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艷
(淮南師范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安徽淮南 232038)
輔導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易。在平時工作中、生活中,總是會聽到一些牢騷,“平時工作忙死了,沒有一點個人時間”,“一睜眼就忙到天黑,自己的孩子都沒辦法照顧”,“天底下沒有比輔導員更要出力不討好的活,干活的是你,被批的也是你,在這個崗位不要想著有晉升”等等,聽著這些,仿佛覺得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是那么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事,何有幸福可言?
如果不幸福,工作就可以不做了嗎?該做的仍然要做,尤其不能因為幾句牢騷就忘記的當初應聘時的初衷和輔導員的本份。既然要做,痛苦做與幸福做,我相信我們都愿選擇后者。輔導員隊伍,一般都是一支年輕的隊伍,都對生活有著無限美好的愿望,輔導員工作作為我們的生存之本,我們有責任做好本職工作。
那么,聽過那么多的“牢騷”,如何才能尋找到我們的幸福之源?
在尋找幸福感之前,我們應先了解不幸福的原因,人們常說幸福都是一樣的,不幸福的原因種種。輔導員的不幸福又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多重的角色帶來多維的角色期望,有來自學生的,也有來自學校的、領導的,甚至是來自社會的、家長的。一些沖突就來自于管理者、服務者、良師益友間的轉(zhuǎn)換失控。例如,輔導員管理好一個班級需要樹立一定的威信,盲目的追求一種師生情誼,與學生們稱兄道弟,放棄應有的原則,便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同時,輔導員需要根據(jù)學生特點開展工作,這又需要我們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
輔導員的工作千頭萬緒,一方面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好相應的專項工作,如獎助學金的評定、醫(yī)保、就業(yè)、征兵入伍等。單是一項學生管理就包括多個方面,如:班風學風建設,早操到勤率,學生思想動態(tài)等。此外,作為輔導員的自身成長,還需要有自身的學習時間。這種情況下,當我們的各項工作都集中在一起時,便會形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狀態(tài),為了工作按時完成,便是采用加班加點的笨方法,工作思路卻被遠遠的拋在腦后。亦或是,當我們接到一項緊急事件時,由于缺乏經(jīng)驗,情急之下抓不住工作重點,只是盲目著急,缺少合理的工作思路,甚至會開始抱怨這份工作。
當我們在抱怨這份工作時,我們似乎忽略了一點,難道其他人的工作都是順利的嗎?當我們坐在辦公室里對著QQ里的好友抱怨我們工作的時候,別人能夠理解幾分;當我們面對我們家人抱怨的時候,他們除了安慰又能怎樣;當我們在暑假獨自站在窗口回憶工作的總總不足時,再看看對面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們,頂著照眼的日光作業(yè)時,你還能夠抱怨出什么?再好的工作都會有讓人想要去抱怨的時刻,就像是人無完人,也許,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沒有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沒有積極的去面對工作中的壓力。
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擔當著不同的角色,他們的付出并未得到相應的回應。一名年輕的輔導員,初次接觸學生工作,充滿著熱情,希望通過與學生的書面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并且閱讀后加上批注,及時反饋學生,結(jié)果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無視輔導員在這項工作中花費的工作以外的時間對于所帶的6個班級,271份想法的查閱批注。輔導員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對于考勤、請假的嚴格要求,有時會造成學生的不認可,認為輔導員不近人情。也有學生認為,輔導員做的一些事對他們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可有可無。因此,當輔導員的工作得不到學生的認可,試想,會有學校和社會的認可嗎?
作為輔導員,應在深入了解學生工作的本質(zhì)的基礎上,從輔導員的多重角色中進行正確的定位,認識到輔導員首先是個合格的服務者,其次是個耐心的咨詢者,接著才是個班級的管理者,做好以上每個角色都需要把握好的“度”的原則。輔導員是學生在大學四年中接觸最多的人,基于我們的本職工作,應多與學生保持溝通,了解學生的需要也將更好的促進我們找準服務的方向,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愛心。
輔導員的職業(yè)能力標準中要求輔導員掌握相應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基礎知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務相關專業(yè)知識,及相關法律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的一些“牢騷”,是因為實務操作的不熟練,處理問題的不完善。究其根本,是學習的不夠到位,缺少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思考總結(jié)。通過不斷學習,能夠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辦事效率,不斷思考,能夠找到我們的問題所在,有效解決,去“牢騷”。
任何工作都是面臨一定的壓力,關鍵看我們以何種心態(tài)去面對。輔導員工作中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如果我們自身面對的問題都不能夠進行正確的心理調(diào)試,如何為學生帶去良好心態(tài),讓學生們信服。作為輔導員,需要培養(yǎng)我們自身有顆強大的內(nèi)心,小壓力,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一種興趣愛好去轉(zhuǎn)移它,大壓力,我們可以尋求同事與領導的幫助,積極面對,反而會變成一種工作動力。2.4立足本職,做好服務
對于本職工作,先做好,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并不是因為會獲得認可才去做。別人的認可一定是在事情完成之后,暫時沒有認可,或許是某些方面還有待提高。就像是著名華裔建筑師貝律銘先生設計的盧浮宮旁邊的玻璃金字塔,起初的設計方案并不被法國民眾所接受,認為破壞了城市的協(xié)調(diào),但最終建成之后,水面上的玻璃金字塔在陽光下映射著盧浮宮,一種相互融合之美,獲得了民眾的贊美。我們的工作希望獲得認可之前,先要做好服務,將認可當作做好工作的附屬品。
把“牢騷”趕走了,幸福便向我們招手。幸福感是什么?是一種來自內(nèi)心的感受,來自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它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他人給與的,而是靠自己用心去尋找和體會。當高校輔導員把學生管理工作當成想做的事情去做,變被動為主動,把工作中的問題看成一次挑戰(zhàn)去突破它,我們將會體會到快樂,找到幸福感。將這種從自身找到的幸福感帶到我們的工作中、學生中,將是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