“從先媽和我說,你這金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骨子,你自然行動護著他?!边@話一出,就把寶釵氣魔怔了。因為在過去那個封建禮教甚嚴的社會里,薛蟠的話是非常嚴重的道德指責。次日,回大觀園后的寶釵一早起來,也“無心梳洗,胡亂整理整理,便出來瞧母親”,因為寶釵也知道媽媽為了不成器的兒子而難過。在父親離世、紈绔哥哥沒有辦法撐起薛家時,寶釵力所能及的為寡母分擔家族的重擔,這是寶釵孝的體現(xiàn)[1]。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寶釵很好地貫徹了孔子的義利觀,將義置于利前。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賬,時寶釵小惠全大體”中,寶釵指出探春的改革“雖是興利節(jié)用為綱,然亦不可太吝”,實質是要求以孔子的“義利觀”來指導這場經濟改革,以防止改革滑向物欲橫流的邪路,還提出了惠而不費的高招:“一年在園里辛苦到頭,這園內既有出息,也是分內該均沾些的。……只管了自己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雖不敢明怨,心里卻都不服?!?/p>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者思想高揚著積極入世的旗幟,這一思想在寶釵勸寶玉讀書走仕途時顯現(xiàn)的愈加明顯。在第三十二回從襲人語中可知寶釵曾說過一回知經濟學問的話:“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得去、過不去,他就‘咳’的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边@是文中寶釵第一次勸寶玉讀書,第二次發(fā)生在第三十六回寶玉挨打之后:“寶釵輩有時見機勸導,反生起氣來”。在寶玉的眼里,他很討厭年紀輕輕的寶釵滿嘴勸人讀書、做官:“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的女兒,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兒之流”。寶玉是充滿了叛逆色彩的角色。反觀寶釵,她深受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認為走仕途才是正經要事,這也成為她始終不能成為寶玉知己的一大原因。
在賈府這個派系復雜、矛盾重重的大家庭中,寶釵一方面抱取“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另一方面,她又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處處展現(xiàn)她完美的禮教。她是傳統(tǒng)審美中的佼佼女,也是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忠實擁護者,深受得賈府上上下下的喜歡。
道教主張以自然為本、天性為尊,黛玉也無處不在張揚著她的天性。黛玉身處的榮國府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即便是這樣,黛玉仍然活出了自我。先從黛玉的瀟湘館看起: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竹子是具有象征意義的植物,竹林又清幽、僻靜,凸顯出黛玉孤高的個性,也展現(xiàn)了黛玉不喜熱鬧、不與人爭的性格特征。
除住處外,我們將黛玉與寶釵作比。寶釵面面俱到、八面玲瓏,黛玉愛惱就惱,愛說就說,一片純真,毫無矯飾。這在原著第四十五回中得以體現(xiàn),我們先來看寶釵,“因見天氣涼爽,夜復漸長,遂至母親房中商議打點些針線來。日間至賈母處、王夫人處定省兩次,不免又承歡陪坐閑話半時;園中姊妹處,也要量時閑話一回,故日間不大得閑,每夜燈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寢?!睂氣O是個做人很周到的女孩子,在跟賈府的長輩問了安之后,還會坐下來閑聊一會兒。至于園中的姊姊妹妹,寶釵就好像有一個日程表,要看看自己跟哪一個人已經有一陣子沒說過話了,就要“量時”去問候問候。對于這些,黛玉就會不耐煩:“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疾。今歲又遇賈母高興,多游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復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只在自己房中將養(yǎng)。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閑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眾人都體諒他病中,且素日形體太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禮數粗忽,也都不苛責?!摈煊袷乔啻浩诘纳倥?,又希望熱鬧,又覺得厭煩,甚至有些喜怒無常,但這就是黛玉具有真性情帶著道家色彩的體現(xiàn)。
同時在第十八回元妃省親中黛玉與寶釵所作的詩我們也可以看出她們個性的不同。先來看寶釵的《凝暉鐘瑞》:“芳園筑向帝城西,華日祥云籠罩奇。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文風已著宸游夕,孝道應隆歸省時。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笔茁?lián)就寫出了富貴祥瑞之感,頷聯(lián)以鳳喻元妃,頸聯(lián)稱贊元妃孝順,只有尾聯(lián)為自謙之句。再看黛玉的《世外仙緣》:“名園筑何處,仙境別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盵2]從題目看,落思便不與人同。黛玉的詩中有一種貴氣和仙氣,她絕不與寶釵一樣卑微地去贊美元春,她認為這么美的東西是存在于仙境之中的。她本就是絳珠仙草,一首《世外仙緣》呈現(xiàn)出了她仙風道骨的品格。
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xiàn)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魏晉之際,玄學含義是指立言與行事的兩個方面,即立言玄妙,行事雅遠。從這兩方面看史湘云性格中帶有濃重的玄學色彩。
在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湘云跟翠縷解釋什么是陰陽的時候,就能夠看出湘云的立言玄妙。對于什么是陰陽,湘云向翠縷解釋道:“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多少一生出來,人罕見的就奇,究竟理還是一樣?!边@些話作者借湘云之口說出,似乎在隱喻賈府由盛而衰,再到消亡,最終“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講湘云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情節(jié)就是在第六十二回的醉眠芍藥圃,這里是《紅樓夢》中描繪的一個最美的畫面,“湘云臥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yè)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嚷嚷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边@是一個自然而放松的狀態(tài),是放肆的青春的象征。
豪放不羈、放浪形骸,是史湘云文化品格的核心,也是她這個角色最打動人的地方。她可以大說大笑,高談闊論;她可以大嚼鹿肉,放浪形骸;她可以醉臥芍藥,憨態(tài)可人……史湘云讓我們感到自然,她的身上有著魏晉風度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