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城關(guān)小學 張榮書
優(yōu)良的班風是優(yōu)秀班集體的靈魂,它一旦形成,對鞏固和發(fā)展班集體,提高成員的歸屬感、認同感,對教育班集體的每一個成員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班風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務(wù),是班級建設(shè)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抓好班風建設(shè),更是班級管理這門藝術(shù)之中的藝術(shù)。對此,我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和思考談幾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尤其是才跨進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擺脫了學前那種“手牽手、抱著走”的保護式教育模式。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依賴性就顯得特別強。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在孩子們的眼里,都是正確的,甚至是至高無上的。經(jīng)常聽一些孩子說,我們老師說了,怎么著怎么著。言外之意,老師的話就是至理名言。所以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包括一些錯誤的行為,都會給孩子一種無言的教育。
有人說,教師是一本無字的書。作為班主任,作為學生良好習慣的播種者,我們這本書就更要經(jīng)得起學生的閱讀。要真正做到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去影響、感化學生,讓學生讀出你的身體力行,讀出你的表里如一。
比如說,教育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那么當孩子跟你打招呼時,你視而不見或面無表情的點頭而過,這會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顆什么樣的種子呢?“一個親切的撫摸”“一聲由衷的贊美”,對于我們來說可能無足輕重,但對孩子來說,能讓他心情一天都陽光燦爛。再比如說,我們天天教育學生講衛(wèi)生,而自己的講桌、辦公桌上經(jīng)常亂成一團,這樣的教育有什么說服力呢?要知道,我們的舉手之勞、行為習慣在孩子的心里,會產(chǎn)生一種強大的示范性教育作用。
正所謂心動不如行動,口動不如行動。作為班主任,只要我們以身作則,作出表率,再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提出要求,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尤其是對小學生,不變樣的示范遠遠超過空洞的說教。
我認為,班主任工作質(zhì)量如何,歸根到底還是看班主任是否愿意并自覺承擔起這一繁重的工作。只要有了主動性,我們肯定會想方設(shè)法地管理好自己的班級。那么,方法從哪里來呢?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去吸納、去內(nèi)化。通過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自覺地內(nèi)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
曾經(jīng)有人對班主任作過這樣分類:一種是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這是個基本合格的班主任;一種是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另一種是班主任在,學生仍做不好,那肯定是一個失敗的班主任。
作為班主任,學得多,交流得多,工作上“走心”,就容易有好的靈感。當把這些靈感及時付諸行動,結(jié)果會事半功倍,班級管理就會上了一個大臺階。
“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讓學生來親近你、喜歡你,作為班主任,我們首先必須學會走進學生的心靈。用一位老師說過的話說,要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達到了這種境界,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比如,每接到一個新班級,要先做到三點:一是用最短時間記住學生的名字,了解學生的愛好特長,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熱情;二是統(tǒng)計好各個學生的生日,在這天給學生一個出其不意的驚喜,給孩子的心中帶來一份濃濃的親情;三是與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充分利用教室的角落,讓無聲的教室文化給學生傳遞溫情、感受力量。
當代教育心理學專家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層次的有效的教育。用愛心溫暖學生是教育的基礎(chǔ),是教育的“潤化劑”。事實證明,只要有了這一前提,你表揚學生,他會認為是對他的鼓勵;你批評學生,他會認為是對他的愛護。這樣一來,師生間就會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教育效果自然也可想而知。
小孩子總是對一些新鮮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作為班主任,如果我們一成不變地用一個模式來管理班級,學生肯定會產(chǎn)生心理疲憊,很容易導致被動教育的消極和失敗。
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低年級喜歡用紅花激勵學生,而中高年級用“一對一”互助小組活動來激勵學生。老師在評價時,應(yīng)該注意變化方式,不應(yīng)只評價優(yōu)的或思路差的,而應(yīng)只要一個人取得進步,就兩個人都有功勞。這樣,兩個人達了默契,形成了一股很強的合力,進步起來就比較快。很多事情,只要我們肯動腦筋,方式方法上注意適時變換,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
我們都知道,在小學階段,育人是關(guān)鍵,習慣最重要。你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能收獲什么樣的果實。所謂習慣,就是要從“習”到“慣”,作為教育者,我們的任務(w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完成好這個過程的轉(zhuǎn)變。
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育更是如此。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忽視教育中的一些細節(jié)。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就是要善于在細處狠抓落實,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具體可這樣做:
首先抓好開端,嚴格訓練。一個人的一生中有了很多難忘的“第一次”,而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就由這關(guān)鍵的“第一次”開始,頭開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作為老師,我們一定要格外留意,用心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抓好孩子的每個第一次,使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穩(wěn)穩(wěn)地邁好第一步。
其次持之以恒,不斷積累。堅持才有習慣,習慣在于堅持。作為教師,應(yīng)從小事抓起,堅持強化訓練,真正體會“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最后檢查評比,正確評價。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沒有檢查評比是不行的。但評價應(yīng)是多元的,首先是多種形式評價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其次是小組評比,再次是家校結(jié)合,共同督促。在整個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正向激勵,在學生中樹立榜樣。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滿樂趣的工作。工作方式多種多樣,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們班主任講究方法,從愛護、關(guān)心學生的角度正確引導,采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及時總結(jié)、歸納、提升,進而形成一個好的班風,那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水到渠成,教育效果也一定會“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