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榮
教學的首要任務——教“怎樣思考”。經常聽到學生說:“老師講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會了?!笔裁丛颍渴抢蠋煕]有把“讓他自己會做”的方法教給他。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解決“老師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決,“怎樣讓學生也想到?”好的教師“想給學生聽”,“想給學生看”。差的教師做給學生看,或“讓好學生做給差學生看”。所以,盧梭說“教大多數(shù)學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樣思考”,“怎樣才能想到”——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
一、教學——教學生“學”
教學是通過“學習知識”達到“學會思考”這樣一個目的。學怎樣提出問題;學怎樣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怎樣建構新概念、新方法;學怎樣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所謂的教學生學,就是要通過這樣的步驟達到讓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知道思維的步驟,從而實現(xiàn)“怎么去學”。
1.運用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教學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知識掌握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形成的過程。在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教給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指的就是:一是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或形成問題;二是構建的橫向聯(lián)系或縱向關系;三是從已有知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四是對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設;五是尋求幫助,驗證(修正)猜想和假設。
這一探究過程其實質是一個思維形成的過程,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體內容理清相關知識,從而達到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目的。如教學《項鏈》一文,就可以根據(jù)這一方法進行閱讀。首先根據(jù)小說的文體特點理清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要素,在理解這些要素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質疑,然后結合以前學習小說的已有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同同學老師進行交流印證自己的見解,進一步發(fā)現(xiàn)問題,對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也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思考問題的方法。
2.運用“問題結構”推進教學
語文教學也需要用“問題結構”促進學生的思維,形成思維的合力。閱讀教學總是要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同時也通過問題印證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在相互印證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一切方法都是因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對于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新問題,往往原有的方法不夠用了,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無從下手的感覺,這樣學生就不得不去探究新的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創(chuàng)造新的方法。每解決一篇課文,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提出一個問題,用一個問題去引領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然后去解決它。把閱讀理解轉變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并為解決老師設計的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進而提出一系列子問題。達到問題引領——形成思維——提出問題——知識應用——循環(huán)推進。
(1)用啟發(fā)性提示語引導
閱讀教學中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的是面對問題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特別是對一些新問題,學生沒有思考的方向。這樣的問題全靠學生獨立探究,基本不可能。學生對新問題的探究,離不開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教師通過適當?shù)囊龑дZ,給學生以必要的提示和暗示;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獲得“提示和暗示”。進而拓寬思路,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2)相似類比
文學作品中會有一些“相似”的作品。有些作品在主題、結構、構思、語言、藝術技巧等方面有相似之處。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時要善于運用這些作品,引導學生進行類比閱讀,要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相似點,找出不同點,從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教給學生“思考”的過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了思維,形成了能力。最終實現(xiàn)學生學會用啟發(fā)性提問來引導自己。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堂教學改革發(fā)展到了今天,情境教學仍是語文教學基本方法之一。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給學生以思考的方向性暗示,創(chuàng)設情境的基本標準是直觀明了、簡單易懂、源于生活、貼近學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越強烈,學生的思維越活躍,越深刻中,思維就越富有創(chuàng)造性。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語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有:“以舊引新”情境、“問題探究”情境、“實際生活”情境,等等。
如在教學《醉翁亭記》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探究《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兩者的異同,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1.比較歐陽修和范仲淹兩人的遭遇,找出他們的共同點;2.探究《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兩主題的異同;3.比較歐陽修和范仲淹兩人思想境界,你更認同他們中的哪一個的思想?為什么?通過這種問題情境的設計,學生對兩文的理解就有了更深的層次,也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生學生思考,是語文教學落實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方法,教學生學會思考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通聯(lián):甘肅高臺縣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