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銀
(江蘇省南通中學,江蘇南通 226001)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識字讀句、寫作表達,還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綜合能力,以促進學生對文章審美、情感、價值觀的深度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深度閱讀,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相關閱讀素養(yǎng),從而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筆者對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供語文教育工作者參考,以期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促進語文閱讀教學健康發(fā)展。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立意,全面理解文章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但是,由于學生對語文閱讀缺乏全面的理解,使其對閱讀并不重視,這是阻礙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一大障礙[2]。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從全方位角度鑒賞文章內容,正確把握不同文章的深刻內涵,在閱讀中體驗文章立意,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深度閱讀應該從抓住文章主旨開始,把握作者寫作意圖,掌握文章核心“關鍵詞”。所謂文章核心關鍵詞,就是整篇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這些詞語往往確定文章感情基調,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核心關鍵詞是窺看文章中心的窗口,通過這些關鍵詞,讀者能厘清文章脈絡,掌握文章寫作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從全局角度出發(fā),把控核心關鍵詞。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就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感情基調。《荷塘月色》是作者本人在“獨處”時的“獨語”,與其說文章是在描寫景物,倒不如說文章是在逼視作者心靈;與其說文章是在寫作者當前看到的景色,倒不如說文章是作者構造心中所渴望的藝術世界?!逗商猎律分校凶髡攥F(xiàn)實世界和心靈世界兩個世界:心靈世界“隱約而朦朧”,而現(xiàn)實世界“偶爾露崢嶸”,現(xiàn)實世界中作者思想苦悶,他十分不滿,但是又找不到出路,于是他感到“還是暫時超然的好”,他想擺脫現(xiàn)實世界的“心里頗不寧靜”,追求在心靈上的剎那寧靜,可以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文章的要害。高中語文教材都是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瑰寶,它們字字珠璣、渾然天成。在實際教學中,受到教學進度影響,教師并不能針對這些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深刻解讀。為提升學生閱讀深度,使學生真正領會文章內涵,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取文章核心“關鍵詞”,對文章主旨進行深刻講解,讓學生文章中心,去深刻理解作者寫作思路。
揣摩細節(jié)一直是體現(xiàn)閱讀深度的題中之意,很多文章的細節(jié)都具有趣味性,會使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并在思考細節(jié)中,不斷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同時,細節(jié)之處最易體現(xiàn)人心,高中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章,都是發(fā)人深思的優(yōu)秀作品,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的細節(jié)之處,體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時,應當關注讓學生從細節(jié)處體悟文章情感。
《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說”,具有驚人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內涵,曹公把紅樓夢中的每個人物都描寫得十分細致生動。課文中《林黛玉進賈府》各類人等之“哭”,就“摹聲如在耳邊”,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賈母之哭,乃是“大哭”,“大哭”可見賈母之悲,雖然賈母之哭,是因為黛玉孤苦伶仃,但主要是因為對早逝女兒傷懷,人生大悲,莫過于中年喪子,賈母是老年喪女,“怎不傷心”。作者筆鋒一轉,接著寫道:“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薄把诿妗笔怯檬只蛞陆笳谧∶娌?,多表現(xiàn)悲不可抑。但是,“侍立之人”如王夫人、奴仆等,與黛玉素未謀面,未有多少感情,但迫于賈母權威只得以假亂真地“掩面涕泣”,表現(xiàn)自己的悲傷。再看鳳姐之哭,鳳姐對于黛玉,沒有什么真情,但是仍然“用帕拭淚”,賈母一句“快再休提前話”,鳳姐便“忙轉悲為喜”,表現(xiàn)了鳳姐精明干練、巧于逢迎的人物性格。偉大的小說,都要憑借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環(huán)境,暗喻主題思想?!读主煊襁M賈府》中,一個小小的“哭”,就寫活了幾個主要人物。同時,一個“哭”字,也暗含了作者情感,“哭”是作者對黛玉遭遇的哭,是對“侍立之人”丑態(tài)的嘲諷,是對鳳姐“放誕無禮”的“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偉大的作者不可能冷眼旁觀生活,也不可能只是用文字記錄生活,而是利用語言文字訴說自己的情感,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了文章人物之中,而進行高中漢語文深度閱讀,就是要引導學生敏銳察覺作者情感、細心體驗作者情感,從而從深度解讀感悟文章內涵。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焙芏鄬W生在閱讀時,往往是一目十行,不假思索,這樣的閱讀形式,看似效率很高,但是學生并沒有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也就談不上閱讀深度。質疑,是學生對問題不解之處提出疑問,而問題是引發(fā)學生思考的開端。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大膽質疑,就是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主動參與中,得到發(fā)展;才會在積極探索中,得到成長;才會在獨立學習中,發(fā)展成熟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大膽質疑,從而提升閱讀深度。
例如,魯迅小說《祝?!?,學生經(jīng)常會對題目有疑問,《祝?!芬晃拿鑼懥酥魅斯榱稚┮簧瘧K的遭遇,但是為什么卻以“祝?!睘轭}?這是學生針對文章題目,進行的質疑。《祝?!分泄适碌闹饕楣?jié),發(fā)生魯鎮(zhèn)新年祝福之時,文章以“祝福”開頭——“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zhèn)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示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又以“祝?!苯Y尾——“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濃云……”,“祝?!必灤┤模俏恼碌囊粭l主線索,這條線索指引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同時,“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在祝福時的歡樂氣氛中,祥林嫂死于“天地圣”“預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幸?!钡淖8B曋校@是一個深刻的對比,來突出祥林嫂命運的悲涼,更具有批判意味。學生運用思維想象力,質疑了《祝?!肺恼碌念}目合理性。教師要做的就是積極引導學生發(fā)展質疑思維,從而克服閱讀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脫離文章實際的問題,實現(xiàn)讓學生利用抽象思維合理判斷文章內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大膽質疑,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質疑意識,使學生在質疑中迸發(fā)思維火花,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深度。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以豐富學生見識,完善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文學修養(yǎng),幫助學生獲取文學智慧,進而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習慣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