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自從有了你,世界變得好美麗……”那生活中的這個“你”,可能是老師,可能是同學,可能是父母,也可能只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
有了小孩之后
○老舍
在下閑暇無事,往往寫些小說,雖還沒自居過文藝家,卻也感覺到家庭的累贅。每逢困于油鹽醬醋的災難中,就想到獨身一人,自己吃飽便天下太平,豈不妙哉。
家庭之累,大半由兒女造成。先不用提教養(yǎng)的花費,只就淘氣哭鬧而言,已足使人心慌意亂。小女三歲,專會等我不在屋中,在我的稿子上畫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濟會寫字”!把人要氣沒了脈,她到底還是有理!再不然,我剛想起一句好的,在腦中盤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亞,假若能寫出來的話。當是時也,小濟拉拉我的肘,低聲說:“上公園看猴?”于是我至今還未成莎士比亞。小兒一歲整,還不會“寫字”,也不曉得去看猴,但善親親,閉眼,張口展覽上下四個小牙。我若沒事,請求他閉眼,露牙,小胖子總會東指西指的打岔。趕到我拿起筆來,他那一套全來了,不但親臉,閉眼,還“指”令我也得表演這幾招。有什么辦法呢?!
這還算好的。趕到小濟午后不睡,按著也不睡,那才難辦。到這么四點來鐘吧,她的困鬧開始,到五點鐘我已沒有人味。什么也不對,連公園的猴都變成了臭的,而且猴之所以臭,也應當由我負責。小胖子也有這種困而不睡的時候,大概多數(shù)是與小濟同時發(fā)難。兩位小醉鬼一齊找毛病,我就是諸葛亮恐怕也得唱空城計,一點辦法沒有!在這種干等束手被擒的時候,偏偏會來一兩封快信——催稿子!我也只好鬧脾氣了。不大一會兒,把太太也鬧急了,一家大小四口,都成了醉鬼,其熱鬧至為驚人。大人聲言離婚,小孩怎說怎不是,于離婚的爭辯中瞎打混。一直到七點后,二位小天使已困得動不得,離婚的宣言才無形的撤銷。
作者用幽默夸張的語言描述“有了小孩之后”,自己的生活發(fā)生的讓人哭笑不得的巨變。如小濟“在我的稿子上畫圈拉杠”;靈感突發(fā)時,小濟要“上公園看猴”;拿起筆來,小兒要“親臉,閉眼,還‘指’令我也得表演這幾招”等,生動表達出作者面對孩子“淘氣”時的深深無奈。更糟糕的是“偏偏”這時收到催稿信,可以想象這“熱鬧至為驚人”??吹竭@里,我們捧腹過后,不禁有些同情作者。然而,我們不難看出作者雖然滿口抱怨,其實很是享受為人父的樂趣。
1.語言的幽默夸張。面對兩位小醉鬼一齊找毛病,“我就是諸葛亮恐怕也得唱空城計,一點辦法沒有”,“干等束手被擒”,帶著享受的樂趣夸張地去描述,語言也就幽默起來。
2.過渡的自然。要用豐富的生活事例去表現(xiàn)人物,那么要寫的事就不只一件,這就要求做好過渡。上文“這還算好的”一句,自然引出下文遇上兩個孩子同時“困而不睡”的情形。
3.內(nèi)容安排的先松后緊。對于多個事例,后面的事例要比前面的事例更能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如上文作者先寫小濟開始困鬧,后寫兩個孩子同時“困而不睡”來鬧,這樣的安排使讀者閱讀的興味更濃。
牛刀小試
你媽媽是不是給你添了一個小弟弟或小妹妹呢?請以“有了小弟(小妹)之后”為題,來寫寫他(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