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皎沙小學 吳小慧 何 芳
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是指被教育人的思想品德、知識水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個性發(fā)展,小學中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日常的教學內容,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從素質教學理念中不難看出,素質教育是以受教育人為教學核心,以受教育人的性格、學習情況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基礎,相較于理論知識的教學,素質教育更注重激發(fā)受教育人的潛能。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就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說到,學生有兩個學習階段,第一個階段受學生成長環(huán)境、個性因素的影響,所以會對相同的問題,得出不同層次的答案;第二個階段是指學生受到教育、指導之后,又能夠進行相應的成長。小學教育毫無疑問承擔了第二個階段的教育效能,實際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平平無奇,但是在教師精心指導之后,學習水平就能夠有顯著的提升,這也和維果斯基的“就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應。素質教育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制定的教學計劃更具有針對性,教學活動也更具有有效性。
“應試教育”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社會現象結合的產物,不少教師認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完全對立。其實不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從理念上并沒有沖突,二者無論是從教學活動還是詞義上都沒有絕對對立的關系?!皯嚱逃碧岢珣撎嵘謹担寣W生考入更好的學校,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素質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從更長遠的角度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二者的教學目標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并不是要完全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摒棄,而是要結合二者的精華,將素質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
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開展素質教育,作為修建小學生精神堡壘的工程師,首先就需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目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的教學作用沒有透徹的了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是單方面的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也比較被動,久而久之小學生就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這無論是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綜合素質都有著負面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給予足夠重視,然后根據素質教學的理念,分析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帶給小學生的積極作用,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性的制定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用語文知識中的思想品德,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習能力,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需要根據教學大綱,按照教材上的內容“因材施教”就能夠完成每個學期的教學目標。但是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制定教學計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空閑時間,要積極的提升自己專業(yè)水平,多閱讀小學生心理以及素質教學相關的書籍,這樣才能夠為開展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應試教學”以及“素質教學”的教學內容分析,二者的方向不同之處就是教學目標,“應試教學”的目的性更強,而“素質教學”更注重提升學生的內在潛能,所以要將二者有效結合,就要分析二者的教學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筆者通過調查分析,認為素質教學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認知體系,提升小學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第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科知識應用能力,其中包括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反思鞏固能力,這也是確保小學生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第三,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才能保持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將日常將內容進行合理規(guī)劃,將這些理念滲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完成了這些教學目標,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舉個例子,在教授《走遍天下書為侶》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然后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找出課文中的中心句。作者為什么喜歡讀書?讀書有什么作用?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帶著教師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中的重點。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短,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學每周只有6節(jié)課,如果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進行延伸,讓課外活動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陣地。學??梢酝ㄟ^構建小學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表達、寫作、閱讀等等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課外文化活動的展開,能在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的同時,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學作用。課外活動的構建要在確保提升小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保證課外活動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舉個例子,朗誦比賽、辯論比賽、寫作比賽、演講比賽等等活動,都是能夠提升小學生語文水平,培養(yǎng)小學生表達、寫作能力的文化活動。在這些互動中,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比如,朗讀活動中,教師就要要求小學生朗讀的時候發(fā)音正確、字正腔圓,寫作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確立寫作主題。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文化活動的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是新形勢下提升小學生學習水平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及素質教學理念進行透徹的分析,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而為小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