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榮
(邛崍市臨濟九年制學校,四川邛崍 611539)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脹了農(nóng)人的腰包,電視機,電腦,智能手機家家有了;吹活了農(nóng)人的思想,青壯年都打工掙多的錢去了,留下了沒知沒識,和藹可親的老人和正待長知識、見識卻無人可引導的孩子。所以孩子們課余的時間就是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看壞了眼睛、思想,當然也看壞了學習。
老師難教,家長著急:把孩子送個類似“托兒所”的地方看管一下,讓孩子不至于空虛無聊只守電視和電腦、手機吧!哪兒呢,家長想的是老師那兒呀。但原來是可以的,而現(xiàn)在不行。因為規(guī)范辦學背下“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了[1],規(guī)范辦學背景下不準“托管”的。盡管很多家長是希望即使是課余也把孩子托管于老師的,一方面學點知識,一方面也看管一下。但老師不能拿自己的飯碗開玩笑。所以拒絕了。而農(nóng)村孩子一般很難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因為學校要完成教學任務,沒很多時間培養(yǎng)看書的興趣。即使培養(yǎng)起了一點點,回到家里,大人們都在看電視,耍手機,搓麻將,讓孩子看書,即使是大人,也未必情愿。
既然不想看書,也不可交給老師托管,那就只好守電視、玩電腦、耍手機了。當然它們也就守住了孩子們的靈魂,玩弄了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耍弄了孩子們的人生。課余生活的單一無聊甚至墮落幾乎要抵消盡孩子們課堂上所接受的那點知識上和思想上的正面的東西了。
(1)教師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農(nóng)村學校的老師(尤其是小學階段)有部分已過了雄心勃勃的青壯年時代,很多在家里也是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了,在學校里面對孫子輩的學生,脾氣好得很,怎么也嚴厲不起來——或許是工作時間長了,什么都看穿了,淡了吧——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志愿者問題。有誰見過長得高大參天的浮萍?沒有。原因何在?他們無根。志愿者真的是到農(nóng)村學校來奉獻支援的嗎?不是。他們是所在學校響應號召派到農(nóng)村學校暫時任教一兩年的。他們教學水平怎樣?只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可知道:一個廚師會把他最應手的廚具借給另一個廚師用上一年兩載的嗎?
志愿者中另一類也不過把這作為暫時的飯碗而已。他們會邊教書邊憂心忡忡:明天的飯碗在哪兒呢?本來是教學上的新手,該更多的鉆研教材教學教法的,但某處某處又在招聘正式的員工了,機不可失,去搏擊一下吧。故下了講臺,手里捧著的便是應考的書籍資料了——這種現(xiàn)象雖不代表全體,但絕對是絕大多數(shù)者。其實也是可理解的:“失了根的蘭花怎開得出幽香的花朵?[2]”
除了老教師和志愿者,和部分能力較弱的,一個學校能支撐的有幾人?但這幾人中偏又找到了機會,去“上掛”了…….老弱之師怎教得出強勁之生?
這是規(guī)范性、均衡性辦學背景下農(nóng)村學校遭遇的最不規(guī)范不均衡的尷尬吧?!
九義校兌現(xiàn)了績效工資。其70%作為基礎性績效工資。這70%的工資只要在編的,在不在崗都有。兩會期間,一位政協(xié)委員說:“績效工資將形成新的大鍋飯。”[3]也難怪在崗的許多人有情緒;在不在崗一個樣,這是績效嗎?
30%的獎勵性績效少了點吧?因為它對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有效刺激不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上級對這30%的工資分配沒有指導方案,各個學校在實施時標準不一樣。有的學校幾乎又是均分了這30%。而我校則是嚴格按“優(yōu)質(zhì)優(yōu)酬,多勞多得”原則分配的。所以工作量輕的,教學質(zhì)量不優(yōu)秀的,不是班主任的,有意見了:人家學校都差別不大,為啥我們差別這么大?于是議論聲、爭執(zhí)聲沸沸然。這咻咻聲讓“頂梁柱”老師非常心寒:我早出晚歸、起早貪黑、嘔心瀝血時沒人看見,多拿點錢就有人看見了!
獎勵性績效工資,你沒想到你的降臨會遭遇如此尷尬吧!而你的初衷是作為規(guī)范辦學、促進辦學效果的一種手段的吧。
諸多的困難擺在一個農(nóng)村九義校的校長面前,該怎么辦呢?裹腳不前、怨天尤人嗎?不。應該不斷探索、實踐,盡可能的解決問題。
宣揚多看書的好處,希望學生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看書學習和體育鍛煉及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上。
(1)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各班同學在老師的倡導下,班委的管理中,都興起了“提前半小時”的自習活動。(2)每月都要安排學月檢測,并將檢測成績在班內(nèi)排名,讓學生在檢測和排名中形成競爭意識。(3)設計出新穎有趣的課外活動,利用好學生課余時間。
(1)提高家長管理孩子的水平 學校會給家長建議:不要放棄對孩子的管理而父母同時外出打工。(2)為家長和老師的交流搭建平臺 在每次月考后,學校都有一個家長接待日。讓家長老師交流溝通,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奮斗。
(1)請進來感染教育 請外校的老師給學生上課,請外校的同學與我校學生一同開展活動,請教育專家為家長講課……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教育學生并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2)送出去開闊。我們也盡可能地讓我校學生參加其他單位或?qū)W校的活動,甚至住讀他校一段時間,讓其學知識、長見識,樹立“山外青山樓外樓”理念。還鼓勵孩子參加民間人士舉辦的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活動的。
(1)返聘退休教師。有個別教師即使退休,責任心也強,知識與能力也不錯。我們再把她們返聘回校,補充師資的不足。
(2)合理安排并關(guān)心幫助支教人員和志愿者。根據(jù)特長,重新分派適合的工作,而不是局限于原來所教、所學。
(3)做好本校優(yōu)秀教師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的發(fā)光發(fā)熱?!芭水斈腥擞?,男人當牲口用”將其改一下吧:“女人當做男人用,男人當做超人用?!敝S刺誰的?從前的資本家,今日的私企老板?但我們農(nóng)村學校的校長也是這樣用人的呀。因為不這樣,我們就無法完成正常的教學運作,更談不上成績和效果了。
績效剛分配使用時,我校掀起了一場“地震”,既檢測了人心也檢測了我的“抗震”能力:我頂住壓力,堅持了以“優(yōu)質(zhì)優(yōu)酬,多勞多得”為原則的績效分配方案。
不過,我們后來的獎勵性績效工資的分配不僅會注重結(jié)果,也會注重過程管理。這樣充分發(fā)揮它的激勵作用。當然我能這樣堅持原則,還是局領導給了我力量和支持:在我郁悶的時候給我鼓勵、給我信心,讓我堅持了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不過,我還是期望上級部門能給30%的績效分配定個原則性的方案,讓各校標準能統(tǒng)一——這也是平衡人心的一個途徑吧。
臨濟,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我愿為您的榮光努力;臨濟學校,哺育了我的母校,我要為您的昌盛奮斗。
以上的困惑與思考,實踐與探索是一只蠶為它的破繭成蝶而作的絲絲縷縷的努力吧。
[1]教育部.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Z].教師〔2015〕5 號.
[2]陳之藩.失根的蘭花[J].語文新圃,2003.
[3]張端鴻.打破績效工資“大鍋飯”,這次來真的![Z].財新網(wǎng),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