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十字街中學 叢云一
學生受到表揚引起的喜悅、快樂、得意等積極情緒,可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能否高效學習,不僅與課堂教學模式、學習習慣等有關,還與積極情緒體驗有關,因為積極情緒可以擴張視覺注意的范圍和思維的多面性和深刻性。當個體處于積極情緒狀態(tài)時,視覺皮層能處理更多信息,而處于消極情緒時則會出現(xiàn)短視行為,從而影響認知。
初中生最大的負性生活事件是帶來升學壓力的中考。中考就像一柄利劍懸在每個學生的頭上,而緩解這種壓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的學習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體驗不到積極情感,久而久之必然厭倦學習,成績下滑,幸福感也就會降低。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創(chuàng)設積極氛圍的好途徑。教師不僅是良師更是益友,只有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和他(她)是民主平等的,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產生。課堂上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面帶微笑,語言精煉幽默,語調抑揚頓挫。整堂課給學生的感覺應該是積極、活躍、融洽而又令人難忘的。在這種氛圍里學習,學生會感到是一種享受。
尊重、關愛學生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便于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取得進步、走向成功。教師發(fā)自內心地幫助學生、想著學生,而不是刻意做給學生看。具體細節(jié)表現(xiàn)為:課堂提問時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提問面要鋪開,各個層次的學生盡可能都顧及到,每節(jié)課至少要隨機提問三分之一的學生,問題要量身定做,結合學情課前設計好;對每個學生而言,教師給出的問題都是跳一跳夠得著的;同時課前要對課堂上學生可能會臨時提出的問題有所準備。不能局限于經常性地提問幾個好學生,一味表揚,這樣不僅打擊其余學生,對那幾個學生的幫助也不大;教師要多用“請”字,對于提問回答不出來的學生可以增加提示,實在回答不出來,仍然要微笑著請其坐下思考,過段時間后盡可能不失時機地繼續(xù)創(chuàng)設機會請其回答。
初中新課改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即使在教室上課,課堂也要盡可能靈活些,多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例如合作討論學習、組內討論、組間共享(組內討論后,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陳述本組觀點,全班共享)、生教生(學生上臺板演、分析)等;結合學科特色,可以有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等,沒條件也要盡可能自制教具創(chuàng)設條件,課后學生也可通過網上查閱等形式彌補。
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鑒賞、體驗、感悟和想象,以及這些內容的發(fā)表、交流和分享,盡量避免所謂的“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固定作業(yè)和答案。要增加學生課后自己支配的時間,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和多樣化的理解;鼓勵和引導學生質疑、討論、交流、反思、創(chuàng)造等。布置學生作業(yè)可在選擇上有彈性,減少規(guī)定作業(yè),增加了選做習題等;增加雙休日選擇性作業(yè),學生可以利用課上展示,共享交流。實踐下來,我班學生成績非但沒有落后于其他班,反而遙遙領先。
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經常能在課上被激發(fā)出興趣,久而久之對教學內容的好感穩(wěn)定下來,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樂學的情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要幫助學生縮小差異,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激發(fā)積極情緒體驗。形成良性循環(huán):成功—愉悅—努力,促使學生加倍努力,使優(yōu)者更優(yōu),弱者不弱。
每個學生對各門學科擅長與否都有一個自我評價,這種評價是建立在大量學習成敗體驗上的,成功經歷積累越多的孩子越認為自己是某門學科的特長生。這些成功經歷包括課堂提問的回答正確率、教師的肯定與表揚、作業(yè)的正確率、實驗的成功率、考試的進步等。這就要求教師課前盡心備課,設計好提問,計劃好誰來回答等?;A一般的學生可以讓其回答基礎的問題,而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給開放、靈活一點的問題。作業(yè)布置要分層次,最好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出不同的題目。
除中考有明顯的評價功能外,大小型考試特別是作業(yè)都能體現(xiàn)診斷和激勵作用,通過診斷找到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學生調節(jié)的方向;在學生糾偏的過程中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表揚,就會增強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堅定學生信心,使學生朝著正確方向前進。同時教師評價的視角也可變化,例如對學生的練習、作業(yè)或考試可以從原來的專門挑錯轉為挑閃光點,即使學生題做錯了,但選擇的方法是其他學生沒有嘗試的,那么就應肯定其創(chuàng)新精神。課堂提問等也如此,也許學生回答的不是教師想要的答案,但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就應肯定,同時提出期望和努力的方向,這樣的評價帶給學生的情緒體驗就遠比常規(guī)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對”“錯”評價來得積極。
學生是學習主體,積極開展和研究主體性自我評價,將評價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研究學生如何評價和管理自己,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的必要途徑。
總之,積極情緒的激發(fā),在初中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實踐也收到了好的效果,我相信,在初中教學中適時增加學生積極情緒體驗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增強學生的幸福感,這些做法也符合新課標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培養(yǎng)的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