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簡陽市石橋鎮(zhèn)石堰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卿一兵
雖然近年來,政府不斷地加大力度進行教育投資,大大地改善了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基本上實現了學?!皹欠炕?,但學校卻沒有與之配備的教育教學設備。受諸多方面的影響,投入到教學設備的資金非常有限,從而影響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時值當今新課程改革的熱潮,教師在沒有現代教學設施設備的情況下,變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學生生均運動場館和教室功能用房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教師的辦公更多的在臨時搭建的板房內開展,在沒有齊備的電腦室和語音室及其他多功能教室的情況下,教學得不到新信息,教育資源得不到更新,這嚴重地制約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發(fā)展。嚴重違背了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基本政策。
師資力量是學校辦學的主要力量,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由于農村環(huán)境及生活條件較差,不能吸引優(yōu)秀人才,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而部分代課教師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中來。另外,必要的教師輔導用書的缺少及新課程的教學經驗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師在設計優(yōu)秀堂課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更多的是依賴原有的教學經驗。再次,由于農村學校信息閉塞,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完整系統(tǒng)地吸收、理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思想、目標及方法,僅憑為數不多的幾次課程培訓和觀摩學習,所得十分有限,無法很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語文、數學、英語是農村小學的三大主課,但由于英語教師數量少,實行非專業(yè)教師任課,很大程度上阻礙英語教學的發(fā)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雖然開課,但農村缺少專業(yè)的教師,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qū)、縣、鎮(zhèn)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yè)班優(yōu)秀率、合格率,統(tǒng)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年度考核、評職晉級等,有甚者更是將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作為評判老師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這些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和開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更多的家長選擇外出打工,將孩子留在農村,托付給他人照看。父母外出給留守兒童帶來的諸如心理關懷的缺失,情感發(fā)育不良;脫離父母的監(jiān)護,安全隱患凸顯;智力發(fā)展滯后,學習成績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為不良等問題十分嚴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fā)展必須依靠國家和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和重視教育投入;教師和家庭也必須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質,為農村中小學生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
改善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需以政府投入為主,教育經費、教育設施盡可能向農村傾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加大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繼續(xù)合理調整農村小學布局,優(yōu)化教育資源,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
一是選派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型教師到農村任教,特別是英語、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教師,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二是從城鎮(zhèn)學校富余人員中選派部分教師下到邊遠窮鄉(xiāng)支教,從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適當向農村教師傾斜,鼓勵教師長期從事農村教育。三是以教師流動和培訓為切入點,積極培養(yǎng)和造就大批的熱愛農村教育、懂得農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隊伍,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培養(yǎng),均衡城鄉(xiāng)教師隊伍素質,落實對口幫扶。
一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xù)教育,使教師成為會學習、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成為全社會的表率。二通過學習和培訓,了解最新教學理念,熟悉全新教學方法,掌握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注重教師培訓的實效性,爭取盡快配齊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三在新招教師不到位的情況下,考慮讓一部分教師轉崗培訓,撥??钣糜谵r村小學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等教師的脫產進修,從而滿足農村小學教育需求,使學校教學設備能有效利用。
完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切實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序列并不斷提高評價指數。從而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一盤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學生流失。
農村“留守兒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現給學校教育增加了難度,這需要教師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幫助。學校應要求教師根據“留守兒童”檔案,隨時跟蹤調查,關注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困難的“留守兒童”要實實在在的進行幫扶。同時,由于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不高,對子女的教育認識不夠和存在誤區(qū),而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教育的好壞影響到學生人格和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發(fā)展。為此,學校在扮演教育學生中起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扮演好引導家長教育孩子的角色。學校工作要把創(chuàng)建好家長學校作為重點,實現家庭、社會與學校合力育人。特別是在農村,家長們更需要學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總之,農村小學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長遠性,保持農村小學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農村小學的教育現狀也是復雜多樣,提高農村小學教育質量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工作,只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農村小學的教育得到改善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